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你們知道為什麼每個考研人在最後都會說自己“上岸”了,“上岸”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考研的人都把自己比喻成海裡的一艘船,可能看不見岸在哪裡,但要拼命在海裡航行,因為他們渴望“上岸”。
在南審,有一位姑娘,她叫劉美麟,2016級法學(法務金融方向)專業,在考研大戰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績考取吉林大學刑法學碩士研究生。錄取後,她記錄了自己在大海裡努力航行并成功“上岸”的實錄,送給此時此刻正在努力航行的你們。
收到拟錄取通知的時刻,劉美麟說:“考研的意義非凡,是運用個人力量面對的首次選擇,經此一役,算得上真正成長。”
等“上岸”之後真實地記錄下考研的全程,是她曾經幻想了無數次的場景,是鼓勵自己全力沖刺的戰歌。記錄的念頭本身沒有這麼多個人賦予的含義,但是一經開始記錄,意味着已經成功。當這個時刻來臨,有說不出的百感交集。
最初,劉美麟務必想要擺脫“考研”這兩個字。但是現在,它卻成為了自己害怕忘記其中細節的寶貴經曆,正是那些細節讓自己飛速成長,一次次面對現實,尋找解決方法,變得更強。我們一起來看看劉美麟的實錄吧~
确定目标
2019年2月25日是劉美麟坐在南審圖書館正式開始準備考研的日子。
考研并不是馬上就可以付諸行動的一件事情,從反複斟酌報考學校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研究真題難度和出題風格以及報考的難度......,耗費了太多時間。可以說,在下決定之前,這段時間所經曆的迷茫遠比真正開始準備考研時更濃厚。
劉美麟2018年上半年決定考研,下半年開始考慮報考學校和專業,同時想着是否要考研和法考同時準備。關于擇校的問題,她詢問了很多老師和直系學長姐。
“在這個階段非常幸運能結識畢業回校的李斌學長,幫我細緻地分析自己首先選定的幾所學校的利弊以及如何“上岸”。他幫我分析擇校和今後發展的全方面問題,這對于迷茫的我來說,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她說。
是選擇能考上的學校,還是選擇考有難度的但是最想去的學校?不僅自己無法回答,别人也很難給出建議,擇校成為了一個任何人都難以給出标準答案的謎題。
劉美麟的導師,李相森老師,幫她重新定義了“看書”這兩個字。老師結合自身的求學經曆,講述看書和做學術最基本的方法,讓她對自學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一些颠覆性的認識。老師鼓勵她,“東北的小姑娘,應該敢想敢幹”,她開始正視自己的内心,同時也審視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劉美麟的整理筆記
聽了師長和學長姐的建議,在2019年3月中旬劉美麟确定了,就選擇那個能激發你最大潛力的學校,吉林大學。
及時調整心态和複習節奏
确定好學校之後,劉美麟卸下了心理負擔,“我覺得現在我是有目标的,隻要向着彼岸航行,不管多遠,我都能到達。”
此時已經進入狀态的美麟,開始備考。最先主攻基礎非常薄弱的英語,3月下旬加入第一門專業課的學習,4月開始把重心調整到專業課的複習上。
每天7點起床,11點睡覺,每周都會去跑步,複習節奏平緩,處于每日持續學習的狀态。在3月份一次從圖書館回寝室的路上,她遇到了準備複試的富臣學姐。她向學姐讨教複習英語的方法,她們在書院長廊聊了好一會,“經過這次聊天,我的英語複習走上了正軌。”她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計劃複習。
小夥伴張昕童悄悄放在桌子上一盒果切,考研的sweet time
3月份的任務基本都完成,3月31日那天她獎勵自己一杯小眷村奶茶和一頓長筷子火鍋。吃完後走回學校,春光正好,而路人已無賞春之心。
這樣全身心投入的學習狀态持續了一個月,由于沒有安排任何娛樂和閑暇的時間,仿佛回到了每次期末考試之前一門心思學習的狀态。一想到這樣的狀态要堅持到12月底,劉美麟有點坐不住了。
4月她出現了焦躁、厭學的心理。由于焦慮情緒的出現,學習一直不在狀态,裡裡外外浪費掉一周的學習時間,在好友張若溪的心理建設之下開始正視焦慮,尋找焦慮的源頭并解決掉它。她擺脫了厭學情緒,也意識到該怎麼處理自己的焦躁情緒。4月最大的收獲便是心态上的轉變,以及學會正視情緒。
“在考研的過程中,能給自己信心的隻有看得見的努力,要學會與焦慮感、緊張感為伍,不能因為感受到一點痛苦就去懷疑努力的意義。”劉美麟這麼說。
5月,她經常情不自禁地和微博上一個準備川大學碩的網友比進度,看着她每天更新的學習内容打卡,她倍感緊張。
越比較心态越崩,為什麼她的複習進度這麼快,狀态這麼好?冷靜下來的劉美麟,發現愛比較是考研人大多數都會犯的錯誤。
