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開始與電影結緣

開始與電影結緣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3-31 17:05:59

  大哥難得地對我說,在所有的電影演員中,他最喜歡的叫趙靜。那個年代,兄長對自己的小弟做此番表白應該是很難得的。什麼“愛”啦、“美”啦,都難以啟齒,說“喜歡”也是“顫顫巍巍”的,必須瞻前顧後,生怕被别人抓住把柄。

  趙靜,1957年3月生于遼甯大連,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1973年,她進入河南曲藝團任演員,1976年因主演電影《新風歌》進入電影界;可是,在大哥生活的那個年代,除了這部未公開放映的《新風歌》以外,趙靜并沒有太多的出鏡,他是怎麼喜歡上趙靜的呢?不得而知。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1)

  趙靜

  記得還有一首,叫《送郎出征》,“文革”前有一部朝鮮電影用這首歌作為插曲,于是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歌詞很“寫意”,曲調也很“煽情”,使人感受到那種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銘心的眷戀情感。

  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黃昏月下的小村外,柳溪邊,一位端莊的少女,即将送别自己心愛的情郎遠行,眼眸含情脈脈,心中思緒纏綿,執手相看眼淚,臉上的羞澀中掩飾不住内心的痛苦和無奈,隻有短暫的依偎和長久的祝福,殷切的祈禱郎君建立戰功,早日平安歸來。

  “文革”那個年代,許多人經常低聲吟唱,而這種歌曲是被禁止的。不過,到了大批知青上山下鄉的時候,這首歌卻被各地的知青大量傳唱,以緻多年之後還有很多人回憶起這首歌。當時在沒有歌譜的情況下,有些人就自己記譜和記詞,因此有些詞和譜就不盡一緻;但是,這都不影響這部歌曲的流傳和演唱。

  據說,《送郎出征》原名叫《離别》《送别》《與君永相望》,系西哈努克親王作詞,金日成夫人金聖愛譜曲,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演唱:

  春風吹醒了泉邊垂柳,

  水中花影動,

  烏雲遮住了一輪明月,

  月兒隐沒水中;

  含淚送友漫步原野,

  情比月夜濃,

  今宵良辰呀心已碎吻别,

  但願早日渺渺彩雲動。

  别了此去關山萬重,

  驅長風;

  眼下離别各自分,

  願友多保重。

  春風吹遍了岸邊垂柳,

  水中花影移,

  烏雲遮住了一輪明月,

  月兒出沒水中;

  送郎出征漫步原野,

  情深白雲濃。

  挽手祝福你轉戰南北,

  願郎建奇功。

  為了獨立為了自由,

  勇敢戰鬥吧,

  今朝别離來日方長,

  但願早相逢。

  張瑜是我們學校揚名全國的第一人。她早年與同班的汪璞是好朋友,汪璞的鄰居在上海電影制片廠。

  有一次,上影廠鄰居約結伴上學的兩個人到他廠去考試,應聘演員,結果唯獨張瑜考上了。為此,她們兩人的友好關系也就“掰”了。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2)

  中學時代的張瑜

  張瑜後來主演《廬山戀》,大獲成功。不過外界對張瑜不夠了解,她是我班同學,也是我們鄰居,米老師還經常讓我帶一些什麼時候開會啦之類的“紙條”到她家。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3)

  《廬山戀》

  張瑜平時“自視”甚高,不像外界展露的“謙謙君子”的樣子。讀書期間,她就一個人低着頭,默默地看外國小說。二是她個子不高,隻有一米五幾。她父親在上鋼十廠,哥哥在漕河泾玉石廠,還有一個弟弟。借着張瑜是我同班同學、隔壁鄰居的這層“光”,有一次我還在上影廠演過電影《小将》的一個角色呢!

