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擔心孩子上學後算數能力跟不上,其實從學齡前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幫孩子建立起數學的概念,用遊戲的方式更巧妙,對于孩子來說,學習與遊戲本就是一家,就看你會不會巧妙運用了。
Part1 學習如何運用金錢
“錢”對孩子來說,剛開始可能隻是能用來買東西的工具,不過,爸媽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經驗,慢慢讓孩子了解錢不是憑空而來的,建立正确的金錢觀,年齡再大之後,可以進一步教導他試着學會存錢以及愛惜物品的觀念。
遊戲1:認識錢币
遊戲方法:
1、先準備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币。
2、教孩子排列形狀,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3、并教他認識上面的數字。
4、告訴他數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買比較多或貴的東西。
遊戲目的:教給他簡單的數字概念,并認識錢币的不同,同時可利用錢币的大小,讓他知道,少的面額形狀比較小一點,多的面額形狀大一點。
遊戲2:跳蚤市場
遊戲方法:
1、爸媽先準備一些要賣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鉛筆。
2、然後準備一些零錢(也可以用假币)給孩子。
3、由爸媽來扮演老闆,孩子演客人,請孩子來買東西。
4、對于小孩子,爸媽可以把每個東西都定一樣的價格,例如全部定價1角或1元。若孩子對于數字、金錢很有概念,則可以依照不同東西、不同定價來讓孩子來買東西。
遊戲目的:通過買賣可讓孩子建立買東西要使用錢的常識,也讓他知道錢用完了就不能再買東西,同時,建立簡單的物品價值觀念。
遊戲3:一起去買東西
遊戲方法:
1、爸媽帶着孩子一起出門買東西。
2、可以拿起物品,告訴他上面貼的是價錢,要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東西。
3、接着讓孩子看媽媽和售貨員交易,之後再告訴孩子,如果媽媽給的錢是剛好的,就不用找錢,不然就要等售貨員找錢。
4、可以給孩子剛好的錢,訓練他自己去買其中一個小額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遊戲目的:通過看标價、實際拿錢購買,慢慢讓孩子理解錢的用途以及錢與物的對應關系。
遊戲4:我要存錢
遊戲方法:
1、當孩子已經了解物品要有錢才能購買之後,爸媽可以開始教他存錢。
2、如果他想買某個玩具,爸媽就告訴他等存夠了錢再去買。
3、借機教他把過年紅包存起來,或是當孩子有一項好行為時,給予零用錢作鼓勵。
4、等存了足夠的錢時,再帶他去買想要的物品。
遊戲目的:養成他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提醒爸媽如果是好行為(例如幫媽媽做家事、說話算話)而給予零用錢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造成沒有給錢就不幫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遊戲5:彩頁比一比
遊戲方法:
1、爸媽可以收集超市、藥房、電視購物等各種有标價錢的DM。
2、然後把裡面孩子熟悉的物品剪下來,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3、教孩子認識物品與價錢的概念。
4、指出不同彩頁的相同糖果,讓孩子看看價錢是不是不一樣。如果不同彩頁标示的價格不同,可以問孩子應該選擇哪張彩頁的去買。
遊戲目的:讓孩子有機會從照片去聯想實品,并學會買東西,也能比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售價。
Part2 幫助建立時間觀念
時間對孩子來說是蠻抽象的概念,比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時間找出來,讓孩子漸漸認識時間的存在。所以,時間不單隻局限在看時鐘,而是全面讓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
遊戲6:白天或晚上
遊戲方法:
1、告訴孩子天亮時有太陽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飯、出門。
2、告訴孩子天黑時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覺。
3、如果孩子已經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進一步讓孩子認識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時間觀。
遊戲目的:讓孩子随着天色的轉變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别,慢慢還可以增加不同時段的天氣變化觀察,例如太陽下山、太陽升起。
遊戲7:一星期有七天
遊戲方法:
1、爸媽可以準備一張畫好七個格子的紙張。
2、編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3、從星期一醒來就給孩子一張貼紙貼在第一格,并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貼第一張。
4、星期二貼第二張、星期三貼上第三張,以此類推,讓孩子有時間累加的感覺。
5、到了假日就可以給予不同顔色或造型的貼紙,讓他感覺假日這兩天不太一樣。
