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琨婢女

劉琨婢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1 12:18:45

劉琨婢女?“聞雞起舞”雕塑□本報記者 楊惠玲 通訊員 甄建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劉琨婢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劉琨婢女(無極人劉琨聞雞起舞)1

劉琨婢女

“聞雞起舞”雕塑。

□本報記者 楊惠玲 通訊員 甄建坡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人們耳熟能詳,若要問及它的出處和來曆,也許很多人不甚了解。但來到無極縣,一說到“聞雞起舞”,人們就會驕傲地告訴你:“‘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根據俺們無極人劉琨的事迹演變來的!”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西晉詩人、音樂家和愛國将領。

劉琨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稱。他聽說好友祖逖被任用,曾與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晉書·祖逖傳》還記載過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劉琨曾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後任并州刺史,領匈奴中郎将,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願望。

劉琨後期所作的詩文激昂悲壯,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

在無極縣城,有一座元代建築風格的城隍廟雄峙于無極路的北側,這裡已被打造成無極縣文化中心,“聞雞起舞”碑苑便坐落于此。城隍廟前的廣場上,一隻雄雞昂首站立在一塊石碑上。雄雞腳下的石碑上,正面刻有“聞雞起舞”四個大字,碑身兩側分别刻畫了祖逖與劉琨習武的場景,這就是出自無極籍著名雕塑家郭寶寨的石雕作品“聞雞起舞”。無極作家趙斌還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創作了以劉琨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聞雞起舞》。2010年,無極縣成立了劉琨文化研究會。2012年,“劉琨的傳說”被列為河北省第四批非遺名錄。口哨藝人李立忠潛心研究、考證推廣劉琨文化,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尋訪到了劉琨在廊坊的墓地舊址。

無極人民以多樣的方式,紀念、傳頌着具有文才武略的愛國将領劉琨的故事。

“聞雞起舞”志報國

據史料記載,劉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晉書·劉琨傳》),與其兄劉輿(字慶孫)名著當時。京都洛陽當時流傳着一句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晉書·劉輿傳》)足以證明劉琨兄弟的地位。另一方面,兄弟二人還是“金谷二十四友”成員。“金谷二十四友”是當時一個有名的文學團體,集中了洛陽最著名的才子,以征虜将軍石崇為首,包括陸機、潘嶽、左思等著名文人。他們在石崇位于金谷澗的一處豪華别墅中聚會、吟詩作賦。當時的士大夫中有品評人物的風氣,劉琨便赢得了“俊朗”的美譽。

雖然青年時的這段生活奢華風流,但并沒有消磨掉劉琨的遠大志向。

劉琨二十歲時與幼時好友祖逖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今河南洛陽一帶管理文書簿籍的官吏),二人意氣相投,對于當時内憂外患的國家危局抱着共同的看法,也懷着共同的報國決心。兩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到深夜。有一天,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寝。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于是,洛陽城如水的月光下、荒野雞鳴聲中,兩個年輕人拔劍起舞,操練武藝——從此,“聞雞起舞”就走進了中國成語典故詞典。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劉琨和祖逖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祖逖被封為鎮西将軍,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願望。

“多難興邦”望複興

“多難興邦”的語意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意即當國家民族處于多災多難的非常時期,往往會激勵人民發憤圖強,團結一緻,戰勝困難,因而使國家強盛起來。

東晉後期的國家可謂是多災多難。公元313年,洛陽失陷後晉懷帝被劉聰俘獲。三年之後,在位僅三年、年僅17歲的晉愍帝在長安被圍,孤苦無助地投降了。劉琨得此噩耗,複仇心切,與石勒決戰于太行山,緻使敗于石勒。失去經營了十年的并州,劉琨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在飽受戰争傷害的時刻,仍保持着昂揚的鬥志。

