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小茶桌搭配?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一米小茶桌搭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儀式感的泡茶,離不開精緻茶具。
布置茶席時,更少不了茶具搭配。
很多時候,準備泡茶空間,大家會更關注“大件物品”。
比如,主泡茶器是選蓋碗好,還是茶壺好?
個人更建議用蓋碗,白瓷蓋碗百搭,且出水過程更利落。
又比如,公道杯、茶杯該怎麼選?
公道杯在茶桌上扮演着分茶器的角色,容量大小按需選擇即可。
關鍵是出水口的“斷水”要順暢,不能拖拖拉拉,将茶水灑得到處都是。
至于茶杯,更是不必多說。
選主人杯嘛,隻要符合眼緣,自己喜歡就好。
若是為了待客準備,最好再準備六、七個配套的品茗杯。材質以白瓷為主,容量不需太大。
愛喝茶的人,大多“愛屋及烏”,喜歡捯饬茶具。
看到好看精緻,價位符合預期的杯子,“買買買”才是大多人的真實心理。
所以,但凡喝茶多年的老茶客家裡,從不會缺少茶杯。
不過入門級新手也好,老茶客也罷。
布置茶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那些零零散散的茶桌小工具,該買還是不該買?
譬如蓋置、筆掃、杯叉等冷門小工具,估計很多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從未聽說過。
若是分不清它們的用途,不論三七二十一,統統買回來擺在自己的茶室裡。
個别“雞肋型”的小工具,實用性不強,白白徒增累贅。
積少成多後,豈不是白白走了冤枉路?
于是,這篇專門詳細介紹這3種茶桌小工具,它們值不值得買?
《2》
一、蓋置。
顧名思義,就是蓋子的歸置處。
泡茶喝,不論是用茶壺,還是用蓋碗。
都可将蓋子揭開後,平穩放置在上方。
以蓋碗為例。
蓋碗本身是分離式茶具,蓋、碗、底托是分離的。
蓋碗泡茶過程中,不論觀察幹茶、翻看葉底、還是揭蓋晾茶。
将蓋子揭開後随意放在桌面上,緊着濕漉漉的茶盤,有不衛生之嫌。
倒放在台面,也略顯不精緻。
蓋置的出現,正是解決這樣的煩惱。
不過有一說一,蓋置的實用性不高。
看幹茶和看葉底時,将蓋子放置在一旁,也無傷大雅。
至于揭蓋晾茶,這點值得細說。
沖出一道茶湯後,分湯品嘗。
在這段泡茶間隙,不少茶客會有揭蓋晾茶習慣。
做法是将蓋子全部揭開,放在蓋置上,出發點是避免将蓋碗内的茶葉悶熟、悶壞。
細說來,這種揭蓋晾茶的做法,得從清香型鐵觀音的流行年代說起。
顔色偏綠的清香型鐵觀音,因為擔心被蓋碗餘溫悶得發黃,所以不少沖泡教程中,着重強調揭蓋晾茶。
但對大多數茶葉,包括岩茶、白茶、紅茶等,泡茶間隙不建議這麼做。
茶香易散難聚,揭蓋晾茶會導緻茶香飄散。
另外在庭院戶外泡茶,徹底揭開蓋後。
萬一有飛絮、粉塵掉入到蓋碗裡,也不衛生。
再說,沖泡包括岩茶在内的諸多茶葉,它們連高溫沸水都不怕,何談怕被蓋碗餘溫悶壞?
連續性沖泡過程中,沖出一道湯,及時品嘗,再泡下一沖,此時沒有揭蓋晾茶的必要。
除非剛泡了兩沖茶,手頭有事需要臨時離開,要隔一兩個小時再回來。
擔心長時間悶着,蓋碗内的茶葉會不透氣。
僅需合蓋時,再留一絲縫隙即可,用不着徹底揭開蓋晾茶!
回到正題,蓋置大多小巧精緻,入手成本不高。
甚至還可以動手自制,隻要能平穩放置蓋子就行。
買茶具時,蓋置值不值得買,全憑個人斟酌。
若是感興趣,買回來把玩一二也無妨。
《3》
二、筆掃。
不知大家在出門喝茶時,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小物件。
它形似毛筆,但又出現在茶桌上,非書法練字所用。
試問這是何物?