  我們學校第二個出名的是73屆的陳烨,她主演過《火燒圓明園》裡的“東太後”。人長的也夠漂亮,經常騎着一輛跑車型自行車,來無影,去無蹤。後來去了美國,就沒有什麼發展了。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4)

  陳烨

  有一年,她還專門到我所在的澳大利亞來拍電影。當然,那部電影很爛,除了陳烨,說的都是不标準的港式普通話,這些“毛丫頭”根本就不懂得中國政治,純粹是湊熱鬧,瞎胡鬧。

  我還利用午休常常到各大電影院,購得市面上買不到的電影票。最“走俏”的影片,我手上都有一大把票子,通過在影院門前“換來換去”,每天看電影不斷。在頂替工廠之前,我幾乎把“文革”前所有的舊片回放,全部看了一遍,一個不落。

  清楚地記得,當時最“吃香”的電影是朝鮮故事片《賣花姑娘》,我搞得票子,安排我父母和兄弟去看。看的人眼圈發紅,男的要帶兩條手絹,女的要帶四條手絹。

  在這世界上,鮮花是永遠不會凋謝的!《賣花姑娘》旋律的優美,不愧為亞洲的經典。

  “千朵花兒萬朵花,千朵萬朵金達萊花,我愛媽媽一片忠心,花兒一樣盛開怒放……”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中年人一定不會忘記這熟悉的旋律。風靡一時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曾牽動無數中國觀衆的心,主人公花妮、順姬姐妹的悲慘命運,那優美的旋律、哀婉動聽的歌聲感動過多少觀衆,淚濕衣襟。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5)

  《賣花姑娘》電影海報

  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據金日成自述,20世紀30年代,他在吉林監獄就開始構思《賣花姑娘》劇本,而該劇首演就是在中國,地點是西滿遼河地區五家子村的三星學校禮堂。1972年,該劇在金正日的親自指導下,改編成了電影。

  《賣花姑娘》描寫了上世紀30年代,朝鮮人民處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地主階級雙重壓迫下的苦難生活。花妮的父親早亡,哥哥哲勇入獄,母親得了重病,家裡還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妹妹順姬。為了買藥給媽媽治病,花妮每天上山采花到集市上去賣;然而當她用掙來的錢買藥回到家中時,母親已經去世。花妮和順姬悲恸(tòng)萬分,決定去找哥哥哲勇。她們曆經千辛萬苦來到監獄,卻被告知哲勇已死。回到家後,順姬的走失再次讓花妮傷心,目睹實情的鄉親們告訴她是地主害了順姬。花妮上門質問,卻被鎖了起來。哲勇其實并沒有死在獄中,而是越獄參加了革命。他和幾個戰友去偵察的途中,聽到荒山溝裡的哭聲,救出了順姬。哲勇怒不可遏,他和戰友們帶領村民沖進地主莊院,打倒地主,救出了花妮。花妮三兄妹和村民們意識到:隻有團結起來,打倒那些騎在他們頭上的壓迫者和剝削者,勞動人民才能過上好日子。

  開始與電影結緣(結緣電影的一生)(6)

  《賣花姑娘》

  那時,由于酷愛這部電影,我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也都背了下來:

  人們都說,隻要心誠,

  石頭也會開出花來。

  那麼,是花妮的心不誠嗎?

  是她的情還不深嗎?

  她懷着那樣真誠的希望,

  為了治好媽媽的病,

  她不辭勞苦,

  撥開了滿山的荊棘,

  爬過了懸崖峭壁,

  采下了多少鮮花兒。

  那一束束、一朵朵的鮮花,

  如果鋪展開來,

  能把整個村子掩蓋起來!

  可是,賣花換來的藥,

  媽媽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就離開了她們!

  是媽媽不理解女兒的骨肉深情嗎?

  這遺恨,

  萬古千秋的遺恨,

  根源究竟又在哪裡?

  為什麼?

  為什麼他們世世代代冤仇不能報?!

  這,到底為什麼?

  有誰能夠說得清……(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