不斷調整心态,回顧自己的複習計劃。她不斷給自己打氣,相信自己的計劃安排,同時也對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了微調。“把時間花在焦慮上不會帶來成長,也不會緩解焦慮,但踏實投入到具體的事情可以。”劉美麟這樣說。
她開始給自己增加一點點放松緊繃神經的活動,每周看一節原創歌曲類綜藝,并在裡面發現了非常喜歡的音樂人梁博。在那個節目裡,每次聽完梁博的歌之後都會很有力量,特别解壓。
小夥伴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适合自己的放松形式
6月,她把學習重心轉移到13門期末考試上,在考研上分配的時間變少了。她每天學到晚上十一點再和朋友回寝室,一是為了增加學習時間複習期末考試,二是提前适應高強度的學習節奏,以便暑假直接适應這種作息,讓身體習慣這種強度。
提前适應是一方面,但是身體永遠是第一
不斷地總結和改進,我一定行
7、8月劉美麟開始暑假高強度複習,她決定報一個暑期班,強化一下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
另外,專業課的強化也循序漸進。8月中旬之前專業課第一輪無死角複習結束,然後開始第一輪的背誦。7月初也開始了政治的複習。
面臨目前遲緩的專業課進度,劉美麟意識到自己必須加快進度。暑假的時間相對整一些,她每天六點半開始看英語單詞,吃完早飯出發去自習室,七點半在自習室開始學習一直到晚上。
自習位置正對的窗口,總有漫畫裡的藍色
回家吃完晚飯後回自習室,學到十一點回家。“十一點的這座城市,我再熟悉不過了。每天路過的那條街,路上總有一家烤面筋店亮着,我說等暑假結束回學校的那天晚上一定去光顧,到最後也忘記了。”
每天晚上回到家,她都要看看當天沒做完的任務。“就這樣,八月很快就過去,這樣的生活節奏,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八月末焦慮感再次奔湧而來,與上次的厭學情緒不同,這次是擔心就算拼盡全力還是考不上,還是與夢校有差距,如果那樣的話,應該怎麼辦?
姐姐說:“先全力以赴,不要管那麼多,先全力度過考研這個過程,再去追求結果。”很多事情或許沒有結果,但是在經過某個過程之後,你會收獲很多。可能是抗衡壓力的能力,是學習的能力和終身習慣,是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那天晚上她點開音樂軟件,随便播了一首梁博的《我不知道》,歌詞在腦海裡一條條更叠,一覺醒來,仰望蒼穹,“有些事情,不知道也是一種幸福。”
暑假裡的學習時長由最初的每日7小時到後來的12小時,每天都在增加學習的任務量。前期緊張,後期才能有條不紊。從最初不堪其擾,到後來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就是考上。
她明白了富臣學姐說的意思:考研一定要逼自己一把,用足夠的量變等待質變的出現。“我非天才選手,每天把10個小時都放在複習上,說我用力過猛也好,我也覺得沒什麼丢人的。”她想通了,開始反思總結學習狀态,正視自己的學習情況,每天認真記錄,認真改進,受益很多。
她把week plan打印成冊 ,在上午計劃下午計劃晚上計劃三個大框架下安排好詳細的任務,并且在最後記錄時長,及時反思,一周的學習安排和計劃完成情況在這個week plan上一目了然,算得上是她科學學習的絕佳幫手!
最初的夢想,一定要堅持
9月,回到了學校。回到圖書館後,一切雖然很熟悉,但是和暑假自習室的學習環境相比,她還是需要短暫的适應過程。
9月份本打算完成專業課一輪背誦和整理自己的學習筆記,可在9月15日官網發布了新的考試大綱,更換考試科目,她需要從頭開始準備兩門新的考試科目,原本的學習計劃被打亂,還能完成預計的背誦輪數嗎?能克服最不擅長的民法分論嗎?劉美麟“亂了”。
冷靜下來後,她重新制定學習計劃,廣泛收集有用的學習資料,并且加快複習進度。這段時間,遇到了同在備考的朋友小賀和國際法孫秀娟老師,在新科目的複習上給與自己很大的幫助,她信心倍增。“考研一路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他們的幫助都起到了無比關鍵的作用,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相信你也有同款黑咖啡
10月2日,在經曆更換考試科目這樣大的打擊之後,迎來再一次的強烈沖擊,學校的統考名額縮招了,統考名額由9人變為6人。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斷地充斥在劉美麟的腦海裡,無論怎樣都繞不過去。“我的選擇是否正确,我還能不能實現本來屬于我的目标,考試科目一樣的情況下,我應不應該更換到其他招生人數相對多一點的專業?”
