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算無遺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也不是全能,因為他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然而,有兩個人預料到諸葛亮的結局,他們兩人恰巧都姓“司馬”,一個是諸葛亮的好朋友,另一個是他的對手,此二人都是誰呢?
第一個:諸葛亮的好朋友司馬徽
諸葛亮和龐統之所以如此出名,主要得益于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評價宣傳。水鏡先生是當時出名的隐士,淡泊名利,輕易不會出山輔佐别人。如果司馬徽出山,輔佐荊州牧劉表,最少也是數一數二的謀士級别。他和荊州名士龐德公、韓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關系甚密,非常推崇龐統,并稱其為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一炮打紅。
後來,司馬徽又推出諸葛亮,将諸葛亮稱之為“卧龍”,将龐統稱之為“鳳雛”,并說出一句預言:“卧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但是劉備卻貪心不足,卧龍鳳雛兩個都收入囊中,最終卻隻能三分天下。
對于諸葛亮,司馬徽還說了一句話,準确預言了諸葛亮的結局,這句話是“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當時劉備失去軍師徐庶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雖然為劉備獻出了三分天下之策,為其規劃了今後的人生道路,使劉備豁然開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水鏡先生司馬徽卻用以上12個字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當時漢室傾危,大廈将傾,已不可複興,而曹操雄才偉略,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袁紹,一統北方,兵強馬壯,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力。
曆史前進的車輪,并不是以某一個人的意志所轉移的,即使諸葛亮個人能力再強,謀略再出衆,也不能左右曆史的進程,最多減緩幾十年而已。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輔佐劉備,劉備很可能在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就兵敗身亡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也就不會形成了,華夏提前統一。然而,諸葛亮卻在這個不恰當的時機出山了,鞠躬盡瘁,輔佐劉備,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占據益州、漢中,開創蜀漢基業。然而魏國太強大了,諸葛亮多次北伐,徒勞無功,反而苦了益州的老百姓。
第二個: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
在劉備白帝城将劉禅托付給諸葛亮後,諸葛亮深感責任重大,于是啥事都親力親為,尤其是前線打仗的事情,每次都是親自帶兵出征,如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一系列軍事行動。在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中,孟獲不是個兒,曹真也被諸葛亮戲耍,隻有司馬懿這樣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有一句話說得好,最懂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敵人為了戰勝你,可能會收集你的所有資料,并細細研究,分析你的優點、缺點,并找到你的破綻,一舉擊敗你。
對于諸葛亮的優缺點,司馬懿了如指掌,他深知諸葛亮向來謹小慎微,辦事情力求穩妥,又算無遺策,但是他也清楚諸葛亮的缺點,那就是諸葛亮“事必躬親”,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即使連軍中打二十軍棍這麼小的事情也要過問。
因此說,諸葛亮就是一個操心的命,而諸葛亮常年坐四輪車,缺乏鍛煉,身體不太好,遲早會死在工作崗位上。
上方谷之戰,司馬懿父子在老天的幫助下逃出生天,發誓再不出戰了,決定熬死諸葛亮。為此,諸葛亮使出了渾身解數,派人說髒話讨敵罵陣,問候了司馬懿的祖宗十八代,都無濟于事,他于是給司馬懿送去了一件女人穿的衣服,以此來羞辱司馬懿。
諸葛亮還是低估了司馬懿,司馬懿表面上看,一點也不生氣,還真的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并笑着詢問使者諸葛亮的近況,聊起了家常,重點問了諸葛亮的飲食情況。使者感覺這不是軍事秘密,于是如實回答,諸葛亮一天吃飯不過三四升。司馬懿聽後,說道:“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司馬懿已經套出諸葛亮的底細,得知諸葛亮的身體越來越差,恐不久于人世,他就更不會出戰了。最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馬懿不戰而勝,立下不世之功。
結語
三國演義中,預料到諸葛亮結局的有兩個人,巧合的是,兩人都姓“司馬”,這兩人分别是諸葛亮的朋友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對手司馬懿,一個預言諸葛亮出山時機不對,一個認為諸葛亮“食少事繁,不能長久”。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