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各縣的由來,你知道嗎?
1949年8月,設置榆次專區,因為于山西中部,1958年11月改稱晉中專區,1968年9月起稱晉中地區,1999年9月改設地級晉中市,轄一區一市九縣。
〖榆次區〗
春秋時期在炎帝八世榆罔的領地建立榆州國,後世為了紀念炎帝榆罔,将原來榆州國的中心地帶叫榆社,即榆罔帝的社稷,邊緣地帶叫榆次。北魏、北齊曾兩度易名為中都縣。公園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毀晉陽稱,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複遷唐明鎮,榆次複縣制。以後曆代縣名不改。1958年,設縣級榆次市。1999年,改成榆次區。
〖祁縣〗
祁縣因古有“昭餘祁澤薮”得名。春秋時屬晉,晉平公二年将祁地賜給代夫祁奚作食邑。戰國時祁地屬趙。西漢設置祁縣。新莽時,祁縣一度改稱示縣。東漢複祁縣名。北齊天寶七年廢祁縣。隋開皇十年重置祁縣,屬并州。唐武德三年于太谷縣置太州,祁縣屬太州。六年廢太州,仍屬并州,宋屬太原府。金改稱祈縣,屬并州。元仍名祁縣,屬太原路。
〖平遙縣〗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趙。漢時平遙為京陵、中都二縣及邬縣地。西漢時,置平陶縣。北魏太武帝時,中都縣遷往榆次,平陶縣來治,治所遷京陵村,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諱,改平陶為平遙,京陵縣亦同時廢入平遙縣。從此。平遙縣名一直沿用。隋開皇十六年,析置清世縣,大業初年廢,曆代平遙縣基本屬汾州管轄。
〖介休市〗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随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隐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竟與母抱樹而死。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曆史上先後東部設置邬縣,西部設置平周邑,秦始皇設郡縣,城區設置界休,以後改為界美、介休、平昌。北周時期,曾設置介休郡。隋、唐時期一度設介休郡、介州。
〖靈石縣〗
隋開皇十年,文帝楊堅北巡挖汾河開道,獲一巨石,似鐵非鐵,似石非石,色蒼聲铮,以為靈瑞,遂命名為“靈石”,割平昌縣西南地置為靈石縣。
〖榆社縣〗
春秋時期在炎帝八世榆罔的領地建立榆州國,後世為了紀念炎帝榆罔,将原來榆州國的中心地帶叫榆社,即榆罔帝的社稷,邊緣地帶叫榆次。南朝時為箕子的子爵國,國名“箕”。周朝屬并州。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先屬韓後屬趙。秦屬上黨郡。漢置涅氏縣。晉析涅氏縣分置武鄉縣,榆社屬之,隋開皇十六年析武鄉縣分置榆社縣。
〖左權縣〗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先屬韓後屬趙。秦屬上黨郡。西漢屬涅氏縣。東漢末年,因由轑河水(清漳河西源)流過,始置轑(lao)河縣,屬上黨郡。西晉改轑陽縣,屬樂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并入縣鄉,孝昌二年(526年)複置縣并改名遼陽。北齊并入梁榆縣(今和順縣)。隋開皇十年(590年)以縣西北遼山為名,改為遼山縣。1942年9月18日,為紀念在遼縣麻田壯烈犧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将軍,将遼縣更名為左權縣。
〖和順縣〗
北齊置梁榆縣,因境内有梁榆河而得名。隋開皇十年(590年)更名為和順縣,以縣東北有和順故城而得名。“和順”之意來自于石勒與李陽争漚麻池後又和解的離石故事:石勒稱帝後很注意籠絡民心,禮賢下士,特意把家鄉的親朋故舊召到襄國去作客,當發現過去和他争奪漚麻池多次争鬥的李陽沒來時,就說:“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天下,甯仇匹夫乎?”李陽聽說後趕忙前往請罪,石勒笑道:“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後又特賜李陽住宅一所,并拜為參軍都尉。“和順”一名是對石勒治國方略的積極評價。
〖昔陽縣〗
春秋屬晉,西漢置沾縣。金大定二年(1162年)設平定州。1914年改稱昔陽縣。《元和郡縣志》中“昔陽故城,一名夕陽城”。援引《爾雅》:“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的解釋,“昔陽”乃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壽陽縣〗
西晉太康年間置壽陽,因地處壽水之陽而得名,屬樂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壽陽遷大陵城(今文水縣),并改名受縣。隋開皇十年(590年)于壽陽故城再置受陽縣,屬并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受州于縣城,受陽縣屬之。貞觀八年(634年)廢受州後,仍屬并州。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受陽為壽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