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8-26 20:29:48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

  春節檔的免費電影《囧媽》在播映之後,一直争議不斷。僅僅圍繞電影本身,就有不少批評意見,從豆瓣上不斷下滑的分數,到社交媒體上影評人的吐槽,似乎都在表達對電影的失望。我也是在電影首播的當天就看了這部電影,說實話,對上面這些評價我并不認同。但是,我還是按耐住了即刻反駁之心,并且希望在紛擾過去、沉澱之後再做個可能更公允的評價。

  時隔一個月之後,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囧媽》。這一次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是被低估的。至少從一個心理工作者的角度而言,我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有原生家庭困擾的夥伴們。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2)

  在我看來,徐峥飾演的伊萬陪伴母親去莫斯科的一路,這100多個小時的時間,其實象征了一個人有原生家庭困擾的人從矛盾走向和解之路。

  其實,這些年圍繞原生家庭問題題材的影視作品有不少。去年引起非常大轟動的《都挺好》,以及最近正在熱播的六六編劇的《安家》,都有相當篇幅談及原生家庭問題。但是,上面說的這些家庭,其實距離普通大衆還是比較遙遠的,比如《都挺好》裡的蘇家,母親壓榨女兒,不讓女兒讀書等,以及《安家》裡房似錦的媽媽問女兒要100萬等,可以說,不是母親病态,就是這個家庭是病态的。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3)

  與之相比,《囧媽》裡的母親和原生家庭顯然更大衆化,也是絕大多數人真正面臨的:這對母子關系中,媽媽對孩子很好,甚至用無微不至也不足以形容,并非那種涉嫌虐待式的原生家庭,這可能是更常見的母子模式。

  如果說,父母親明顯有很嚴重的照料過失,站在任何一個道德高地上去指責他們恐怕都是不為過的。就像去年的蘇大強,直到今天也是被許多人抨擊的對象。但是,一個對待你還很不錯的媽媽,你卻覺得她是你一切問題的來源,這其實就會引起比較大的争議。

  所以,如果你不以搞笑為目的,隻當做是一個純粹的喜劇片,認可一部好電影也可以讓你的心靈上獲得一定程度的成長,對處理家庭關系有啟迪作用,不妨可以重新來看待這部電影,因為對更常見的原生家庭問題,《囧媽》倒是給出了一些答案。

  一、原生家庭的問題是怎麼爆發的 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而且,我們的原生家庭多多少少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不太會一開始就會關注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什麼問題,更常見的是,先關注到了别的方面出現了問題,然後再歸因于過去,從而指向原生家庭。

  我不認為一個人如果他的工作和情感生活都比較幸福的時候,會去反過來去覺察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不是出現一些問題。當然,正如前面所述,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多少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他不太會把它當做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來看待。

  隻有當自己覺得生活中碰到了一些情況,但是找不到解決辦法,這個時候我們會追根究底,然後發現是原生家庭出了問題。

  這是一個很心理學的視角。

  “現在是過去的重演”,這是心理學主要流派精神分析的理論支撐。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一切問題,基本上都是源自過去的問題沒有獲得解決。而過去的問題,當然主要又是跟原生家庭有關。

  《囧媽》裡也是如此。徐峥飾演的角色,一開始遭遇的問題也不是親子沖突。首先是事業上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同時與妻子的關系也面臨崩解。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4)

  這些都和媽媽沒有直接關系。

  但是,同時妻子也專門提出希望先生能夠多關心媽媽,“你能不能抱抱你媽媽”、“去看她的時候,不要總是打電話會議”。這個小的細節也預示了他們母子關系之間,存在着比較嚴重的問題。否則,為何媽媽的期望,需要通過妻子的口說出來呢?媽媽就不能直接跟兒子說嗎?

