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貼花花”,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面蒸饅頭、蒸年糕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在漢朝,桃花和桃木是防止鬼魅的。所以桃木具有辟邪的作用。在門的兩邊,在桃木上面畫着神荼、郁壘兩神,就是春聯的最初起源。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這就是後世的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是有記載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副“春聯”。
那些年我們鄉村的春聯一般都是去集市上購買,集市上的春聯攤那幾天的生意特别好。攤主可以書寫買主拟稿的春聯内容,買主也可以選購攤主提前寫好的春聯。
一戶人家一般會購買三副春聯:堂屋、竈屋和養豬的豬圈屋。每副春聯的内容對應着房屋的功相,堂屋的春聯就說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竈屋的春聯就是豐衣足食、色香味美,豬圈屋的春聯就說畜牧、莊稼興旺發達。
流傳至今,春聯早已成為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它要求平仄對應,喜氣吉祥,朗朗上口,又貼合每家的新春心願。
編繪/楊仕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