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鶴崗因為低房價、松弛感吸引了一波“鶴漂”而爆紅網絡。
在社交媒體平台,大量與鶴崗相關的博主紛紛介紹這座邊境小城,無論是“年輕小兩口千裡迢迢來鶴崗定居”還是“在鶴崗一人食”的生活Vlog,都不斷給鶴崗貼上新職業群體和反内卷人群“聖地”的标簽。還有外地人專程到鶴崗,每天把相機對準窗外鶴崗的街景,全程沒有任何講解,從早播到晚,滿足網友對鶴崗的好奇。
11月初,南都記者來到鶴崗,探訪這座傳說中的“躺平天堂”。打上網紅标簽的鶴崗,新和舊都在這裡融合。鶴崗市區範圍小,市區打車基本上隻需要起步價。東山區近郊的街道邊,廢棄的洗煤廠和輪胎廠等待被推倒重建,廠房的煙囪上還有“工業學大慶”的字樣,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印記。而另一邊,從佳木斯機場到鶴崗市區沿途,時不時閃過劇本殺店、脫口秀演出場所,發光的招牌在夜裡格外亮眼。
一位鶴崗本地人向南都記者提起,曾經大連是東北最時尚的城市,任何新鮮事物總是先抵達大連、1—2年後才在鶴崗慢慢出現。進入互聯網時代後,一線城市的文化和商業浪潮更快觸達四五線小城市,電商、外賣、短視頻、劇本殺、密室逃脫、脫口秀,都慢慢成為這座小城的一部分。
鶴崗一小區。
花1.5萬元在鶴崗買房火了之後
當地官員帶着土特産登門來訪
南方女孩趙芸(化名)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東北公務員的“關愛”,與一條“女子逃離大城市1.5萬元在鶴崗買房”的新聞有關。
趙芸是一名職業畫師,此前在南京租房生活。了解到鶴崗的房價便宜,而自己的工作在哪都可以完成,就決心定居鶴崗。她花了1.5萬元買下一套46平米的房子,花5萬元裝修,還以每月1000元請了一位阿姨,為她打掃衛生、做晚飯。經媒體報道後,鶴崗又一次因為房價引發熱議。
“鶴漂”趙芸本人也很快被當地官員關注。那天她接到電話,以為又是哪家媒體想要采訪,但對方自稱是鶴崗市住建局局長。她警惕地反問:“你怎麼證明你是住建局局長?”一番解釋後,她推測對方應該是通過房屋交易信息或者社區聯系到了自己。“你在鶴崗咋樣?适應不?”電話那頭,對方問她,還提出要找時間登門“看望”。
一開始,趙芸拒絕了,她有點“社恐”。但沒想到,幾天後,住建局的人真的來了,還給她帶了一些大米、蘑菇、木耳,都是當地土特産。他們問起趙芸的工作、來到鶴崗的考慮,定居鶴崗後生活工作上需不需要幫助等等。
趙芸的小房子,給住建局工作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與父母一輩參與的房屋裝修不同,這間小房子完全按照她的心意設計。“全是純白色的裝潢,挺另類的。”這在當地顯然并不多見,一位年齡稍長的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回憶,不僅房子另類,這位年輕畫師也有點“叛逆”,交談中趙芸直言自己和家人關系疏遠,來鶴崗買房就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呆着。
這次登門,住建局的幾個人在屋子裡參觀了一圈,還很“職業”地指出了房子的安全隐患——牆上的線沒埋好。等到下一次上門,住建局的人帶着工人前來,把牆上的線修修補補了一番。
趙芸對自己享受的這些“特殊待遇”也很了然,當地官員主動來“接觸”,因為自己恰好是這波輿論中的話題人物,他們也希望自己能為鶴崗多做點正面宣傳。她坦白告訴對方,自己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就會給外界展現出什麼樣。到目前為止,這裡的生活讓她感到滿意。
而住建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他們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态度打動了這位“鶴漂”,他們已經交上了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一位當地公職人員在非公開場合透露:他們扛着房屋銷售的指标。一位公職人員在一次公務接待中還向外地來的專家科普鶴崗作為宜居城市的諸多優勢,對方疑惑地問“你們是不是有(賣房)任務啊?”