  當然,那個時候的主角可能還沒意識到。他更多覺得的是,自己和身邊人的關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不會聯想到,其實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叫“外化”。我們與父母親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的部分,也會在别的人際關系裡以類似的方式呈現。

  當然,當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自己碰到的問題,可能與原生家庭有關的時候,我們就會往回去探究,試圖讓原生家庭承擔現實問題的責任,亦或者尋找一條可能的出路。

  《囧媽》中,主角伊萬會去找媽媽是為了索要房門鑰匙。這大概可以視作一個隐喻,因為“去找媽媽”——正視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破解原生家庭問題,本來也是解決我們現實人生中問題的“鑰匙”。

  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回到了媽媽的身上,回到原生家庭的身上。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5)

  二、“控制”和“逃離”的原生家庭問題範式 這些年,“原生家庭”是心理學類文章裡的熱詞,熱到許多人已經不想再去談了,因為差不多能談的都談了。然而,大多數談及的文章,有一個比較一緻的論調,那就是着眼點往往是放在父親或母親身上,從來不會去考慮作為子女的一方需要為這個局面的形成承擔什麼責任,雖然用的是“原生家庭”——顧名思義,應當是講一個家庭裡所有人的問題,但是探讨的對象卻是隻有長輩。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原生家庭”問題被狹義為“原生父母”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父母呢?又會看到什麼樣的自己呢?

  電影片名叫《囧媽》。雖然有統一之前系列名的考慮,但同時也是對主角心中媽媽的基本态度:囧。“囧”用在人身上是什麼意思呢?

  讓人感到難為情、擡不起頭。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6)

  借劇中媽媽盧小花的一句台詞,“你是不是覺得你的媽媽是最差的”,我覺得,許多發現自己原生家庭有問題的人,多多少少内心深處認同這樣的看法。

  在他們看來,别人的爸爸媽媽好像都挺不錯的,就是自己倒黴,怎麼攤上了這樣的爸爸媽媽,這才導緻自己有這樣的生活。

  那麼,這個媽媽差在哪裡呢?

  令人羨慕的父母彼此不同,令人讨厭的父母仿佛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除去那些可能會虐待子女的孩子,對原生家庭不滿的人,其實有着非常類似的家庭模式。這個模式是“控制—逃離”

  “控制”,指的是爸爸媽媽。而孩子往往是“逃離”的角色。

  就拿電影中的母子舉例。

  媽媽從關心兒子什麼時候喝水,到關心他的夫妻生活,可謂事無巨細,都要“控制”。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媽媽不斷地往兒子嘴巴裡填塞東西,像極了許多家庭中常見的父母追着孩子吃東西的模樣。

  父母這個角色,對孩子最早的控制,不正是管住你的嘴,控制你的胃嗎?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7)

  這也就引出後那句經典的台詞:

  你總是希望把我塑造成你理想中的兒子。

  當然,媽媽的回複也是經典:

  你就是我的兒子。

  是的,與其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不同,親子身份是血緣關系,有着很深的聯結。你可以不滿意别人把你塑造成理想中的妻子、下屬、同事,你可以祭出最厲害的武器——我要離開你,分手、辭職、退群、關閉朋友圈等,皆是如此。

  但是,我們絕無可能與父母解除這樣的關系。不僅是法律不允許,你的心理也不允許。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8)

  當然,“控制”是會讓人害怕的。

  對一部分人來說,感受到被别人在控制自己的時候,第一個想要的策略就是逃離。

  伊萬在火車上,把小番茄一個一個地丢出去,包括要求跟媽媽之間保持十米距離,還有一個晚上,跟媽媽吵架之後,他一個人坐在走廊上,就是不回房間,這些都是他試圖逃離的做法。雖然最後,還是不情願地回去了。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9)

  其實,這裡也隐喻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選擇背井離鄉,就是不願意和爸爸媽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現狀。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很獨立,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他們在試圖反抗“控制”,所以要逃得遠遠的。

  保持十米遠遠不夠,要保持幾千裡才行。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他們根本不獨立,他們還是很緊密地把自己情緒的起伏和父母親綁在了一起,否則為什麼會感到這種控制是很難處理的,必須用這樣物理的間距才能實現呢?

