相信不少讀者都看過《水浒傳》,在小說裡作者施耐庵将高俅描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反派,坑害了梁山泊衆好漢。他逼得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背井離鄉,把另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弄得家破人亡。他時時出奸計與梁山好漢作對,最後還陷害宋江等人。那在真實曆史中,高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據史書記載,高俅最早是在北宋詞人蘇轼手下擔任“小史”。所謂“小史”也就是書童、秘書之類的職位。高俅在蘇轼手下辦事,久而久之也受到了影響,一手字寫的很是漂亮。後來,蘇轼被朝廷調到其他地方,高俅被蘇轼推薦給了自己的好友王诜。這個王诜與宋神宗的第十一子端王趙佶關系十分要好,兩個人都非常喜歡書法、繪畫。
一次機緣巧合,高俅去端王府上替王诜送禮,恰好當時趙佶正在踢球,高俅在旁邊看的津津有味,趙佶就讓他試試,沒想到高俅的球技高超,驚呆了現場衆人,趙佶非常高興,當即決定留下高俅。後邊發生的事兒就和小說裡一樣,1100年宋神宗駕崩,由于膝下無子,端王趙佶成為幸運兒承繼大統,是為宋徽宗。宋徽宗繼位後,大力提拔親信,高俅也跟着平步青雲。
短短幾年時間,高俅就就成為北宋重臣,擔任殿前司都指揮使,成為北宋禁軍的首領。與此同時,高俅還被授予奉國軍節度使、簡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太尉等職銜。但高俅身居高位,卻沒有做利國利民的好事,據史書記載,“高俅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占禁軍,以充力役。……夫出錢者既私令免教,無錢者又營生廢教,所以前日緩急之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緻”。在他的折騰下,軍隊“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無用擺設,以至當國家危急,面臨虎狼之師金軍的進攻,開封城内幾十萬的禁軍很快瓦解,禍國殃民。
但這樣的人,最後卻得到了善終,讓人很是氣憤。史書記載,在宋欽宗登基後,與高俅摩擦不斷的童貫被處死并枭首于開封,而高俅因為之前在徽宗南渡時被童貫強令不準渡江從而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到之後徽宗與欽宗的權力鬥争,反而因此得到善終,病死于靖康元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