鶴崗不少住宅的窗戶張貼着“出租”告示。
鶴崗樓市情況如何
“手裡沒兩套房子,别說你是鶴崗人”
鶴崗樓市情況如何,是每個關注鶴崗的人都想了解的一個問題。
趙芸的房子,距離市中心4公裡左右,是40年房齡老小區的頂樓。這樣近兩萬一套的房子在鶴崗有多少?鶴崗市住建局房地産市場監管科科長肖玉告訴南都記者,屬于極少數。這類房子大多地點偏、樓層高、面積小或者采光差、年限高。挂在網上看上去價格十分美好,實地看往往勸退不少人。
在一些自媒體文章中,鶴崗房屋的整體空置率接近50%。清華大學的城市規劃學者龍瀛将鶴崗視為中國收縮型城市的一類代表,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鶴崗現在還處于空置率測度階段,“還遠沒有可信的新房老房空置率的政府公開數據”。
11月初,車子行駛在鶴崗市東山區的街道上,南都記者做了一個實驗:拿出手機向街邊随機連拍了多張照片,每張都捕捉到了窗戶張貼的“出租”告示,顯得頗為冷清。而街道兩側一排排清一色鵝黃色、粉色外觀的建築,幾乎都是鶴崗棚改的産物。
在見證、參與其中的當地住建部門官員看來,從2008年開始,鶴崗的棚改在黑龍江省内算得上是“量最大,最風生水起”。 “那時候就連偏遠地區的頂層,大家都搶着要,人們有剛性需求”,一位從2008年就在棚改辦工作的官員回憶稱。此後的十幾年,從煤礦棚戶區到采煤沉陷區棚戶區、城市棚戶區改造,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整個棚改(政府)購買了8萬多套,拆了10萬多套,大量保障房滿足了百姓居住的需求。”前述官員稱。其中“購買”指的是,為消化存量商品房,供給更多棚改房安置回遷居民,政府回購部分商品房改為棚改房使用。
大量的棚改房湧入市場也衍生了當地流傳甚廣的玩笑話,“手裡沒兩套房子,别說你是鶴崗人。”而在東北,即使不住,房子也需要每年交取暖費。因此,一些人會選擇出售閑置的棚改房,“白菜價”的房子大多來自于此。
但在肖玉看來,大量棚改房供應并不是拉低當地房價的最主要原因。“棚改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和改善低收入這部分人群的購房,雖然有人家裡有平房,會等待拆遷、分樓房,但該買房子的還是會買,而且很多人家的平房面積隻有二三十平方米。總的來說(棚改)對于房價影響沒有那麼大。”他說。
不容忽視的還有鶴崗人口流失造成的購房需求不足。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鶴崗市常住人口為89.1萬人,與2010年“六普”相比減少16.7萬人,下降15.81%。
為吸引人才回流,從2017年開始,鶴崗市政府啟動“金鶴回崗”計劃,在住房保障、醫療優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最出圈的一次是2019年,鶴崗公安局招聘事業編制人才,承諾為符合條件的人才送車(價值10萬元以内)又送房(市區内房源,面積50-90平米),引發社會關注。
留人對鶴崗來說并不容易。當地一名官員私下感慨說,自己兒子剛剛推免上了北京的研究生,“(他)不回鶴崗,連黑龍江都不回”。這位官員是土生土長的鶴崗人,父親一輩子是礦工,他年輕時也在礦上幹過,後來考公進入體制内。有時他偷偷看北京的房子,40多平要大幾百萬,還跟兒子開玩笑,“回來吧,你回來鶴崗還給你送一套房,我壓力也小點。”
鶴崗房市逆勢回暖
去年至今近4000人來鶴崗買房
“沒有想到。”不止一位當地官員談到,鶴崗在網絡走紅完全在意料之外。2019年一則“外地打工人花白菜價來鶴崗買房”的消息在網上爆火後,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來幾篇有關鶴崗的爆款文章。
掌握買賣房第一手數據的住建局工作人員,看到了鶴崗這幾年的新變化。據肖玉介紹,鶴崗市二手房價格均價2200多元,地理位置好的小區房價3000—5000元,對照當地人均收入來看,與國内同一級别的城市相當。數據顯示,2018年後到鶴崗買房的外地人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2018年外地人在鶴崗購置房産1676套,2019年截至11月份達到了2178套。2021到2022年,來鶴崗購房的外地人共3790人,其中約3/4來自東三省,1/4來自全國各地。
肖玉還稱,随着買房的人增多,鶴崗房價“一反常态”地有了回暖趨勢,“地理位置好、樓層合适的房子價格有了小幅上升”。
從2021年至今,有近4000人到鶴崗買房,他們的選擇說明了什麼?南都記者了解到,當地主政官員已經關注到這一現象,并将鶴崗的外地人作為重點跟蹤、關注的對象。
肖玉就領到一個摸底“鶴漂”的任務,不同以往的購房數據采集,這次“上面”要求的顆粒度明顯更細:需要對這幾千人細緻分析,摸清每類群體到鶴崗買房的目的、不同類購房者的數量和他們的真正需求。
據透露,除住建部門之外,鶴崗其他部門也接到了任務,根據“鶴漂”們的需求制定措施,“扶持外地人在鶴崗就業,保障外地人在鶴崗的生産和生活”。同時,一個專門的機構——外地人服務保障中心也在籌備組建中。
當地政府将外來購房者稱為“鶴崗新市民”,一些政策已經呼之欲出。鶴崗市住建局局長李柏楊告訴南都記者,就在前兩天他們還專門召開座談會,決定對那些線上辦公、互聯網創業相關的外地購房者,隻要人數達到6到7人,當地就免費提供場地作為工作室,第一年隻需交取暖費即可。第二年交50%的租金,第三年交70%租金,“租金很便宜,如果覺得這裡不錯打算買下,還能享受專門優惠。”此外,“人在外地要買房,我們幫你可以代交物業費、代辦手續,有朋友要來看房子,我們派車來接你。”他直言,“我們要把它做成一種産業。”
在鶴崗看來,城市發展的剛需是人,隻要有人來,就意味着市場、消費、信息、資金也接踵而至。“先别管是不是人才、什麼層次,先留住再說。”一位當地官員稱。
摸底“鶴漂”
誰來鶴崗買房?
