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3 21:32:53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新時代的獨龍族兒女)(1)

  巴坡幼兒園老師高英正在帶領小朋友唱歌(蔡瑞 攝)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新時代的獨龍族兒女)(2)

  獨龍江鄉巴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一張照片(蔡瑞 攝)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新時代的獨龍族兒女)(3)

  獨龍江鄉龍元村村民正在進行抖音直播(蔡瑞 攝)

  壯麗70年獨龍族的小康生活(新時代的獨龍族兒女)(4)

  獨龍江鄉龍元村村民正在學習直播(蔡瑞 攝)

  位于西南邊陲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江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由于自然環境艱苦,生産生活水平不高,成為我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前,這裡的獨龍族還過着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那時,絕大多數百姓不會講國家通用語言,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獨龍江鄉仍沒有一寸公路,獨龍族群衆過着“看天一條縫,看地一道溝,過江靠溜索,種地像攀岩”的艱辛生活。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大雪封山,獨龍江鄉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一直以來,區域性貧困、條件性貧困、素質性貧困在這裡交織。

  2014年,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族告别了千百年來被大山束縛的曆史。2018年獨龍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創造了人類反貧困曆史的中國奇迹,獨龍族實現了一躍跨千年,獨龍族群衆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2年,獨龍江鄉巴坡完小建立,簡易的茅草房校舍成為獨龍族現代教育的開端。如今,獨龍江鄉建立從學前到初中的教育體系,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孩子們樂享14年免費教育,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2020年,全鄉初中升高中階段入學率達98%,已走出3名博士、2名碩士、29名本科生,大中專畢業生300餘名。

  畢業于保山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英,現在是巴坡幼兒園裡最年輕的老師,也是一位從巴坡小學走出去的獨龍族女孩。2020年6月她從保山學院畢業,9月便入職巴坡幼兒園。高英告訴記者,自己曾經也在這個地方上學。以前是兩層樓的木闆房,沒有炊事員。小學的時候就要自己帶着飯菜來學校做。回到曾經上學的地方,看見嶄新的教學樓,高英感觸良多。“現在的孩子都講普通話,我小時候隻會獨龍語,到三四年級才會講普通話。中學到鄉裡上學,講普通話也會害羞。但是現在,通過看電視,沒有上學的小朋友都會講流利的普通話。而且,孩子們也很開朗不怕生。”高英說。

  巴坡幼兒園創辦于2016年,占地面積為2768平方米,園舍建築總面積550平方米。在園幼兒人數38人,共設有1個班,全園共有3名教職工,1名專任教師,2名小學高級教師,學曆都為大學專科及專科以上,師生比 1:12,2 名炊事員。

  作為從獨龍江出去讀書的孩子,高英對自己的家鄉有着濃厚的情感。高英表示,義無反顧回到家鄉的原因就是想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家鄉做點什麼,也讓這些獨龍族的孩子們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學一學。“我現在是幼兒園唯一懂學前教育的老師,也願意一直在這裡教課。之前的老師都是聘用來的,在的時間不長就離開了,為了我們獨龍江的小朋友,我會一直在這裡。”高英不大的聲音中透出了堅定的力量。

  在巴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楊曉強指着牆上的照片告訴記者“這個照片裡的男孩子是我。”

  楊曉強畢業于怒江開放學院,由于從小受到邊防官兵影響,2018年參加考試加入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如今的楊曉強是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一名輔警。“我們上學的地方比較遠,還是教員親手為我縫制了一雙鞋。”獨龍江邊境派出所輔警楊曉強回憶道,當時自己在民警砍來大樹、搬來石頭搭建的校舍裡讀過四年書,至今還記得教室木牌上用燒過木材寫上的“馬庫警民小學”字樣。一點燭光,在黑暗中格外明亮。早在 20世紀60年代,民警們籌錢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在獨龍江鄉馬庫村辦起了成人識字班和兒童啟蒙班,與世隔絕的獨龍江峽谷第一次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

  由于獨龍江地區自然環境艱苦和少數民族聚居的特性,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楊曉強表示,“雖然很多時候會遇到困難,但是每一次讓我更加堅定的是,我們民警不怕困難紮根獨龍江的精神,讓我有了動力繼續下去。我覺得很光榮、很驕傲,同時也覺得自己責任很重。光榮和驕傲是因為我終于夢想成真,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同時,我也是戰友們和獨龍族群衆溝通交流的一座橋,群衆能不能理解支持我們派出所的工作,需要我更準确的去翻譯。”

  作為獨龍族的青年人,楊曉強還肩負着特殊的責任。他經常需要成為民警和群衆調解之間的翻譯人員。楊曉強回憶道,“記得有一次,在配合社區民警下鄉走訪過程中,走訪的是我們村小組。一名群衆跑來說,他爸爸和别人一起喝酒,怎麼叫都不回家,讓民警幫忙勸阻。後來,我們便來到他們喝酒的家中,民警多次上前勸阻,可是因為語言障礙和老人醉意上頭,根本無濟于事。後來,我用獨龍語跟他交流,得知老人是因為生兒子的氣,才喝酒不回家。最後,經過我跟老人交流、勸說,最終老人起身跟兒子回家。”

  70年來,民警們與獨龍族百姓命運與共,始終把邊疆繁榮穩定、獨龍族群衆的福祉放在最高位置,紮根獨龍江、一心為人民,一個單位守護一個民族,用青春和熱血捍衛祖國邊境安全、用忠誠和奉獻守護着獨龍江的幸福安甯。2022年5月25日上午,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榮獲“全國模範公安單位”稱号。

  在龍元村,剛剛走下直播平台的孔麗英還有些許緊張。她告訴記者,縣裡組織老師過來,教村民用抖音直播平台宣傳龍元村,還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售賣當地獨特産花椒和草果,為村民提供了不用出門就能增加了收入的好辦法。31歲的張志英告訴記者,自己之前通過網絡賣出過一些自己家的土蜂蜜,但是客源不是很廣,售賣也不方便。自己平時使用抖音,隻會發一些日常生活,她現在計劃先跟着老師學會直播賣貨的技術,再逐步将龍元村的土特産通過直播平台向外推廣。讓更多外面的人知道獨龍江龍元村。龍元村教學現場熱鬧非凡,村民們都積極向老師求教。

  獨龍江從食不果腹到整族脫貧,獨龍族群衆思想的進步,獨龍族年輕人們走出去後又帶着新知識回來,帶領人民生産生活方式改變進步、職業的代際變化。這些都展現出了,獨龍族群衆的不懈努力和團結奮進,這個邊陲峽谷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