其實,這就是筆掃。
它類似掃把,在濕泡茶台上扮演着“清道夫”角色。
上面提到了一個新名詞——濕泡。
先給新茶友解釋下濕泡是什麼意思。
濕泡茶台底下有根橡膠管連接下方的廢水桶,泡茶過程中産生的一切廢水,都可以倒在防水的濕泡茶台上。
水沖水流,泡茶過程不怕弄濕台面,可以放開手腳。
與濕泡台相對應的是幹泡台。
幹泡指泡茶過程台面要保持幹燥整潔,一旦有茶水灑出,及時用茶巾擦拭。
幹泡茶台在泡茶時,不論燙壺溫杯産生的廢水、涼透喝不下的殘茶、杯底留有不少碎渣的底湯,統統不能倒在桌面,而是得統一歸置在茶盂内。
濕泡台,泡茶過程更方便施展。
幹泡台,布置起來不占空間,更溫馨整潔。
兩者之間,各有利弊。
了解過濕泡與幹泡的不同後,筆掃的用途就不難理解。
濕泡台在泡茶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碎茶末附着在縫隙裡,影響整體美觀。
用筆掃一刷,就能将其清掃幹淨。
又或者,遇到個别地方積水,疏水不暢時,也能清掃積水。
有些材質特殊,需要清水擦拭養護的茶盤。
平日泡茶過程中用筆掃沾水擦一擦,也能預防幹裂、開裂。
總而言之,用濕泡台泡茶,筆掃這樣的小工具看似不起眼,卻不可或缺。
而對幹泡台來說,筆掃則略顯雞肋。
《4》
三、杯叉。
曾經拍過一個小視頻——《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
結果問了一圈下來,竟沒人能猜對答案。
因為視頻裡展示的茶桌小工具,平日并不常見。
用途較窄,頗為冷門。
許多喝茶多年的老茶客,未必會用過它。
細看造型,它像是一個叉子,但開口偏大。
底部呢,又相連着長長的把手。
若不是給出了提示方向,這歸屬于泡茶小工具,說不定茶友們要理解成這是某種新奇玩具……
言歸正傳,不再賣關子了。
這個物件的名字叫茶叉,也稱杯叉。
顧名思義,它就像叉車那樣,專職服務于叉起茶杯。
滾燙熱茶剛沏出來時,溫度尚高,倒入杯中後,分給在座客人。
若直接用手觸碰杯子,且不說燙手,還會讓杯子表面留下指紋印等污漬,并不衛生。
而杯叉的出現,正是解決這樣的情形。
叉起杯子後,就能将茶杯放在客人面前,待客更顯周到。
如果喝茶人數多,又是長桌式的泡茶台面。
坐在主泡位的主人,遞茶時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給左右兩側的客人遞茶時需要站起身。
有了杯叉後,某種意義上也能延長自己的“伸手範圍”,遞茶更方便。
這麼看來,大家是不是覺得杯叉也挺好玩的?
但從實際觀察看,杯叉的使用範圍比較局限。
一來,正式待客時,茶杯與杯墊配套使用。
給客人遞茶時,兩手托着杯墊,手上奉上更顯誠意。
二來,杯叉要配套大小、寬窄、高度适中的杯子。
杯身太寬太窄都“叉”不起來。萬一在客人面前為了炫技,用起杯叉後将熱茶灑得滿桌都是,豈不是很尴尬?
三來,平日一兩人、兩三人喝茶時,大多用不着。
長桌式喝茶場合,出現機會并不高。
正因杯叉的雞肋、不實用屬性,它的茶桌上的出鏡頻率并不高。
若為了實用,不建議購買。
《5》
茶桌上的小工具,種類繁瑣。
論品類,遠不止所謂的茶事六君子那麼簡單。
茶濾、茶濾、茶勺、茶針、茶則、茶夾、茶巾、茶針、茶刀、茶剪、杯叉、杯墊、筆掃、養壺筆、蓋置、壺承、茶盂……
林林總總,不盡相同。
對待這些小物件,個人建議是“别貪多”。
當你還不熟悉它們的用途時,不要盲目買入一籮筐。
雖說,這些小物件,普遍價格不高。
但如果買入手後,自己根本用不着,毫無用處。
積少成多後,且不說浪費冤枉錢,平日收拾整理也不省心。
雜七雜八放在一起,看着亂糟糟的,也會影響茶桌整潔美。
與其如此,不如提前做好功課。
按需購買,尚且不遲!
更多關于茶具的知識新手喝白茶,要準備哪些茶具?幹貨分享,4件基礎茶具一個不能少
蓋碗、茶壺、飄逸杯,茶具種類繁多,為何“萬能茶具”會是蓋碗?
綠茶、白茶、紅茶、岩茶,不同茶葉的茶具搭配,你都喝對了嗎?
花了10W買茶具的資深老茶客,手把手分享茶具選購經驗,别錯過
茶巾、茶濾、茶夾,喝茶時少不了的6種茶具,你都備齊了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