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

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22:13:06

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微課選“點”三題曾桂花,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曾桂花微課選點)1

七下有關平行線微課

微課選“點”三題

曾桂花

摘 要:近年來,教育界掀起了微課程建設的熱潮。微課選“點”,可從内容理解、能力提升、學情惑疑等處着手,選擇相對完整、獨立的、适切的點,以發揮微課的作用,凸顯微課的重要性。

關鍵詞:微課 選點依據 選點

一針對内容理解,用心選點

微課姓“微”,它要求在8~10分鐘完成一個教學内容,主要圍繞某一個細微之點,如教學重點、難點等展開教學。因此,把握課标要求,認真解讀文本,精心選“點”是關鍵所在。

(一)緊扣重點,觸動全身

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因年段的不同而迥然各異。翻開北師大版教材,不難發現每篇課文後面均有一至兩個課後思考題。這些思考題揭示的正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緊扣教學重點展開教學,可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效。所以可以緊扣教學重點來設計微課。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有這樣一個課後問答題:“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寫出了一本奇書。他人‘奇’在哪裡?書‘奇’在哪裡?”這個問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貫穿全文。讀懂它,有助于領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锲而不舍、求真務實的科學研究精神。借此,我們可以把“奇”作為一個點,制作微課《從〈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領略徐霞客的“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學習,領略徐霞客卓而不群的一生。這樣的選“點”根據文本特點,窺一斑知全豹,實現作者的編寫意圖,凸顯微課的重要性。

(二)揪住難點,撥雲見日

有些課文的知識點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對學生的理解和思維發展造成障礙。知識難點在每篇文本都有,教師要注意解讀文本,仔細推敲,善于擇取,用畫龍點睛之法,撥雲見日。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稱象》一文這樣引導曹沖說的話:“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石頭與大象有何内在的聯系?這個問題比較抽象,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此,制作一個以“石頭與象的重量關系”為知識點的微課程來輔助學習《稱象》,讓學生目睹曹沖稱象的全過程,了解稱石頭與大象重量的内在聯系。并由此啟思:倘若把石頭換成人可以嗎?為什麼?

(三)捕捉節點,以小見大

文章是由一個個細節連綴而成的,用心品味文本,總會有極具感染力的細節描寫吸引你的眼球。或是對遣詞造句的精心雕琢,或在标點符号中傾注了作者的情感,或在文本留下空白餘意未盡,等等,這些細節成就了精彩。解讀文本時,可聚焦精彩細節,借助微課放大,引導細細品味揣摩。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修鞋姑娘》在人物描寫上别具匠心,用了大量的語言、動作、神态、心理等細節刻畫了一個以誠實勞動、精湛手藝、真誠服務的修鞋姑娘的形象。我們可以把目光定格,聚焦在這些熠熠生輝的細節描寫上,以“捕捉人物細節描寫,品悟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的微課,引導學生尋找人物描寫的句子,扣住一些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關鍵詞語進行賞析,豐厚學生對人物的認識,以小見大。如此,站在細讀文本的肩上,以精妙的細節為“點”制成微課,能以小見大,悟語言文字之魅力。

二針對能力提升,适切選點

教語文僅“傳道、授業、解惑”遠遠不夠,應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習慣,傳授方法與技能,提升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這是閱讀教學根本的出發點與歸宿。

(一)培養預習習慣,受益終生

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在學文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閱讀習慣的指導,不僅能讓學生嘗到閱讀的甜頭,也比簡單的說教來得更刻骨銘心。如,可以這樣布置預習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一,出示帶有插圖的文章,聽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第二,自由讀文,把标有不同顔色的生字拼讀準确,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詞;第三,看短視頻,了解法布爾與昆蟲的故事;第四,默讀課文,簡要地概括文中有哪幾件事寫了法布爾“迷戀”昆蟲,并寫在預習本子上;第五,輕聲讀文,找找課文中有哪些詞語表達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把它們摘抄到積累本子中;第六,看課本,聽微課讀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批注。這個微課程把預習放在首要位置,因課置異,預習題目具有針對性,預習方式豐富多彩。有了以預習為知識點的微課的牽引,學生預習起來就不會茫然而無所适從,更不會倦怠預習作業而流于形式,真真正正成為預習的主人。