  三、原生家庭中溝通和“第三者”問題的本質 當然伴随着控制和逃離的還有很多問題。

  比如說溝通。幾乎所有對原生家庭不滿的人,都會吐槽自己與父母的溝通狀态,總覺得彼此之間永遠溝通不到點上,自己講的父母不聽,父母講的自己也不想聽。為此,許多争吵也就由此發生。

  《囧媽》裡也有很多争吵。比如有一個關于溝通的經典片段。

  媽媽談到之前兒子給自己請的保姆,有多麼不好。兒子解釋,這樣的保姆很難找,是媽媽挑剔。随後媽媽表示,我并不需要你請個保姆,我能自己照料好自己。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0)

  看似是吵架,但是我卻看出了滿滿的愛和無奈:

  1、兒子其實很關心媽媽,但是卻不願意直接面對媽媽,所以請一個保姆。

  2、媽媽其實也很想親近兒子,所以對保姆總是很抗拒,挑剔保姆的實質是想直接和兒子親近。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是個溝通問題,實質還是控制和逃離的問題。實際上,有許多的溝通失敗,實質上是控制和逃離這個關系本質問題的延伸和外化。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1)

  這裡還牽扯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原生家庭中的“三角關系”問題。

  人際心理學認為,隻要有三個人以上的關系,就會存在“三角關系”。在一對一的關系中,因為存在控制與被控制,矛盾與沖突,往往容易緊張,所以引入一個第三方,有助于平緩這種壓力。

  最常見的三角關系就是家庭關系,父親、母親、孩子。當然,電影中,伊萬、伊萬媽媽、伊萬妻子,這樣的丈夫、妻子、婆婆也是一組三角關系。還有列車上的伊萬、伊萬媽媽、俄羅斯女孩娜塔莎以及他們口中的保姆。

  一般來說,“三角關系”存在着三種最基本的角色:迫害者、受害者和解救者。當你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彼此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伊萬、伊萬媽媽、伊萬妻子這組關系中,伊萬妻子這個第三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這樣的“解救者”,幫助伊萬從媽媽的控制中掙脫出來,并且這組夫妻關系的矛盾,正好也可以掩蓋和媽媽之間更為深刻和長遠的沖突。

  在伊萬、伊萬媽媽、俄羅斯女孩娜塔莎以及他們口中的保姆這組關系中,俄羅斯女孩娜塔莎以及他們口中的保姆都是不被伊萬媽媽待見的人,這兩個第三者好像是兩人關系的“迫害者”,因為他們的出現導緻伊萬和媽媽的矛盾,或者說讓他們不用直面彼此本來就有矛盾,問題是來自外面的那個人。

  而在伊萬、伊萬媽媽、伊萬爸爸這組伊萬的原生家庭關系中,伊萬作為後來者,當然是那個第三者,扮演了解救這段婚姻不破裂的“解救者”,同時也是母親繼續待在這段痛苦不堪婚姻中的“迫害者”,當然他也很可能是這段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當我們理解原生家庭問題的時候,不把“三角關系”擺進去看,是不太能夠理解這個原生家庭到底發生了什麼的。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2)

  當然,當我們用這個視角去審視之後,也會發現,說到底“三角關系”問題的背後,還是兩人關系沒有處理好,更直接點還是控制與被控制的問題。

  所以,不管你與父母的問題表現形式究竟為何,是溝通不了,還是總有一個“第三者”搗亂,最終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那個與控制有關的問題。

  四、原生問題解決的鑰匙:控制的背後是什麼? 在即将到達莫斯科的前一站,伊萬和媽媽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伊萬說:

  我不想再被你控制了。我要大聲把這些年對你的不滿說出來。

  對很多人而言,原生家庭問題也就到這裡為止。

  是的,往往以一場激烈沖突,甚至反複激烈的沖突告終。

  像《都挺好》中,蘇明玉遭遇了許多不公待遇,到劇情最高峰的時候,終因老父親得了阿茲海默症,就迎來了和解,這樣的橋段太過戲劇性了,而且恐怕也不是真正深刻的和解。與其說是和解,不如說是“算了”,不計較了。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3)

  還好,《囧媽》這時候還隻是播到一半,接下來的大把時間正是用來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

  那麼,這把解決原生家庭的“鑰匙”到底是什麼呢?

