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質的施工企業計算規費按照取費證,工程轉包給沒有資質的施工企業經訴訟該無資質的施工企業申請造價鑒定那他們的資質如何計取?
有資質的施工企業按照取費證也就是規費證進行規費計算,這是通行的做法。施工企業拿到工程之後,轉包給沒有資質的施工企業,這是一種非法轉包行為。現在實際施工人經過訴訟,申請工程造價鑒定,那麼實際施工人的資質如何計取規費?
先看最高院的兩個判決,(2019)最高法民終339号案件:中建一局主張,自己辦理的規費證标準為6%,鑒定報告采用無規費證1.8%的标準計算,要求補償社會保障費和住房公積金的計取差額。法院判決說,中建一局取得規費證的時間是2013年9月17日,案涉工程于2013年4月30日開工,中建一局亦未提供證據證明其按照規費證核定的費率交納了規費。一審法院采信鑒定機構按照有關文件規定核定的規費,并無不當。這是一個事後取得規費證的判決。另外一個案件是關于養老保險金的,(2018)最高法民申227号,鑒定機構根據當地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取費标準,對沒有取得規費證的企業按照1.8計算規費。因為實際施工人不會去交規費,政府部門也無法直接向實際施工人收取,所以鑒定機構按照1.8的标準來計算,人民法院也是予以認可的。
一般來說,合同中有約定的按約定,沒有約定就按交易習慣。施工企業應該按照實際發生的成本,看定額的管理,以及當地政府部門根據社保等相關規定核定的規費證和交易習慣等來計取規費。規費是工程價款,工程價款又包括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和稅金等等。本案中,因為實際施工人沒有資質也沒有規費證,所以隻能按照一般的情況予以确定。法院判決都是根據鑒定機構的結果予以确認,鑒定機構主要也都是按規費證進行計算,如果沒有規費證就按當地政府的标準進行計算,也有會按照勞務分包的取費标準計算的。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造價法律問題了,想要了解更多造價法律信息的可以私信小編哦~
截止目前造價法律思享會在全國各省各地區已覆蓋6000多人,共計解決實際工程造價中所遇到的糾紛與争議300多條,我們非常歡迎希望成為造價法律能手的你踴躍的加入到我們造價法律思享會這個大家庭中,相互學習,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問題。每周日晚,和專業的律師一起學習保衛工程價款的1000個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