遊戲目的:時間變化也是數學觀念之一,通過一星期有七天的認識,能讓孩子有時間前進的感覺,并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媽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遊戲8:時間配對
遊戲方法:
1、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為或活動加以強調,例如白天上幼兒園時就告訴孩子:“現在是早上8點你要去上學,我要去上班,下午五點爸爸會去接你。”
2、下午接孩子時可以告訴他:“已經下午5點,要放學回家了。”久了之後孩子就會有時間與行為的聯結。
3、也可以在每個假日都固定讓他看卡通錄像帶,可以對孩子說:“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錄像帶。”以後孩子看見媽媽準備放卡通錄像帶,就會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遊戲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動轉變為時間的概念,随着年齡增加,就會更清楚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遊戲9:現在該做什麼
遊戲方法:
1、先準備一個大時鐘或爸媽利用紙闆自行制作一個能轉動的時鐘也可以。
2、然後在不同時間旁邊,貼上相關的圖片,例如早上8點旁貼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臉)、12點貼上食物(代表吃飯)、下午3點貼上玩具(代表遊戲)……以此類推。
3、讓孩子依照生活起居,查覺時間的進前。爸媽平常可以問他,中午12點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或是孩子想吃飯時,要他去看看時鐘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嗎?
遊戲目的:讓孩子更有時間觀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時能促使他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
遊戲10:看照片想一想
遊戲方法:
1、爸媽先找出以前出遊的照片。
2、指出某些照片,讓孩子自己回想當時的狀況、出遊内容。
3、再告訴孩子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經驗,讓孩子理解過去的意義。
4、再問孩子現在他在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5、再問孩子以後想去哪裡玩,還不能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來)。
遊戲目的:孩子通常會把過去的經驗都稱為昨天(即使是一個月前)不過,通過回憶、思考,可以讓孩子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 學習量的比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經過測量及估計而來,但是對孩子而言,則是需要親身的體驗。大人們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對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而且沒有意義的。因此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測量及估計的意義。
遊戲11:什麼東西比較重?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個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車、球等等。但請注意避免大的東西就一定比較重,以免造成孩子錯誤的認知。
2、然後請孩子分别用手拿拿看這些東西。
3、接着問孩子哪一個比較重。
4、還可請他由重到輕把物品排列出來。
遊戲目的:通過真實的輕重感受,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輕和重的認知概念。另外,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大,如泡棉,但是實際上卻很輕,有些東西雖小,但卻比較重,可以将這些情況一并提出來跟孩子讨論,幫助孩子理清輕重大小的概念。
遊戲12:高樓比一比
遊戲方法:
1、爸媽和孩子分别叠積木,并計時1分鐘。
2、再各自拿出自己叠好的積木比比看。
3、請孩子說出是誰叠的積木比較高。
遊戲目的:通過叠出不同高度的積木,孩子可以明确感受到“量”的變化。經過實際比較後,可以“眼見為憑”确認高矮的概念。
遊戲13:創意手印畫
遊戲方法:
1、遊戲前請先準備好一張白紙及彩色筆。
2、爸媽和孩子可以在白紙上分别描繪出自己的手掌。
3、請孩子比比看誰的大。
4、如果孩子有混淆或是不确定的情形時,也可以兩人手掌對手掌,實際去看兩人手掌的大小差異。
遊戲目的:通過實際的觀察與比對,幫助孩子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媽還可以活用身邊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讓孩子去比較爸媽的鞋子和孩子鞋子的大小、大湯碗和小飯碗的大小,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遊戲14:誰的手比較長?