“鶴漂”是群什麼人?當地住建局和中介、購房代表交流後,為這些人畫了像。
一部分是從周邊考到鶴崗市事業單位和公務系統的有編人群。鶴崗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并不多,其中考編、進入體制依然是東北人口流失城市中百姓心中的優選。還有已經在鶴崗打拼了幾年的務工、經商人員;在外地發展幾年後返回家鄉生活發展的本地人;和趙芸一樣可以遠程辦公的新職業人群;也有人喜歡鶴崗的氣候,夏天涼爽,冬天能體驗冰雪,室内又有集中供暖,買房主要作為度假之選,這部分人往往來自長江以南。此外,從農村來到市裡買房的占比很小,作為全國較早開啟城市化進程的城市之一,鶴崗的城鎮化率高達82.63%。相較其他地級市可以吸引下轄的縣域鄉鎮人口,鶴崗在這方面繼續提升的潛力并不大。
肖玉告訴南都記者,過去人們來鶴崗,目的很單純,就是低房價。現如今,他們也發現,外地人來到鶴崗的目的要“發散很多”。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做自媒體,一間房、一個電腦、一個手機就能工作。還有一個新趨勢就是開始有人選擇來到鶴崗創業。”肖玉說,他們從一些購房代表那裡得知,這些人看重的是鶴崗生活成本和創業成本低。而能夠在諸多低房價城市中脫穎而出,還得益于鶴崗不錯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便利的配套服務。比如,鶴崗擁有全國百強中學和三甲醫院。
在住建局官員和趙芸的溝通中,他們得知,女孩身邊又有幾位朋友來鶴崗買房。“我們有個群,有意願來鶴崗看房的有三四十人,有七八個人已經買了這裡的房子,其他人還沒找到心儀的,正在觀望。”趙芸告訴南都,這些購房的人中,基本都是女孩子。
在鶴崗直播的自媒體增多,圖為直播截圖。
有意思的是,最初趙芸跟身邊朋友說起要去鶴崗買房,收獲的卻是一片反對聲。 “他們覺得這裡不會有外賣,快遞可能也收不到,偏遠又很不方便。”但随着趙芸真正入住,經常分享日常視頻,特别是東北的外賣美食比如便宜好吃的燒烤,周圍人看了“很羨慕”,紛紛委托她買房。對于這些請求,她都是勸對方聯系當地中介,最好租住一段時間體驗再做決定。
令她有些郁悶的是,事到如今,“房價好像被我自己帶高了”。她最近計劃買一套新一點、有電梯的房子,觀察了一圈發現,和自己同等條件的房子已經擡高到了四五萬一套。談到未來的規劃,她說自己不會做自媒體,也不會轉為中介賣房或者直播帶貨,“我就想靠畫畫養活自己。”
鶴崗的新課題
走出“資源依賴症”,從唱衰鶴崗到唱響鶴崗
在成為網紅之前,鶴崗的标簽開始是“黑龍江四大煤城之一”,後來則成了資源枯竭型城市、收縮型城市的典型代表。
在百餘年的煤炭開發曆程中,新中國的第一對豎井在這裡豎起,第一位從工人成長起來的煤炭部長從這裡走出,東北電影制片廠在這裡成立。随着煤炭資源開采進入中後期,産業效益逐漸下降,2011年,鶴崗市被确定為第三批25座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去煤炭化的轉型開始。
鶴崗近郊的街道邊,廢棄的洗煤廠和輪胎廠等待被推倒重建。
縱觀最近5年的鶴崗市政府工作報告,鶴崗多次提及産業轉型的難和經濟發展的痛。主要包括:經濟結構不優,“一煤獨大”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重點财源項目少,财政收入與剛性支出矛盾突出;政府債務進入集中償還期,償債壓力大;營商環境的難點、堵點沒有完全打通;人口減少、人才缺乏,創新能力不強、内生動力不足等。
謀求轉型一直在路上,但這座城市的“資源依賴症”并沒有随着轉型的提出而徹底解決。繼煤炭後,鶴崗又找到了新的接續資源,那就是石墨。
據了解,當地現已探明石墨儲量12.26億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億噸,已經一躍成為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産業。在官方組織編寫的《鶴崗城市地圖集》中這樣介紹:“煤礦帶給這座城市的曆史與榮耀将被永遠銘記,儲量居亞洲第一的新興石墨戰略資源将繼續書寫鶴崗的傳奇。”一位當地官員透露,等到明年石墨礦達産之後,至少能為當地财政增加10個億的收入。
除了石墨産業外,未來鶴崗的轉型重點還有農林食品産業和旅遊業。可以看出,無論是石墨還是農林産品,鶴崗的轉型之路依然圍繞挖掘自身資源禀賦展開。
