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知識分享之詞語歸類?四、關于“焉”還有四點需要說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知識分享之詞語歸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四、關于“焉”還有四點需要說明:
第一,有時把“焉”當兼詞處理時頗費精力,因為有時候可以把“焉”當代詞處理,一樣能通暢解釋。比如“齊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于鄭”(僖公七年)中的“齊侯辭焉”,直接處理成“齊侯拒絕了子華的請求”,比“對他的請求齊侯拒絕了”“齊侯把他的請求拒絕了”要順暢得多。弄明白“焉”的兼詞用法,在不損害原意的情況下,有時可以按“焉”字的用法二将它直接處理成代詞。也就是說,“焉”有時比較難區分是兼詞還是代詞,在不損害原意的情況下可以當作代詞處理。強調“焉”的兼詞用法,“教條”的目的意在把握規律;在具體運用中可以稍微靈活處理,但前提是不能對原意做絲毫改變。
第二,“焉”的兼詞用法的“于是”容易選錯,誤把已經存在的“于是”與“焉”中的“于是”混淆起來。如“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桓公二年)中的“策勳焉”,解釋成“在這個時候用冊子記載功勞”。策,同“冊”,名詞作動詞,用冊子記載。焉,兼詞,于是,即“在這時”。很容易把“用冊子”與兼詞的“于是”混淆。又如“震夷伯之廟,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僖公十五年)中“于是展氏有隐慝焉”,通釋成“從中可以看出展氏在背地裡有不為人知的邪惡”。這句話前面已經有了一個“于是”後面的“焉”又是一個“于是”。前一個“于是”是“從中”,後一個“焉”字的“于是”是“在什麼地方”,思維一定要清晰。如“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襄公二十七年),中的“福祿焉往”是“福祿往哪兒跑”的意思。這裡的“焉”是兼詞“于是”,即“往哪”“向哪”。原句中的“往”才是“跑”的意思。像“遲速衰序,于是焉在”(昭公三十二年)中的“于是焉在”,首先有了一個“于是”,“焉”又是一個“于是”,“焉”後的“在”又是一個表存在的動詞,真的需要掰扯清楚:“于是”是“從現在開始”,“焉”是“把它”,“在”是“确定下來”。這裡的“于是焉在”通釋後的意思就是“從現在開始就把它确定下來”。
第三,當代詞“怎麼”解釋的“焉”,很多時候是可以轉換成“為什麼”“憑什麼”“靠什麼”“以什麼(理由)”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是介賓短語,就是“于是”,當然也就是兼詞了,以上已經有例子了,再如“雖無益也,将焉辟之”(僖公九年)中的“将焉辟之”,可以解釋成“還怎麼逃避它呢”,也可以解釋成“還往哪裡逃呢”“還為什麼要逃呢”。又如“自郢及我九百裡,焉能害我”(僖公十二年)中的“焉能害我”可以解釋成“楚國怎麼能危害到我們”,也可以解釋成“楚國靠什麼能危害到我”。它進一步表明兼詞是常态,而兼詞與代詞用法又交融在一起,不知哪個用法先存在的哪個用法後出現的。
第四,不是兼詞的詞有時也會有兼詞的功能,比如“人實有國,我何愛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僖公九年)中“土于何有”的“于”,要解釋成“對于我……呢”,這一句話把“土于何有”通釋成今天的語言就是“土地對于我算什麼呢”。請讀者注意,這個“于”字似乎就起到了兼詞的作用,這個語言現象應該引起研究者的重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