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閱讀頭條,相信不少人會發現,凡是涉及到關于國内三大運營商的文章,下面的評論有90%以上都是“噴語”,估計很多小夥伴是曾經被某一家運營商“坑”過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營業廳轉悠轉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凡是去運營商營業廳的客戶,有一大半是拉長着臉,很多跟營業員理論:剛繳了錢怎麼就欠費啊,無緣無故又收到什麼收費短信啊,怎麼那麼多騷擾電話啊,強烈要求取消什麼業務啊等等。
相信不少人對自己所使用的套餐似懂非懂,對每月的賬單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反正每月就是稀裡糊塗用了那麼多話費,究竟話費細項到底有多少,每項花了多少錢,似乎就那樣了。小編身在某運營商基層,對大家的疑惑感同身受,對公司,也時時恨鐵不成鋼,然豈非個人所能改變?閑來無事,決定針對手機套餐寫幾篇文章,也能幫助大家搞清楚自己的手機消費,隻要能對大夥有一點點幫助,小編也是知足的啦!
今天起,分幾篇解讀一些經常被聽爛的通信消費術語,包括資費、套餐、合約、功能費、月租等等,這些是搞清楚手機消費的前提,當然,如果你懂得話,就直接忽略不看。
一、什麼是資費?
所謂資費就是通信業務的單價,就像你去餐廳吃飯,每樣菜品都有一個單價。目前通信消費的主要業務包括短信(如0.1元/條)、語音(如0.2元/分鐘)、流量(如0.29元/MB)幾項(彩信已幾乎沒人用,不提了)。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你的消費會按照資費的單價進行計費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的手機消費超級簡單,除了月租費之外,沒有任何其它優惠活動參與,這時候你每消費1條短信、打1分鐘電話、用1M流量,都會按照标準單價計費(除非是你手機消費需求确實少或者你是土豪,否則不建議你以這樣的方式消費);第二種方式是你有套餐(下面解釋),一般套餐内都有贈送的業務量,當你把贈送的業務量用完,超過的業務部分就會按照标準單價計費。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務必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适的套餐為好(注意一定是合适的套餐),這樣比較劃算。
二、什麼是套餐?
套餐這個術語明顯是餐飲業發明的,後面引入到通信消費領域。套餐實際就是一種銷售形式,運營商為了促進業務大規模增長,以套餐形式把業務報裝的更加優惠而向消費者進行營銷推薦。套餐的形式非常非常多,而且有時候我們的消費會是多個套餐疊加。套餐一般也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一套餐,最常見的還是短信套餐、語音套餐、流量套餐,這類套餐都是以固定費用包含固定業務量的方式呈現。例如30元包含2個G流量套餐、10元包含了100分鐘的語音套餐。折算下來,套餐内業務單價要比标準單價低很多。另外一類是綜合套餐,這個是當前最主流的套餐形式,這類套餐内包含了不同業務的組合,例如某運營商88元套餐,内含多少分鐘語音、多少M流量、多少條短信。需要重點呼籲的是,一旦訂購了套餐,就一定要把套餐内的業務量用完,否則就是很不劃算的。
今天先寫這麼多,總結為一句話:不管是2G、3G、4G,還是不久将來的5G,作為普通消費者,一定不要排斥套餐的消費形式,務必選擇一個适合自己的套餐,且訂購套餐後就把套餐内的贈送業務量用完(其實套餐内業務量并非贈送,隻是折算下來業務單價較标準單價低了些)。大家有什麼鼓勵性意見和建議,或者疑問,盡管發表評論,給小編動力,勿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