  伊萬向母親的控訴,等于挑破了這段關系的問題所在:控制。當挑破這點後,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父母會嘗試遠離子女。他們确實很害怕,是不是自己控制得太過了,給孩子帶來傷害。

  有的父母刻意遠離子女,不太敢跟子女進行溝通,甚至都不敢主動打個電話。

  正如伊萬媽媽,聽到兒子的控訴後,想了一個晚上,是提前下車,一個人離開了。她沒有把兒子趕下火車,而是自己選擇遠離。這正是許多父母在原生家庭被捅破後的選擇。

  他們大多有這樣的内疚。當然,他們确實也受傷了。

  原生問題發展到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然而,這終究需要被表達出來。不用語言表達,也一定會用其他方式表達——逃離本身,難道不是一種表達嗎?

  要解決問題,恐怕把問題挑明是很重要的一步。

  然而,止步于此,雙方大概都會為這段親子關系以這樣的方式收尾感到遺憾吧。

  幸運的是,兒子伊萬,最終追了出去。

  當一方逃離的時候,另一方還是要選擇追逐。如果彼此都逃離,那一定是個慘局。

  原生問題的解決,至少一方要有實質的舉動願意解決。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4)

  當然,也是伊萬的這一步,讓他理解了媽媽這些年的控制究竟為何。

  1、我們隻看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卻沒有看到這也是他們不幸的人生。

  很多人熱衷談原生家庭的種種問題,但是這些人往往隻是關注自己過得好不好,卻不太關心在這個家庭中其他的人,比如父母過的怎樣。

  對我們來說,這是原生家庭,對于父母來說,那就是他們的家庭。我們隻關心自己的人生,而忽略了他們的人生。

  我們可以看到伊萬媽媽蘆曉花的婚姻是很不幸的。雖然他們也是因為感情走在一起,但這麼多年,因為各種原因,實際上婚姻已經走向破裂了。而且,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其實又不能輕易選擇“逃離”。很多可能比較年輕的觀衆,可能對此不太能夠理解,甚至會覺得這是什麼在傳輸什麼“封建”思想,然而,當你上了一定年紀之後,就可以比較理解,這并不是那麼輕松的事情。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5)

  2、他們在不幸中,也盡力養育和保護我們。

  這是很多人看不到的部分。在原生家庭的沖突中,他們僅僅看到的是控制,看不到的是父母的付出,以及他們做出的犧牲。

  退一步說,如果你希望父母不會繼續來以原來的方式控制,可能也是需要對他們過去的努力進行認可的,他們也需要被看見、被關照。

  對伊萬來說,媽媽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也盡力照顧他,并沒有讓他去替代她承受婚姻的痛苦,是他聽完媽媽的叙述後真切感受到的。

  媽媽這一路,不管是為了塑造理想兒子也好,還是真切照料自己這個人也罷,這份舐犢之情,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更不用說,當那個更具有象征意義的熊,向他們兩人沖來,媽媽大叫“不要吃我兒子,來吃我”。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6)

  3、控制的另一種解讀是:守護。

  是的,當你用守護的視角去理解“控制”,可能會更好地理解為何有這麼多爸爸媽媽,要如此“控制”自己的子女。

  你可以指責他們是為了塑造理想的子女,可以指責他們是為了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然而,這些不過是一種猜測,而且是比較惡意的猜測。但是,我也請你看到另一種更可能的面向:

  媽媽是真的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睡不暖,在外面被人欺負。她想好好地守護,雖然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控制。

