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12歲學生遭遇欺淩

12歲學生遭遇欺淩

時尚 更新时间:2025-01-07 17:47:32

一位朋友常常跟我說“慶幸兒子豆豆的轉變”。

她曾經給我分享了一個讓我難忘的瞬間:

因為父母工作的變動,兒子豆豆10歲時從原來的學校轉學到另一座城市,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給他做了一本相冊,相冊裡是同學和老師跟他的合影,還有全班孩子給他寫的祝福語。其中有一個祝福語尤其讓人動容:“我曾經很讨厭跟你成為同學,但現在我很讨厭跟你不再是同學……”很多人難以想象,這個孩子當初是一個冷酷而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可以說,我見證了這個孩子的改變。

12歲學生遭遇欺淩(小男孩欺淩同學尿了褲子)1

在下面,我們将對這個孩子的成長有詳細的分享。

因為轉學而被原來的同學和老師懷念的小男孩豆豆,在剛上小學那一年,是一位同理心糟糕的孩子,甚至可以說,他是班裡的“小惡霸”。

豆豆的媽媽第一次跟我提及她的兒子時,說的是豆豆在學校闖禍的經曆:某天,豆豆跟班裡一位小男生鬧矛盾後很生氣,課間上廁所時,豆豆攔在了廁所門口不讓小男生進門。在阻止對方上廁所時,豆豆還嘲諷推搡小男生,直至小男孩急得尿褲子才罷休。後來小男生把豆豆的行為告訴了老師和家長。直到那一刻,豆豆的媽媽才知道,她的兒子不僅欺負了那位小男生,還欺負了班上很多孩子。豆豆的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愛欺負人的豆豆。

12歲學生遭遇欺淩(小男孩欺淩同學尿了褲子)2

面對豆豆的行為,豆豆媽一開始顯得手足無措。

我問她:“當你做錯了一件事情,你最害怕什麼?”

豆豆媽說:“害怕被人說得一無是處。”

我又問:“當你做錯了一件事情,你最希望别人做什麼?”

豆豆媽說:“嘗試理解我為什麼要那樣做……”回答完這兩個問題後,豆豆媽笑了,她說自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後來豆豆媽跟我說了她教育豆豆的過程:

豆豆媽對孩子說:“老師說你自私,但我不認為是這樣,你隻不過是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我的豆豆從小都不是自私的孩子,你3歲那年,我給你買了一袋糖,你全部都分享給了其他小朋友……”

還沒說完,豆豆開始掉淚。

豆豆媽:“你想想看,如果被攔在廁所外面的是你,一邊忍着憋尿的痛苦,一邊還要被人羞辱,最後還尿濕了褲子,冰涼冰涼的還一股尿味……如果你是那個小男生,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怎麼做?如果你被人這樣欺負,爸爸媽媽也會很難過……”

12歲學生遭遇欺淩(小男孩欺淩同學尿了褲子)3

豆豆低下了頭。

豆豆媽說:“你在學校沒有好朋友,媽媽很難過。因為媽媽小時候也有一段時間沒有朋友,所以我也會做一些事情,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做的這些行為,目的也是希望能讓人和你玩是不是?”

這時,豆豆有些委屈,他說:“媽媽,我曾經送給小胖一個陀螺,希望能跟他玩,但是他覺得陀螺不好玩,也沒有跟我玩。反而跟大南玩折飛機……我很傷心。”

豆豆媽說:“所以……你因為害怕别人像小胖那樣對待你,你就沒再用友好的方式交朋友?”

豆豆又點點頭。

豆豆媽:“每個人都有‘害怕蟲’,當遭遇失敗時,這條‘害怕蟲’會變大。但事實上,‘害怕蟲’是害怕蟲,你是你。害怕是一種情緒,我們都有能力把“害怕蟲”關起來,然後再試一次又一次……

豆豆的眼睛閃爍着光。

12歲學生遭遇欺淩(小男孩欺淩同學尿了褲子)4

後來,豆豆媽媽打印了一隻彩色的“勇敢蟲”,一隻勇敢表情的小蟲子,放在了豆豆胸前的平時放地鐵卡的挂繩卡套内,地鐵卡在一側,“勇敢蟲”在另一側。在“勇敢蟲”的旁邊,豆豆媽還寫了一句:“媽媽相信你會勇敢地對人表達友好!”

為了幫助豆豆更好地開始“對人表達友好”,豆豆媽還經常邀請豆豆班裡幾個關系稍好的同學和家長到家裡一起做蛋糕、做糕點,有時還組織戶外親子跑步或拔河等活動,豆豆也在慢慢地改變……最終讓人欣喜地,豆豆也成了後來那個讓老師和同學都懷念的豆豆。

很多爸媽經常說,愛欺淩他人的孩子就該被“滅”。可是,愛欺淩他人的孩子,其實他們常常也是一群可憐的孩子。孩子們有時做出一些搗蛋的具有破壞性質的行為,例如大吵大鬧、丢食物、破壞玩具或欺負他人,是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我很厲害,大家快看我!其實這些孩子行為的背後,常常藏着苦惱、委屈,甚至是痛苦。就像路邊的一棵野花,它必須傳播香味,才能吸引小蜜蜂小蝴蝶的關注。但是孩子們如果通過讓别人難過、傷心或憤怒的方式,是不會赢得正面的關注的,隻會引來讨厭和排斥。“就像一隻狗狗在吃狗糧時,你如果往它身上潑水,可能會讓它憤怒地咬你一口……”積極心理學喬納森·海特曾經這樣說。

其實,從幼兒行為發展方面分析,霸淩等暴力人際行為,能夠通過早期同理心的培養得以遏制,并且童年是培養同理心的關鍵期。一個常被别人缺乏同理心地對待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愛欺負他人的孩子,上面的豆豆就是這樣的例子,所以父母通過同理心的引導和教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鼓勵孩子堅持積極行為,孩子最終會回歸正常軌道。發展心理學家Louise Arseneault也說,同理心是治療有欺淩行為的孩子的關鍵。相反,如果父母和老師一味地批評否認孩子,用野蠻的方式企圖糾正孩子,結果可能會更糟,因為這一批評教育本身,已經是缺乏了對孩子的同理心,從而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

12歲學生遭遇欺淩(小男孩欺淩同學尿了褲子)5

這種“換位思考”的教育方法很常見。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如果嘗試利用同理心,對孩子給予共情,常常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父母也可以通過同理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正如幼兒說在前面所說的,同理心就是尊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不随意評論他人、能看出他人的情緒并嘗試交流、具有與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

具體地還可以通過模仿、做到承認别人的感受、父母引導孩子積累共情經曆等方法,幫助天生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培養同理心。用一句話表達,就是兒童共情能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親社會推理的成熟,也促使他們能夠無私地關愛和幫助任何處于困境中的人。

所以,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他們隻是在成長路上跟“同理心”走丢了。

關鍵字:欺淩行為、幼兒人際、親子成長、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咨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