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開學要有儀式感,記得上學那會兒,報到當天發完書,回家就是讓老爸幫我包書皮,用過牛皮紙,用過挂曆紙,後來小學六年級還會買一些禮品包裝紙,包一個漂亮書皮,開學第一課都不舍得把書皮弄髒。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美好回憶,可能大多數人也是如此。
不過近期有不少家長反應,孩子的學校現在開始要求學生們統一包塑料書皮。
家長包了牛皮紙書皮反倒被老師要求重新包,家長也着實無奈。
一位寶媽女兒學校也是統一要求包塑料書皮,但是之前“老爸測評”檢測出不合格的塑料書皮,寶媽擔心,就找老師溝通,老師也說自己知道那個測評,但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孩子找書。寶媽不想妥協說孩子的健康對于她來說更重要,沒想到老師扭頭就走掉了,不再與之争辯。
沒想到一張書皮,引發了很多家長的不滿,但家長們都敢怒不敢言。隻能私底下吐槽:“包書皮都管,還有什麼是老師不能管的?”
包書皮這件事不是什麼大事,但卻直觀反映了為什麼現在家校矛盾這麼大的問題。
有人說這是“教育錯位”,老師越位替家長管了該管的事兒,家長反過來要去批改孩子的作業。
還有人說老師的話是“聖旨”,家長有異議但又不敢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師在群裡發的通知,即使有意見,也還是會說上一句“收到,老師辛苦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老師那裡,因此意見在心裡越積越多,對老師的意見也就越來越大,這樣下去,喪失了話語權,與老師越來越難溝通。
有老師說自己也無可奈何,很多不必要的評比與老師的績效挂鈎,因此也隻能傳達命令,而家長的不理解,導緻家長對老師的誤解越來越深。
很明顯,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如果老師不理解家庭教育,那麼老師很難理解一些學生家長的行為。
而有些家長自己本身也确實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怎麼教自己的孩子,老師看着也是幹着急,以至于有的老師看不上一些家長。
家長如果不懂學校教育,就對老師的誤解越來越深。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你孩子上課不聽講,你該好好教育教育”,其實就是一種分工。家長教孩子守紀律,老師會便于管理,這樣就有好的課堂紀律,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但家長并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所以老師也沒轍,這種問題就不屬于老師的失職,而是家長的失職。可是很多家長偏偏意識不到,就覺得是老師不作為。
再舉一個列子,監督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真正讓家長做的應該是監督孩子完成,而不是檢查孩子作業的對錯與批改。針對于這種行為,教育部也早就下發過文件,不允許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但還是有一些老師在這樣做,這時候不用懷疑,因為這樣做确實是老師的失職。
作業的對錯是老師該管的事兒,做作業的态度是家長該管的事兒。分工明确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
作為家長可以站在老師角度去看問題,那麼多少會理解老師的行為。
老師一個班上那麼多學生,不可能都照顧到,比如在孩子寫完作業的時候檢查時發現了問題,那講的就講一下,不能就留下來問題反饋給老師,這樣老師能更直接的明白孩子哪裡不清楚,這樣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作為老師,家長也是有面子有尊嚴的,家長和老師是合作關系,并非上下級關系
見過不少老師把家長找去學校,訓家長,或者因為孩子的作業有錯題就在群裡點名批評家長的。這樣的做法會讓家長覺得丢臉,因此害怕老師這樣的點名批評,有問題也不敢提了。
同時家長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跟老師不僅僅是雇傭關系,盡量去合作。
所以,如果可以彼此尊重,那麼家校溝通會更和諧。一起為孩子的教育成長引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