可是大傷元氣的晉王室隻有左丞相司馬睿鎮守建康(今南京),還有點實力。眼看中原廣大地區淪陷,百姓遭殃,劉琨隻能把振興的希望寄托在司馬睿身上,于是他寫好《勸進表》,勸司馬睿繼任帝位,把國家大事勇敢地擔當起來。他在《勸進表》中寫道:國家接連遭到這麼多的危難,使朝廷深深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能從危難中獲取教訓,奮起救危赴難,那麼壞事也許就可以變成好事。“多難”反倒可以激勵我們複興晉朝,鞏固邦國;“深憂”也可使皇上認清形勢,痛下決心。“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從這兩句話,逐漸演化出“多難興邦”這句成語。

東晉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馬睿在江南稱帝,成為東晉第一代皇帝,即晉元帝。

可是晉元帝到底沒有北伐的決心,劉琨最終被殺害。青年時代與劉琨“聞雞起舞”的祖逖也憂憤而死。東晉偏安東南的局面一直持續了一百多年,但是“多難興邦”這句成語卻流傳了下來。曆代的愛國志士,每當國家遭遇困難憂患的時候,往往用這句成語來自勵和激勵别人。

“枕戈待旦”建功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晉書·祖逖傳》)聞聽祖逖被重用,劉琨在《給親故書》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枕戈待旦”“先吾著鞭”便首次出現在他的書信中。

公元306年,長達十幾年的“八王之亂”終于結束,而此時,劉琨已經36歲。他早已厭倦了這場骨肉相殘的争鬥,盼望着為國家建功立業。機會終于來臨。這年九月,劉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軍,領匈奴中郎将。這是劉琨一生的轉折點,他擺脫了統治集團的内讧,為緻力救國而奮勇征戰。

京都洛陽離并州府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近千裡地,中途要經過胡兵割據的許多地方,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但劉琨毫不氣餒。在穿越波瀾壯闊的黃河時,他劍指河水:“不消滅胡虜,有如大江!”劉琨以千人的隊伍,打敗了匈奴漢帝劉淵手中大将劉景率領的萬餘名胡兵的堵截,跋山涉水,終于在永嘉元年(307年)三月轉戰到了晉陽。這時,經曆了戰亂和饑馑洗劫之後,并州已經剩下不到兩萬戶,而晉陽幾成空城。《晉書·劉琨傳》記載了當時的慘狀:“府寺焚毀,僵屍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複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即便如此,劉淵的部衆還常常來騷擾搶掠。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臨危受命的劉琨率領軍民剪除荊棘,收葬枯骸,造府朝,一座新的晉陽城在汾河岸邊拔地而起。劉琨為晉陽古城寫下了最為光輝的一筆。就這樣,農人複耕,商賈得市。“一日之中歸者數千”,逃亡的百姓也紛紛回來了,“雞犬之聲複相接矣”。

劉琨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抒寫出了著名的《扶風歌》:“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鎮守并州十年間,劉琨面對強敵,幾乎是天天打打殺殺。圍繞晉陽城,他也多次和匈奴人展開拉鋸戰。正如他在上表中所寫:“勒據襄國,與臣隔山,寇騎朝發,夕及臣城……”這種形勢下,“枕戈待旦”成為劉琨戎馬倥偬歲月的極好寫照。

劉琨後期所作的詩文激昂悲壯,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他被囚後所作的《重贈盧谌》一詩更是其代表作。此詩前半段引用了姜子牙、管仲、陳平、鄧禹等人的典故,表達對晉室的忠誠;後半段描述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悲憤情感:“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劉琨還精通音律,創作了《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五首琴曲,在傳統的琴曲中加入北方遊牧民族的音調,描寫北方曆經戰亂的景象,抒發了思鄉愛國之情。《胡笳五弄》一直流傳到唐代。《晉書·劉琨傳》記有他清嘯破敵、胡笳救城的故事。他在并州刺史任上時,有一次,前趙匈奴圍攻晉陽,劉琨登城清嘯,半夜又奏胡笳,勾起匈奴兵将思鄉之情,個個“流涕歔欷”,無心再戰,撤兵而去。這也成為音樂史上的一段佳話。

來源: 石家莊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