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大宋宮詞中劉娥為啥狸貓換太子

大宋宮詞中劉娥為啥狸貓換太子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10 22:20:43

  大宋宮詞中劉娥為啥狸貓換太子(曆史真相是什麼)(1)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王峰

  仿佛是在忽然之間,人們開始挖掘宋朝之美,還原宋文化。

  前不久,由劉濤主演的電視劇《大宋宮詞》開播。無獨有偶,河南開封籍作家郭寶平的曆史小說新作《大宋女君劉娥》于此時面世。

  雖然政績顯赫,史學家稱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但提起劉娥(上圖),人們隻知道她是“狸貓換太子”的當事人,還是醜角。郭寶平認為這與劉娥的曆史地位、貢獻和傳奇經曆都是極不相稱的。

  “狸貓換太子”的真相是什麼?劉娥又是如何從蜀地孤女成長為一代女君?現在的人們為何又開始追逐宋文化?

  3月24日,在接受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的專訪中,郭寶平表示,小說創作需要把曆史搞懂弄透,盡量寫出彩兒,自己也在作品中努力接近曆史真相。

  暮雲開、南山月,劉娥展現柔性政治

  史書裡對劉娥的記載并不多,在百度百科裡,也是以春秋筆法處理之,生平很簡單,她原本蜀地孤女,後至京師,十五歲入三皇子趙恒(即日後宋真宗)王府,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立為皇後。

  郭寶平認為,曆史上把劉娥與呂後、武則天并列,加上後來的慈禧太後,劉娥也算是中原王朝的四大女主之一。可相比于呂後、武則天、慈禧三人,無論是曆史還是文學,對她的書寫都少之又少,這與劉娥的曆史地位和傳奇經曆很不相稱。

  另一方面,目前現存的一些描寫劉娥的作品,比如《狸貓換太子》,又是醜化她的,把她描繪成一個詭計多端、心狠手辣的女人。

  “這與曆史事實嚴重不符。所以我選定寫她,我願意下苦功夫做辯誣的工作。”郭寶平說。

  《大宋女君劉娥》分為兩部,第一部為“暮雲開”,第二部為“南山月”,取自陸遊詞《秋波媚》中“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郭寶平說,劉娥與真宗二人感情之深,相伴之久,遠非劉邦與呂後、漢光武與陰麗華、唐高宗與武則天、唐明皇與楊貴妃所能比。

  原來,劉娥與宋真宗年齡相差兩個月,兩人感情深厚,至死不渝,宋真宗去世後,劉娥的心理、行為,仍然被二人深厚感情所支配。這在曆代帝王中是極其罕見的,正是“多情誰似南山月”,但劉娥出身卑微、來路不明,背負莫名原罪,在男權世界裡以柔性手腕左沖右突,最終沖破階層與性别的桎梏,走上權力巅峰,此謂之“暮雲開”;沖破暮雲後,“南山月”的溫柔之光灑遍大地,預示着她以柔性政治統治華夏。

  “狸貓換太子”,曆史真相是什麼?

  郭寶平在《大宋女君劉娥》中提到,劉娥身上充滿了誤解,他解釋,這首先是後人對宋朝的誤解,其次才是對劉娥的誤解,“一個出身卑微的歌女,居然能夠母儀天下,執掌朝政,人們就想當然地認為她詭計多端,心狠手辣”。郭寶平說,“殊不知,宋朝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和煦的朝代,朝堂、宮廷不大有陰謀疊出。”

  當然,民間演繹更多的是“狸貓換太子”。民間傳說是這麼講的,宋真宗時期,劉妃與内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宮。

  但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學術界尚無定論,真相亦不可考。

  在《大宋女君劉娥》中,郭寶平認為,仁宗确實是劉娥借侍女李氏之腹所生,但背景是真宗的五個皇子都夭折了,不僅面臨絕嗣危險,而且大宋剛理順的皇統很可能要重新洗牌,劉娥事實上主持着後宮,便把如何誕育皇子并養大成人作為己任。