  媽媽是真的子女處理不好感情,想幫一把。她想好好守護,雖然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控制。

  這種守護可能來源于他們的不幸。可能他們沒有人守護他們,他們不想讓你也重蹈覆轍,亦或者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很不幸,不希望孩子更加辛苦,所以竭盡所能,遮風擋雨。

  當你看到這一面的時候,還會如此痛恨“控制”嗎?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7)

  4、理解父母的局限和脆弱。

  當我們用“控制”來看待父母的時候,大概是看不到他們也有局限和脆弱的。說實話,如果說父母在塑造一個理想的子女,可能子女也在渴望一個理想的父母:一個能夠把人際距離保持得很好的父母,在該控制的時候控制,該放手的時候放手。

  所以,到底是誰在控制,誰在理想化?可能都有。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問題要解決,為何不能僅靠解決父母的原因所在。

  然而,如果用“守護”來看待父母,你會發現他們也是個普通人。很多人總在設想一個完美的關系,完美的親子狀态,就像一開始說的,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媽媽很差”,而别人家就不錯。果真是如此嗎?說不定别人也在以你們為榜樣,覺得你們這樣的關系還不錯呢!

  把父母還原為普通人,你就能明白,他們其實也背負着很多自己的痛苦,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養育你的過程中,有付出,當然也有力不從心。而且即便如此,他們還在努力地“喂養”,努力地“守護”。

  看到這一點,你會真正地降低對他們的期待,不再理想化他們,或者說,你會用一個新的視角去審視你們之間的關系,包括過去的這些時光。

  可以這麼說,原生家庭有問題的人,其實把父母看得都非常重要,都非常理想化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脫離實際的。但是,當他們開始轉向現實化,就不會那麼苛責,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其實慢慢地能夠理解父母的不易,當然也一定會明白,我們和外界的關系大概也需要經曆這樣的調整,也就不會那麼苛責他人和這個外界了。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8)

  5、彼此成就。

  和解不僅僅隻是理解,恐怕還是要有所行動。

  對于《囧媽》來說,最後的高光時刻特别振奮。對于兒子來說,他幫助媽媽去實現她的夢想,陪伴她的莫斯科火車行,陪她去莫斯科紅星劇院。對母親來說,她終于不再要求兒子要孩子,并且陪伴他度過離婚的痛苦時光。

  我想特别強調,我們是東方文化,不是西方文化那種強調彼此非常獨立和個性化的文化,如果一定要原生家庭和解的劇本就是“相敬如賓”,把彼此切分得特别幹淨,我覺得既不符合文化傳統,而且也太單一了。

  其實,我們的文化更強調的是,彼此之間的扶持和幫助,你犧牲一部分來成就我,我也如是。如果總是強調犧牲,隻看到自己的犧牲,而沒有看到犧牲可以換來彼此成就,是很遺憾的。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19)

  結語 正是因為有了彼此成就,實現了原生家庭的和解,伊萬也能處理好他自己的問題。

  過去,他對工作緊抓不放,和妻子的關系也緊抓不放,他也是高度控制化的,也是理想主義的。

  控制和理想化既是媽媽的問題,其實也是兒子的。當跟媽媽的關系處理好了,也就可以放手去處理好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了。

  所以,不要認為這隻是原生家庭和解之路,其實也是我們與自己人生和解的一條路。

  伊萬說,這是他上大學後,二十幾年裡,跟媽媽相處最長的一段時間。

  對許多人來說,這個難忘的春節,不管是否情願,大概也是上大學後,和父母待在一起最長的時間了。對有些人來說,這段“旅行”還沒結束呢。

  正如電影裡的熊那樣,我們正共同經曆一個看不見的“熊”,提醒我們,在危難時刻,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關切的。

  希望看完電影,配合這篇文章,也可以是促進你們彼此和解的一個契機。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20)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顔值高咨詢師,長相年輕、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咨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系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囧媽徐峥到底該不該被罵(看兩遍囧媽之後)(2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