另一方面,鶴崗也面臨東北振興的普遍痛點,即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較為緩慢。在南都記者的鶴崗之行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關注營商環境的黑龍江省廳級官員向鶴崗市政府官員建議,城市發展應“抓大不放小”。“大的項目(如石墨)能夠快速讓财政增收,但小的分散就業能吸引人流、積攢人氣。”這也是多年關注東北振興的專家所呼籲的,大項目有大的帶動性,小企業有小的輻射力。
對于像鶴崗這樣因煤而興的城市,克服資源依賴症,首先要改變的是城市心态。遼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區域經濟學者梁啟東曾專門撰寫“關于東北民營經濟五問”系列文章。他認為,振興東北,必須克服以大為好、以大為尊的情結。“靠幾戶大企業、幾個大項目、幾筆大投資,隻能帶來一時GDP的增速、數據的好看,卻無法解決居民持續就業和收入持續增長的問題,很難使生産和消費形成良性循環。”前述文章稱。
南都注意到,在2021年鶴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網紅經濟”的字眼首次出現。同年,《鶴崗市直播電商發展三年行動規劃(2021~2023年)》發布。到了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鶴崗再次強調:“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打造省級直播電商共享基地……不斷增強新興業态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貢獻度。”此外,鶴崗政府支持餐飲協會,把“鶴崗小串”打造成類似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這樣的知名品牌。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特别強調将夜經濟打造成鶴崗市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大到長沙、重慶,小到鐵嶺、曹縣,一波網紅城市陸續崛起。對于打好城市營銷這張牌,各地政府也經曆了從觀望到主動參與的過程。比如,2021年,石家莊市公布了“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選拔補選結果”,姬赓(石家莊本土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的貝斯手兼詞作者)當選。這條新聞一出,石家莊市政府收獲一片叫好聲。
雖然2019年就因低房價受到廣泛關注,但鶴崗市政府對外主動發聲的次數屈指可數。随着鶴崗在網絡中聲量越來越大,有種推測稱,這些炒作“白菜價”房子的文章,是不是當地政府有意為之?
對于這種推測,幾位鶴崗官員均予以否認。事實上,不止一位官員透露,起初,外界提起鶴崗就是一片唱衰聲,“甚至貶低得一文不值,但其實我們過得沒有那麼差。”輿論放大了這座城市的衰敗,“網紅城市”的标簽對于當地政府來說更多意味着負面。随着越來越多人把鶴崗打造成新職業群體和反内卷人群的“聖地”,他們也發現,網上關于鶴崗的“負面聲音”有所減少,“比之前更加正能量了”。
南都記者從幾位鶴崗官員那裡了解到,當地政府正化被動為主動,宣傳部門正制作一系列視頻,同時發動自媒體以及抖音、微博等平台,打出鶴崗宜居城市的标簽,力圖扭轉人們對鶴崗隻有低房價的印象,“從唱衰鶴崗到唱響鶴崗、唱紅鶴崗”。
“實際上還是要給市場和給大家一種信心。在别人都唱衰我們的時候,首先我們自己要有信心,然後讓民衆和企業有信心,這個地方才有希望。”黑龍江省一位廳級官員稱。另一位鶴崗市本地官員則補充了一句,“有時候政府說再多話沒有用,你别說,讓百姓說,互相說。”
而另一邊,趙芸在鶴崗的生活還在繼續。她曾在社交平台中袒露了很多家庭、家人帶給自己的痛苦,鶴崗對她來說更像是一個療愈之地。第一次到鶴崗時還是夏天,邊境小城的涼爽讓她感到心曠神怡。她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以前不愉快的時光被留在了炎熱的南方,一起留下的還有她過去的名字。10月底,鶴崗悄悄下了場雪,這還是宅在家裡的她早起拉開窗簾發現的,下雪了,新生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王凡 發自鶴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