(二)教給閱讀方法,授之以漁

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勢必站在“導”的位置,充當引路人。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中國結》的第三自然段用了大量的新詞來說明中國結是民間藝人的傑作,變化無窮,寓意豐富。顯然,隻有理解段中的關鍵詞語,才能感受中國結的獨特風蘊。為此,我們可以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學習《中國結》第三自然段”為點,設計微課,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或借助圖片,感受“巧妙編結”“巧奪天工”;借助聯系上下文法或聯系生活理解“變化無窮”;運用補充曆史資料法理解“圖騰”;用找近義詞法理解“祥和”與“憧憬”等。這樣的指導,不僅讓學生對中國結有個深入的認識,也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意”“法”雙得,讓學生在閱讀新文本時有章可循,真正落實“授之以漁”。

(三)提高遷移能力,學以緻用

小學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文本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範本。由此,我們可以适切選點,巧借微課,提高學生學以緻用的能力。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信》的第二、三、四、五小節幾乎按照這樣的格式來行文:替 給 寫, (寫信的目的), (寫信的原因)。我們可以捕捉這個共同點,以“争當小詩人——仿《信》第二至五節”為點設計微課,引導學生先在讀中找出這幾節詩是替誰給誰寫信,為什麼寫,寫了什麼;再理出詩歌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尋找語言規律;接着借助圖片,豐富學生的意象,喚起生活體驗;最後,将語言訓練有機地結合,讓學生發揮想象,仿照例句寫詩。這個微課的知識點來源于文本中語言表達的共性模式,有利于學生學一類,仿一類,觸類旁通。相信學生能仿得輕松,練得愉快,寫得精彩。

三依據學情惑疑,精心選點

(一)抓住困惑,雪中送炭

學貴有疑,學貴有惑,學生的疑惑反映的是學習的現狀,不容忽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有“憤”與“悱”急于想要解決問題卻束手無策的時候,微課如雨中送傘,雪中送炭。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大自然的秘密》一文,不少學生不明白“魚貫而出”“結伴而出”“結群而出”這幾個詞在文中能不能調換。由此,可以制作一個以《賞析〈大自然的秘密〉的同義詞之妙》的微課,把帶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請到課件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幼龜放松警惕,由少到多地湧向大海的情景,領悟這三個詞語在表達上的準确性。這樣的選“點”從學生實際出發,抓住困惑,揪住求知的欲望,因材施教,能解燃眉之急,提高對詞語的感悟能力。

(二)扣住争議,降及時雨

争議會激起探究欲望,讓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課堂中常出現有争議的地方,但我們常常會為了趕着完成下一個教學環節而輕描淡寫地帶過,留下學生一連串的歎息,泯滅了他們求知的渴望。倘若扣住這些争議點制成微課,指導辨别,會讓學生如魚得水。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燈光》這篇課文時,有學生說這篇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有學生說用插叙的手法,各持己見。這就是争議點,借此,可以制作一個關于文章叙述順序的微課《如何區别倒叙與插叙》,指導學生先了解什麼是倒叙與插叙,再結合課文《燈光》(倒叙手法)和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的《獻你一束花》(插叙手法)了解倒叙與插叙的不同,初步體會他們的作用。這樣的微課從學生的争議入手,吸引眼球,不僅能保護求知的欲望,又能給學生一個正确的導向。

(三)摁住誤處,對症下藥

真實的教學會因發現錯誤、引導探究、指導糾正而充滿活力。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理解錯誤處或作業中的錯誤,尋醫問藥,對症下藥,能糾正學生的理解偏差,豐富積累。如,在課文朗讀中,經常可以發現學生讀句尾的“啊”字一成不變,這明顯違反了普通話的變調規則。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我們的錯誤》的這首詩一共用四個“啊”字強化了作者情感的表達。教學時,經常可以發現學生在讀這節詩末尾的“啊”字一成不變,忽視了“啊”字的變調規則。為此,設計一個《“啊”的變調規則》的微課,從課文中的三個“啊”字入手,講解“啊”字在末尾音素是“ɑ、o、e、i、v” 時,讀yɑ,如“錯誤是必修的一課啊”; 末尾音素是“u、ɑo” 時,讀wɑ,如“細細研讀啊”;末尾音素是 n時,讀nɑ,如“年輕人啊”;末尾音素是“nɡ” 時,讀nɡɑ,如“把它讀懂啊”。這樣抓住學生易錯點制作微課,能夠集中方向,集中力度,攻堅克難,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C》2015年10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