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0:15:09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朱元思書教學解讀)(1)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朱元思書教學解讀)(2)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朱元思書教學解讀)(3)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朱元思書教學解讀)(4)

  部編版八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朱元思書教學解讀)(5)

  一、内容概述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百多裡間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潔志趣。本文與其說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書信,不如看作是清詞麗句構成了一篇山水小品文,畫面秀美奇絕,筆觸鮮明生動,結構層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間,清新隽用,曆曆如繪,表現出一種高雅的審美情趣。

  全文以寫景為主,兼有抒情,共分三段。第一段總說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之美,點出其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段寫“異水”,即富春江水之美。第三段寫“奇山”,包括山、水、草、獸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本文是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篇幅短小,除了講究章法,運用多種寫景技巧之外,還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抓住突出特征描寫景物。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誇張的修辭——“水接缥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襯托這個特點——“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湧。作者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三段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群山“負勢競上”“争高直指”。“競”“直指”是拟人手法,深度描繪出了山峰陡直。

  2.語言上具有骈文的音韻之美。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骈句,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把相關聯的事物并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不僅将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并列在一起,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互相應和,更别有一番風韻。文中多用四言,兼以六言,并時加一些虛詞,使語意轉折靈活,遊走自如。

  3.内容寄情于奇山異水,有高雅的審美情趣。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靜,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閑輕松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贊歎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靜、自然生活的精神追求。

  二、單元定位

  本文與本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同屬于山水小品奇文共賞這一單元主題,在文體上與前面兩篇教讀課文一樣,都是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它們有許多相同點。文章大多以描寫景物為主,帶有骈文特點,韻律和諧,适合朗讀。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細膩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三、學習目标

  根據語文課程标準關于文言文學習的目标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文特點,本文的學習目标确定為以下四個。

  1.正确流暢的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本文以四字句為主,間或使用了六字句和五字句,平仄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口。隻有通過反複朗讀背誦,才能體會其音韻之美,為後面的疏通文章大意打下基礎。

  2.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感知文章大意。學習本文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出問題老師解答的方法,積累常用實詞和虛詞。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不懂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本單元已經學過三篇寫景文章,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閱讀此類文章的經驗和能力,通過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适當點撥來感知文章大意。

  3.感受語言之美,學習描繪景物的手法。六朝書信多景語,本文更是秀美奇絕。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寫,包括俯視、仰視、遠觀、近察觀察景物的角度,聽覺、視覺感觀的調動,比喻、誇張、對偶、拟人、動靜結合、光影變化等描繪景物的方法。這些手法尤其值得借鑒。

  4.體會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高雅情趣。作者對山水持純粹欣賞的态度,故能發現景物之獨絕之處,這是一種審美态度,表現出高雅的審美情趣。本文從頭至尾沒有直接寫到人,但讀來卻使我們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的評價無處不在,并自然而然地感染和影響着讀者。在學習本文時,要指導學生體會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學習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自主閱讀。同是寫景的文章,學習的側重點顯然與教讀課文《三峽》是不同的,應該從朗讀、品味語言入手。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假定某些細節,然後設問引導。本文學習的側重點在于理解文章情境交融的寫法,對于文章結尾處的“鸢飛戾天”篇兩句的理解,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理解上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五、學習過程

  基于學習目标,結合本文特點、課型特點等,本文的學習過程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1.課前準備,識記生字,了解作者。學生要充分預習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讀音等問題,并且要對課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此外,還要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體輕拔有骨氣的吳均體。

  2.以讀代講通文意。朗讀課文教學中要采用多種形式反複朗讀,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快,老師可以做朗讀指導和示範。誦讀教學法不是單一的朗讀訓練,也不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用誦讀來達到自然成誦。疏通文意要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積累常用實詞和虛詞。然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疏通文藝不是逐字翻譯,而是應該放手給學生,對疑難問題,教師适時指導點撥,學生做知識總結積累。

  3.自主學習明文技巧。此環節先引導學生回顧《三峽》,然後利用闆書引導學生抓關鍵語句,并填補圖示,梳理文章結構,感受結構之美。例如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表現水之意,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表現山之氣。本課重點在于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首先引導學生在品味中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從“千丈見底”可見水之清,從“猛浪若奔”表見水之急,從而寫出水之異;從“負勢”“軒邈”可見山之形,表現奇山;從“泉”“鳥”“蟬”“猿”可見山之音。教師可進行總結式提問,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此處可設計一處學習活動,作為思維的拓展練習,給出仿句,學生模仿,嘗試用這樣的句式概括文章内容: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好一處不同尋常的水呀,你看 。為了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度,可以先用文中的句子填空,再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學生合作探究,自由發言。品味完語言,可以進一步讨論文章的寫作技巧,可以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教師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設問引導,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熟練背誦蘊文氣。這篇文章是一篇骈文體,在語句上講究骈偶和四六,有一種整齊美和音韻美,在反複誦讀中體會這樣的音樂美感。通過當堂背誦,增加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信心,也有助于加深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5.合作探究悟文趣。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是曆代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學生要深入品味文章,體會作者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鸢飛戾天……”這個句子深入理解,可根據對作者和文章的理解,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吳均的相關資料,補充句子:好一個 的吳均先生?此環節意在通過一篇文章走進一個人,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語句進行深入的挖掘、賞析,最終達成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志趣之美,得到情感教育,突破教學難點。六、總結評價

  課堂最後,師生總結梳理本節課的重點:

  1.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品讀賞析文章,感受骈文音韻之美,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

  3.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高雅的審美情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