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噤若寒蟬”的典故出自《後漢書•杜密傳》。“寒蟬”也是一種蟬,黑色體小,有黃綠斑點,翅膀透明。雄的有發音器,夏末初秋在樹上鳴叫。但天氣稍一轉冷,便不再叫,或叫聲低微。“噤若寒蟬”的字面義指深秋的寒蟬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顧慮而不敢說話。
南朝•宋•範晔《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噤若寒蟬”。
《現漢規》“噤若寒蟬”條提示:“‘噤’不要誤寫作‘禁’。”
“噤若寒蟬”的“噤”讀jìn,表示閉口不作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