一個個問題襲來,她完全招架不住,放棄還是堅持,四個字在腦中快速運轉。她有過改志願的想法,和媽媽通了電話,心裡的委屈随着眼淚湧了出來。媽媽和朋友的鼓勵和勸說,最終她決定,堅持初心,起碼不會遺憾後悔。
劉美麟的報名信息
沖刺階段,逼一逼自己,肯定行
11月,新增科目的第一輪複習已經結束,開始理解和背誦相結合。為了防止中途放棄,劉美麟開始每周和小夥伴張若溪總結打卡。若溪每周都會收看她的周計劃和完成情況,給她鼓勵和改進方法。
打卡雖是一種形式,但它注定是讓她堅持走下去的“了不起”
嚴格按照計劃地學、身邊老師、朋友的幫助,美麟的狀态近乎完美,她幻想着“保不準,我就考上了呢!”
12月,南京的冬天真冷,美麟開始覺得自己的作息是死亡作息,一到複習就犯困。早上聽不見鬧鈴,去晚了看到圖書館同學都在認真地複習,就會跟自己較勁。大冬天的掙紮着起來,實在太考驗意志力。有時迷迷糊糊聽見設置好的腿姐鬧鈴鈴聲,“你已經努力了這麼久了,再堅持一下會怎樣!”美麟說,“想歸想,還是要起來,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為了讓自己打起精神,她每天在樓道裡站着防困,經常給自己定背不完不吃飯的目标,“隻有對自己狠一點,結果才會好一點。不管結果怎樣,回過頭來,過程對得起自己就行。”
這是美麟經常背書的地方,小夥伴們,不妨去試試
感謝有你們,讓我成功“上岸”
12月21日那天,她起得很早,天還沒亮,吃了兩個菜包,耳機裡一直放着沖刺課音頻。考試當天偏逢下雨,去的太早,在門口邊打傘邊背押題。7:30後進到教學樓裡,繼續背。在考試教室門口,還是不撒手,直到最後一刻走進教室。
美麟說:“考英語的時候糟糕透了,閱讀實在沒感覺,新題型更是沒心思做,腦子裡全是‘完了,完了’。”
考完英語,天已經快黑了,和同學坐地鐵回賓館,路上接近崩潰。快到零點的時候,為保證第二天的精力充沛,她覺得自己已經不能再背了。
最後一門考完,初試就真的結束了,回到了學校,一下車恍若隔世,看着潤園書院、潤園長廊、學生公寓,仿佛過去了很久很久才回到這裡,其實隻是走了兩天而已。
“考完那天的潤園,仿佛在等我回來”
劉美麟12月28日離開南京,那時候很不舍,她覺得從考研的焦慮中抽離出來的日子就這樣一去不複返了,下學期沒課大家也很難再聚齊了,這些念頭根本沒想過會因為疫情一語成谶。
等待初試成績的時間,劉美麟說:“緊張,挫敗一直在我心裡來回的閃現。”在2月20日中午查到成績的那一刻,看着眼前的385分,在備考時所有的委屈都得到了短暫的釋放。
從2月21日開始,她全力準備複試。複試與初試相比在範圍上雖然縮小了,但是任何問題确實都有可能在考場上被問到,這讓她十分慌張,“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全力以赴!”
在複試準備上,進行了7、8次左右的線上模拟。法學院靳甯老師,師兄師姐的指導幫助她明确了複試複習的方法和方向。
靳老師太暖了
3、4、5幾個月裡,她把兩本專業書背了八九遍,複試前幾天抽題模拟了幾個小時,檢驗複習成果,查漏補缺。最後幾天,她集中複習各個概念,争取能随時脫口而出,以防考試時忘記,又過了幾遍複試科目。
當然,考前調試機器這個必須認真對待
5月18日,雙機位複試,那天下着小雨,複試之前劉美麟很緊張。在短暫的20分鐘時間裡,感覺時間過得特别快,“發揮的一般是我當時對自己的評價,但是每一個問題我都有自己的思路”。
移出會議的一瞬間,複試結束
熬過了漫長的等待,5月19日那天,劉美麟的2020考研終于畫上了句号。
如今,劉美麟已經是吉林大學法學院的一名刑法學碩士研究生,劉美麟說:“感謝南審給予我的一切,選擇南審是我的幸運,在新的學習生活中,我會靜下心來去讀書和學習,适應坐住闆凳,還要去适應把冷闆凳坐熱。啃過多硬的石頭,就會鍛煉出多鋒利的牙齒,笨鳥先飛還不夠,需要一直飛。面對全新的一條道路,我還在摸索。”
考研的成敗不是終點,人生也從來沒有終點。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
祝願美麟能夠成為她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也祝願2021考研的你們,成功“上岸”!
來源:微信公衆号 南京審計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