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交河故城的遺址

交河故城的遺址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4-27 09:19:33

  文|卞文志

  交河故城的遺址(大地上雕刻出來的城市)(1)

  中國西部的古城遺址沉澱了厚重的歲月滄桑,它們是一段段曆史的标簽,更是古代中原王朝與西域文化經貿交流的直接見證。在這其中,交河故城就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座經典城墟。它自創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其宏偉規模、深厚底蘊、奇特的建築藝術以及重要的文物價值,令人稱奇。

  交河故城是天山南麓吐魯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鎮,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最早的主人是戰國後期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人。漢代以來,交河扼絲路要道,成為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代初期,這裡是管轄西域的最高機構安西都護府所在地。繁盛時期,交河人口有一萬餘人,成為東西方物資交換的中轉站,多元文化的彙集處。

  交河故城的遺址(大地上雕刻出來的城市)(2)

  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市以西10公裡處,猶如聳立的一處高台。故城兩頭窄、中間寬,形如柳葉,又似扁舟,其建築特色和風格聞名于世。“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号交河。”正如《漢書》所載,今天的交河故城位于雅爾乃孜溝兩河床之間,百米寬的河道從台地北面分流而下,又在南面合二為一,成為城市的天然屏障。故城台地高出周圍河床約30米,刀劈斧削,臨高據險,凜然不可侵犯。故城長約1650米,中間最寬處約300米,中有筆直寬闊的中心大街,将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交河故城保留下來的城市形制布局,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中随處可見的佛寺佛塔遺址,表現出佛教的盛行;出土的駱駝金飾,勾勒出絲路上往來交通、商旅雲集的繁忙圖景。正因為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古城等遺迹的存在,絲綢之路不再是口耳相傳的古老傳說,這些在曆史上熠熠生輝的閃亮坐标,串聯起了文明交流互鑒的脈絡軌迹。

  同時,交河故城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一座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城市。與大多數城市不同,整個交河的建築依自然地勢,自上而下掏挖窯洞,開掘街巷,減地為牆。房子是挖出來的,大街深嵌地下六七米,臨街厚厚的生土層充當高牆。這種獨特的建築方式,既能抵擋風吹日曬,也便于抵禦外界侵襲。

  如今立于交河故城高處,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的景象。看着那些古老斑駁的建築遺迹,很難不生發出懷古之情。詩人艾青曾遊覽過交河故城,在遊覽後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仿佛有駝隊穿城而過,人聲喧嚷裡夾着駝鈴,依然是熱鬧的街市。車如流水馬如龍,不,豪華的宮阙,已化為一片廢墟。千年的悲歡離合,找不到一絲痕迹。”

  神秘的雅爾乃孜溝在交河故城北端分流,又在南端合流,經曆歲月的洗禮後,交河故城的布局在今天看來仍舊較為清晰。南門是城池主要的進出口,此外還有西門、東門兩座門。一條筆直的中央大路,從南門出發,縱貫全城,大路兩旁建有高聳的街牆,将城池分成了東西兩大部分。縱橫交叉的道路系統,将城池中的住宅、官署、倉庫、作坊等建築分成若幹小區,令人想到唐長安城的坊巷。中央大路通向北部規模巨大的寺院區、高聳的中央大塔,在曆史悠久的大佛寺内,因年代久遠,戰火騷擾,加之風沙侵襲,高台之上的壁龛中,佛像已大多不存。細看之下,黃土夯築而成的房屋,已不見任何磚瓦和木構件,但遺骸仍堅實而頑強地屹立着。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那些深深嵌入地下的大道、封閉的高牆、幹涸的水井、迷宮似的深院,寫滿滄桑的故事。

  考古學家1994年在交河故城西北部發現了一座地下寺院,出土了女供養人壁畫、寫有漢文和回鹘文題記的泥皮、菩薩頭像等文物。尤其難得的是女供養人壁畫,讓我們得以知曉交河故城居民的模樣。據考古學家研究,地下寺院的始建年代不早于公元8世紀末,大緻在9世紀或稍晚,此後經曆了全面改建,大概在13世紀被廢棄,逐漸被風積沙土掩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故城宛如一位孤苦伶仃、飽經風霜的老者,愈顯蒼老與破敗,被風沙徹底凝固與塵封,這一廢棄便是五百年。

  交河故城的遺址(大地上雕刻出來的城市)(3)

  今天的遊客如果有充足的想象力,在遊覽故城時,或許能為這些殘破的建築,構想出一個個具體的場景。在富有聯想的想象中,你或許構想出的是官員在此辦公的場景,他們手中的毛筆在簿冊上記錄着各項數據:這裡是交河故城的官署區,該區有一座面積約1150平方米的院落,院落中部是一座庭院,南部是一組地坑式窯洞,北部是地上廂房。這座院落就是唐代安西都護府的官署所在地。也就是在這裡,公元640年所設立的安西都護府,逐漸發展成為唐朝控制天山南麓乃至西域廣大地區的重要行政、軍事、交通、宗教中心。

  其實,這座曆經千年風霜的故城,曾一度陷入保護與發展困境。1961年,交河故城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3年,一百多位中外考古學家、曆史學家聯合開展了曆時8年的保護修繕研究項目。盡管如此,由于年久失修、自然環境惡劣、文物保護人員資金緊缺、現代生産生活發展等原因,上世紀90年代交河故城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擋”了回來。按照世界遺産公約,一處曆史遺址隻有一次申報機會,考慮到交河故城的特殊文化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破格給予交河故城“留評”資格,待其改善後再重新審查。

  首次“申遺”失敗後,交河故城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文物保存狀況大幅改善。功夫不負有心人,交河故城獨特的城市建造方式、規模宏大的建築遺存,以及溝北、溝西墓地豐富的出土文物,為研究絲綢之路東西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提供了珍貴資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交河故城作為申報項目的組成部分,成為新疆的世界文化遺産。

  交河故城的遺址(大地上雕刻出來的城市)(4)

  在交河故城,随意抓一把泥土,都是沉甸甸的曆史;随意撿一塊斷磚,都凝聚古人的氣息;随意撫一縷輕風,都有一種鐘磬般的聲音深入心底。作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吐魯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鎮,交河故城較完整地再現了城址與墓地規模、整體格局、城址建築布局、建築形象、材料和工藝、墓葬形制、周邊環境,真實地反映了各曆史時期吐魯番盆地中心城鎮的格局及墓葬,各類建築、設施的形制和技術特征,是集諸多文化之大成、極富文化多樣性的遺址。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