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湖北武漢的應先生給嶽母找了一位保姆。他本想着保姆能好好照顧癱瘓在床的嶽母,沒想到工作不到一個月,保姆竟轉走了嶽母卡裡的22萬元。可銀行卡一直在應先生的手裡,保姆是怎麼做到的?
銀行卡、身份證在自己手上
錢卻被保姆轉走了
今年1月,應先生通過某網絡家政中介為嶽母找了一位保姆張某。2月初的一個深夜,應先生突然接到嶽母的電話,“錢可能被保姆拿走了”。
應先生:我當時還覺得不可能吧。嶽母的銀行卡、身份證都在我們手上,錢怎麼可能會被她取走呢?
第二天,在嶽母的手機上,應先生查到了微信轉賬記錄,顯示5萬塊錢被轉到保姆的私人賬戶上。
應先生當即向保姆詢問,保姆扭扭捏捏不肯說。應先生說:“如果你家裡有困難,說出來我們也會幫忙。但你私自對一個癱瘓老人動手腳,這肯定是不對的。”
随後,保姆張某承認自己轉走老人5萬元,并寫下保證書承諾日後返還。
然而,警方進一步調查後卻發現,除了微信轉走的5萬元,張某還用老人的手機注冊了支付寶賬戶,轉賬17萬元。由于張某随後删除了支付寶軟件,所以應先生翻看嶽母手機時才沒有發現。
以拍照為由頭
誘導老人進行人臉識别
那麼,保姆張某是如何獲取老人身份信息并注冊賬戶的呢?
原來,老人家中有一張理财單,上面有賬戶、銀行卡号、身份證号等信息。張某便私自用這些信息注冊了支付寶賬号。
遇到需要人臉識别時,張某就以“阿姨你很漂亮,我給你拍個照片”等為由騙老人搖搖頭、眨眨眼。因為老人沒有接觸過人臉識别,便信以為真。
中介是否應承擔責任?
應先生認為,當時因為信任家政中介公司,才選擇在上面找保姆,家政中介公司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但該家政中介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會對保姆的個人健康狀況及有無犯罪記錄進行審查,兩項通過後才會推薦給客戶。當時,保姆張某兩項審查都合格。該家政中介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等警方有了調查結果後,公司會和用戶協商處理。
目前,由于疫情原因,張某被遣返老家取保候審,案件還在審理中。
(江蘇新聞 河北日報微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