  她的侍女李氏在這個背景下懷孕。“宋人筆記有仁宗是赤腳大仙降臨的記載,劉娥和真宗很可能相信并利用了某種神秘預言,為把小皇子養大成人,讓劉娥成為他的母親。當然真宗也有希望以此為劉娥冊後掃清障礙的考慮。”郭寶平說。

  郭寶平在書中對“狸貓換太子”有濃墨重彩的描寫,他希望借此幫助讀者接近曆史真相。

  那麼既然是一代女主,為何在曆史上的存在感這麼弱?在郭寶平看來,首先是國人對宋朝的關注遠不如漢、唐、清,其次,在劉娥實際統治中國的近二十年是歲月靜好的,沒有發生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劉娥還摒棄了嚴酷手段,開創了柔性政治,沒有刀光劍影,就吸引不了後世的眼球。

  在郭寶平看來,劉娥有兩大曆史貢獻,一是打造了一個繁榮時代;二是訓育出一位宋朝曆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更值得稱道的是,無論是上位還是治國,她都摒棄了激烈手段,一切都是在看似守成的恬靜中完成。所以,史家才稱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她的結局,也是四大女主中最好的。

  電視劇《大宋宮詞》為何遭人诟病?

  郭寶平早就知道李少紅的電視劇《大宋宮詞》,開播後也關注了,和很多網友的反應一樣,郭寶平也很失望,不過他并不認為劉濤扮演少女不合适,因為宋朝女子十五六歲時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三十多歲,更何況劉娥在與趙恒相遇時已遊走江湖,飽經風霜,并不是人們想象的純真少女。

  郭寶平認為,宋朝在影視劇中的見光度太低了,過去更多的是《包青天》之類的戲說。《大宋宮詞》在宣發時也号稱正劇,要還原曆史。

  3月20日,在《大宋宮詞》開播當天,導演李少紅發微博稱“戲說大宋,今日開播”。

  郭寶平認為該劇就是毀在過分戲說上,觀衆看到的卻是比戲說更不合常理的戲份,這大抵是失分的主要原因。郭寶平說:“戲說曆史應該有一定的限度。把清朝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那套戲碼套過來,就與曆史真實相距甚遠乃至背道而馳,會嚴重誤導人們對宋朝曆史的認知。劉娥本身的經曆已經很傳奇了,如果按照史實來演,效果一定會更好,我認為曆史劇之所以走上戲說的道路,很大程度上還是急功近利,偷懶的結果。”

  談到曆史題材的影視和小說創作的不同,郭寶平認為,影視創作是在小說創作基礎上的再創作。所以小說創作首先要下苦功夫,真正把曆史搞懂弄透,寫出彩兒。

  宋朝為何惹人愛?曆史小說的出路在哪裡?

  郭寶平的家鄉是河南開封,他坦言身為開封人,按理應該喜歡宋朝,其實不然,自己長期以來對宋朝曆史有抵觸,“原因有二,首先是觀念上的。過去一直說宋朝‘積貧積弱’,灌輸下來,覺得看宋史讓人憋屈,能回避就回避。其次是技術上的,宋朝的官制非常複雜,令人眼花缭亂,比如宋朝很多名臣寇準、範仲淹、包拯等都有過知開封府的經曆,知開封府既不是他的官銜,也不是他的職務,隻是朝廷派到開封府的臨時工,即臨時差遣”。

  不過現在郭寶平的态度反轉了,讀書多了後,方知帝制中國數千年中,宋代的人與現代文明最接近。

  至于宋朝官制的繁雜,現在看,不僅有其曆史背景,還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是非常有價值的政治遺産,許多地方應該發揚光大。總之,人類越是文明進步,對宋朝的評價就會越高。

  如何讓年輕讀者喜歡上曆史小說?郭寶平說:“我反對為迎合年輕人,不惜胡編亂造得越離奇越好。曆史小說第一位是曆史真實性。有一定閱曆的人喜歡看曆史小說,看優秀的曆史小說又反過來增加人的閱曆,讓人的思想更有深度。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有空讀一讀曆史小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