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時代,我們在語文課本學過“負荊請罪”的故事。
此文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将廉頗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于世,他曾率兵攻下齊國的軍事重鎮陽晉,被封為上卿,在朝中地位極高。
後來有個叫蔺相如的人,出身門客,地位低微。但危難之際,先是替趙國“完璧歸趙”。
後又在“渑池會”中,面對秦王的無賴行徑臨危不亂,維護了趙王的尊嚴。
趙王認為蔺相如功勞甚大,“不辱于諸侯”,先封他為上大夫,再拜為上卿。
蔺氏雖與廉頗同為上卿,但排名卻在廉頗之前。
廉頗對此深為不服,認為自己有攻城之功,而蔺相如僅憑口舌之勞,卻位居自己之上,他準備侮辱相如。
蔺相如常回避廉頗,有時遠遠望見廉頗,就駕車躲開了。
日子一長,蔺相如的門客忍不住了,認為這是蔺相如怕廉頗。
蔺相如解釋說,秦王總比廉頗威嚴吧,而我卻在秦廷中大聲怒斥他,羞辱他的臣子,難道還怕廉頗不成?
我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的,秦國如此強大卻不敢侵犯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
如果我們兩虎相鬥,必有一亡,正中敵人下懷。
我所以這樣忍讓,是先考慮國家的當務之急而把個人恩怨放在其次。
廉頗聽到蔺相如的這番話,大為感動,便身背荊條,在賓客的帶領下來到相如門庭請罪。
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上演了一場将相和的佳話。
故事到這裡并沒有結束,在戰國烽煙四起的時代,兩人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我們先來說說蔺相如,關于蔺相如之死有兩個說法。
一個說法是“渑池會”之後,秦國打算出兵攻趙,趙王便以太子郚作為秦國人質,以求和平并派蔺相如随侍身邊。
出乎意料的是,太子在秦國得了急症而亡,蔺相如因此獲罪,被處極刑。
蔺相如身為上卿之職,跟随太子一同做人質,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另外一種說法是,長平之戰期間,秦軍與趙軍鏖戰,相持不下,趙王陣前換将,用趙括取代廉頗。
蔺相如上書阻止,趙王不聽,果然慘敗,蔺相如憂憤之下病故。
再來看看另一位人物廉頗。
長平之戰後,燕國也來打秋風,廉頗率領趙軍大破燕軍,迫使燕國割讓五座城池求和,趙國難得打了一次勝仗。
廉頗被封為信平君,并代理相國一職。
公元前245年,趙悼襄王繼位。他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
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于是離趙投奔魏國。
由于以前在趙國時,廉頗沒少率軍打魏國,因此魏國隻是客客氣氣地收留他,但并不任用他。
即便是在異國,廉頗依然心念趙國,無奈奸佞小人從中作梗,編造“廉頗老矣,一飯三遺矢”不堪任用的謊言。
終未能再回趙國,最後在楚國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郁郁而終,客死異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