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就會感到莫名的低落。
好像找不到什麼不快樂的理由,但也找不到什麼快樂的理由。
不快樂,毋庸置疑是抑郁症患者所共同具備的一個特點。
很多人會認為抑郁症患者“作”,是因為他們生活裡好像也沒有什麼能夠讓自己那麼低落的事情,或者認為那些事情,事實上隻有通過積極的行動,就能夠輕易解決的。
事實上,不隻是旁觀者,可能連當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麼不快樂。
如果要找到一個比較通用的解釋,那麼抑郁症患者通常不是為了某件具體的事情而感到不快樂,而是對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快樂。
因此,很多人抱着“我是來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靠近抑郁症患者時,通常會感受到強烈的反彈。
這是因為,他們想要的,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快樂,而是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種更加純粹的喜悅。
隻有與他們的内心達成一種共同的目标,那麼我們才有可能讓抑郁症患者重新快樂起來。
什麼是“助益性關系”人們追求接納,而隻要有了接納,人們就會趨向“自我實現”。——彼得·克雷莫
當事人中心療法的創始人卡爾·羅傑斯認為,每個人的内心都有一種向上成長的積極能量,因此,心理治療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來訪者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
因此,“心靈雞湯”往往對抑郁症患者無法起到正面的作用,因為即使那些信條看起來再強大,也是一種外部的力量。
當事人中心療法認為,療愈的過程事實上是通過為當事人提供一種有用的人際關系實現的,羅傑斯把這種有用的人際關系稱為“助益性關系”。
在助益性關系之中,協助者需要扮演的是一個輔助的角色,TA的意圖是協助當事人重新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希望通過語言或行動去改變對方。
羅傑斯認為,助益性關系并不是一種僅僅适用于心理治療的手段,而是一種可以在日常生活各個場景廣泛應用的相處模式。
隻有通過助益性的關系,才有可能幫助一個人獲得真正的成長。
如何建立“助益性關系”我崩潰至極說讓你立馬滾開時
你仍舊死皮賴臉的溫柔守護着我
——知乎網友
在一項經典的有關心理治療的研究中,通過對一些酗酒者分别進行3種不同的團體治療方法——行為學習治療、精神分析治療與當事人中心療法。
由于當時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是影響力最大的心理學流派,因此學者們預測行為學習治療取得的效果應該是最大的,其次是精神分析治療,最後才是當事人中心療法。
結果剛好相反,新興的當事人中心療法取得了最為顯著的療效,而行為學習治療的療效最差,甚至給一些人帶來了更加糟糕的變化。
事實上,在生活裡大多數人也正是采取了類似行為學習治療的方式來跟抑郁症患者相處,通過給他們一些生活上的建議與指點,結果很有可能反而讓TA的生活變得更糟。
根據統計,目前的心理學流派大約有250種,因此治療領域也有着許多不同的心理治療流派。
但無論是哪一種取向的心理治療師,通常都需要通過與來訪者建立起“助益性關系”來開展治療。
有學者認為,隻要與來訪者建立起了助益性關系,那麼治療就已經成功了百分之四十,其它的百分之六十則包括了心理治療的安慰劑效應、心理學專業知識、心理治療的設置這3個因素。
在《個人形成論》一書裡,卡爾·羅傑斯提到,建立助益性關系有3個關鍵:
1.真誠透明
雖然真誠透明是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4個字,但很多人對它還是存在着非常嚴重的誤解。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指責抑郁症患者,告訴他們自己的行為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多困擾,是一種誠實的表現,因為自己的确有這樣的感受。
但卡爾·羅傑斯認為,要做到真誠透明,意味着一個人需要對自己的内在感受保持着足夠的覺知。
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指責别人,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2.接納欣賞
如果你有閱讀過一些抑郁症患者書寫的文字,可能就能夠意識到,在他們的心裡,需要的并不是一個能夠帶領自己走向正能量的人,而是一個能夠接納自己負能量的人。
接納與欣賞意味着:
3.共情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幫助抑郁症患者就是把自己的經驗與體悟分享給他們。
但這種做法即使能夠奏效,往往也是需要建立在共情的基礎之上的。
所謂的共情,指的是要去理解TA的感受,而不是急切的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TA的身上。
網上有句很火的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的确,絕對的共情是一件難以達成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也意味着在現在的生活裡,願意去共情别人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少。
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是一件需要經過深入學習與訓練的事情。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都需要通過與他人建立聯結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即使不是專業的心理從業者,每個人也都需要如何與他人建立一種“好”的關系來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生活環境。
心理疾病不僅僅是一個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甚至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這是一個“缺愛”的時代,因此,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去思考愛、踐行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有愛”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