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好幾部電影紮堆上映,像張藝謀的《影》,周潤發的《無雙》,喜劇片《李茶的姑媽》以及兒童看的動畫片《阿凡提之奇緣曆險》等等。從古裝到現代,武打到槍戰,從中國到好萊塢,我們現在可選擇影片可以說是種類繁多,根據興趣愛好随便選擇。這要是放在30年前,哪有那麼好的事,那時能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多麼奢侈多麼開心的一件事,看回來可以跟同伴炫耀一個禮拜。幾十年前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情景,至今記得很清楚。
那天,哥哥幫人做工得了點零花錢,說晚上有電影看,叫我一起跟他去看看。我沒去過電影院,又是晚上去,去到鎮上還得走一段路,聽哥哥一說,還真想去。吃完晚飯,我們就趁早出發,到時已經很多人在等候排隊買票了,那個熱鬧的場景,如今影城根本沒法比。不去不知道,原來鎮上的電影院那麼寬那麼大,足以容納至少一千号人同時觀看,一排排可以折疊起來的木闆凳看起來很有氣勢。那時可是全縣最大電影院,鎮上有文藝演出有時候也是在電影院舉行。
我記得第一次去電影院看的電影是香港古裝動作片《碧血劍》,那年代流行放香港電影,大陸電影還沒怎麼發展起來。因為當時還小,也不知道怎麼理解電影的故事情節,隻知道看打鬥畫面很過瘾,置于幾個角落的大音箱把電影的聲音傳得很大聲,在電影院門外老遠都還能聽得到,尤其是刀光劍影的聲音,在外聽着都意猶未盡。
以前放電影正片之前,必定會有一部簡短的紀錄片,不像現在都是滿天飛的廣告。當時正值計劃生育抓得最嚴最猛烈時期,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有幸被教育了一番。記得剛放這短片的時候,電影院傳來各種笑聲,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宣揚計劃生育的,男女結紮或放環對身體和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之類,還有一些結紮手術的畫面,看到這些,那些青年男男女女都相互嘲笑起來,笑聲和口哨聲混成一塊,比趕集還熱鬧哦。看到這些,我那時就想到我們村裡一個教我們的老師,他主動響應國家号召去做了結紮手術,以前去結紮都是抓婦女的去,沒幾個男的願意去。
看電影中還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是有人打架。那時候打架太正常了,後來又去看了幾次,每次電影院裡都有打架,都是周邊村莊的小青年摩擦釀成的積怨,看到仇人來看電影了就糾集人來報複,有的還動刀子。那時還小,聽說有打架趕緊想跑開,哥哥說在後面幾排打的我們前面沒事,繼續看電影。
以前那個年代電視很少,更别說能去電影院看場電影了,一張電影票可以吃兩碗肉粉了,父母怎麼也不舍得,也隻有青年人有這精神追求。而且那時的人相親找對象,約看電影是必須的,你可以沒有26吋的永久牌自行車,但是不能不去看場電影,很有意思吧。
對于90以後的人來說,很難體會在那麼大電影院一起看電影的樂趣。也就是到了90年代後期,彩電錄像機都慢慢普及,鎮上的電影院也沒多少人氣,後來又将電影院分割成幾個小廳,時不時貼出些美女露骨的電影海報吸引人觀看,但已經沒有往日的人潮人湧,沒過多久整塊地轉租變成超市了,我心目中的大電影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