遊戲方法:
1、請爸媽準備好兩條長線,最好是不同顔色的線,大人一種顔色,孩子一種顔色。
2、以長線分别量孩子和爸媽的手臂長度,并将測量結果剪下來。
3、利用剪下的線來比較誰的手臂較長。
4、然後再請孩子拿着與自己手臂等長的線,比較家中的物品,如書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長還是物品比較長。
遊戲目的:利用實際的測量及觀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長短的概念,同時了解測量的意義。
遊戲15:數數樂
遊戲方法:
1、先請孩子随意撿拾小石頭,然後放在桌子上。
2、接着再請爸媽另外拿一些,放在桌子的另一邊。
3、請孩子目測,哪一邊的石頭比較多。
4、等孩子說完之後,邀他一起數一數,兩邊的石頭各有幾顆,并把數字寫下來。
5、再來印證先前目測的答案是否正确。
6、還可再問孩子:“多的那一邊多幾個?”
遊戲目的:讓孩子先以目測的方式,感受量的變化,然後借由實際的數字,确認量的多少,幫助孩子建立清楚的數量概念。除了小石頭之外,爸媽也可以利用其它物品,例如積木塊、紅豆來進行這個遊戲。當然,這個遊戲在戶外也可以玩。
Part4 培養邏輯能力
數學的邏輯如排序、分類、型式、配對等等,除了培養孩子基礎的數學能力外,也可以幫助孩子把觀察力變得更為敏銳,并學習通過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遊戲16:誰是不一樣的?
遊戲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東西中,放置一個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書籍中,放置一輛玩具小車。
2、請孩子拿出裡頭不一樣的東西。
3、當孩子把東西拿出來的時候,請孩子試着說明為什麼要拿出這個東西。
4、爸媽在聆聽完孩子的理由後,再加以适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異、同”的概念。
遊戲目的:找出相同點或是相異點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孩子熟練“分類”概念的基礎。爸媽可以多運用生活中的東西和孩子進行遊戲。
爸媽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況,提高這個遊戲的難度,比方說一堆蘋果中放一個橙子;在一堆一元硬币中,放一個一角硬币,讓孩子能夠區别細微的差别,同時也可以讓他了解,蘋果、橙子雖然形狀、顔色、香味不同,但都是水果,有共同點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遊戲17:數數樂找夥伴
遊戲方法:
1、請媽媽先在白紙上塗上紅、藍、綠等幾種顔色。
2、然後拿出相同顔色的彩色筆或蠟筆。
3、請孩子把筆放在一樣的顔色下面。
4、如果孩子沒有放對,可以請孩子用筆再畫一次,觀察畫出的顔色,然後再進行一次配對。
遊戲目的:利用操作的方式,讓孩子思考顔色和筆的關系,觀察相同點,學習配對。
遊戲18:玩具要回家
遊戲方法:
1、請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分類的最佳時機。
2、例如問孩子:“玩具和書可以放在一起嗎?剪刀和車子呢?”
3、請孩子把玩具、書等物品分類放好。
遊戲目的:分類概念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而孩子更往往會有讓爸媽意想不到的分類方式,爸媽和孩子進行遊戲的時候,也不妨聽聽他們的理由。
遊戲19:請照順序排好
遊戲方法:
1、準備大小不同的積木或是娃娃。
2、請孩子依照大中小排成一列。
3、一開始排序的物品不要太多,可以先從3個開始,請孩子先比較其中兩個并依序排好,再拿第三個和前兩個比較。可根據孩子的能力來增加排序的數量。
遊戲目的:排序是重要的數學基礎,幫助孩子發現即使是相同的東西,也有程度上的差異。剛開始,孩子多半是依照物品的物理性質排序,如大小、粗細等。
遊戲20:下一個輪到誰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個積木、車子等孩子生活中經常有的玩具。
2、然後爸媽一邊念着“車子、積木、車子、積木……”并将物品依序排出。
3、請孩子按照排好的物品順序,念出他們所看到的物品。
4、然後問孩子積木的下一個應該是什麼呢?再下一個呢?
5、可以請孩子重複多念幾次,察覺出次序感。
遊戲目的:相同型式是數學的概念之一,也是語言、聽覺甚至是動作的訓練,通過眼、耳及語言的方式,能幫助孩子更清楚認識“型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