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漢事件弄得大家戰戰兢兢,多地已經啟動重大突發事件的一級響應,而此事件的主要涉事人員蝙蝠,也被推到了衆人讨伐的風口浪尖之上。
一直以來,蝙蝠就是一個飽受争議的生物。
在國外,蝙蝠常與恐怖故事、鬼屋和吸血鬼聯系在一起,但是在我國,蝙蝠代表着祥和,有一個曆史悠久的諧音梗,蝙蝠的“蝠”和福氣的“福”同音,因此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的符号。
蝙蝠是名副其實的“萬毒始祖”。
衆所周知,我們身邊存在很多緻命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還有20年前的非典病毒,這些疾病傳播快速,死亡率很高,像埃博拉病毒感染後的死亡率高達90%,狂犬病毒病發後的死亡率幾乎是100%。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這些可怕的病毒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曾出現在蝙蝠身上。
蝙蝠的多種特異之處,讓它成為衆多病毒的理想宿主。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近千種的蝙蝠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種,而作為我們的老朋友齧齒類動物(老鼠),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8種。
雖然在攜帶人畜共患病毒的數量上,蝙蝠比不上老鼠等齧齒類動物,但作為和人類接觸較少的蝙蝠來說,這樣的病毒體量,已經非常驚人了。
同樣是病毒,為什麼人類會出現重大疾病甚至死亡,而蝙蝠卻絲毫沒有影響?
蝙蝠“發燒”飛行
蝙蝠是哺乳動物,但因為擁有翅膀,成為唯一一種能夠長時間飛行的哺乳動物。
在長距離飛行的過程中,蝙蝠勢必會提高新陳代謝,從而導緻體溫比一般要高,在40攝氏度左右。
首先,40攝氏度的體溫,對很多病毒來說并不是理想溫度,這時,隻有一些具有進化優勢的病毒才能生存下來;
其次,略高的體溫會引發一系列的免疫保護。
在一般的疾病中,發燒後,我們會想盡辦法退燒來控制體溫,但從生理學上來,發燒是一種增強現有的免疫反應,減少病原體嚴重影響的方式。
這表明飛行相關的體溫波動,可以保護蝙蝠不受感染,就像發燒可以保護哺乳動物一樣。
全天候的免疫反應
新陳代謝增強,産生的代謝物也多,為了防止高代謝的生活方式破壞DNA,蝙蝠進化出了一種複雜的防禦機制。
在哺乳動物中,細胞因子是免疫系統的信号分子,當機體感染後,就會立即做出反應,産生相應的細胞因子。
一般情況下,在沒有病毒感染的時候,有些細胞因子是檢測不到的,但是科學家發現,蝙蝠即使沒有病毒感染的情況下,也能持續表達這種細胞因子。
換句話說,它們的免疫系統不斷增強,保持全天候的抗病毒狀态,健康完全不會受到不利影響。
最後
蝙蝠之所以成為“萬毒始祖”,人類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人類已經開始占領蝙蝠的自然栖息地,增加了與這些動物接觸的風險,再加上蝙蝠通常與數百甚至數千隻同類生活在一起,一旦染病,蝙蝠之間容易傳播。
在馬來西亞,人們将商業養豬場安置在蝙蝠栖息的森林中,從而導緻了首次由豬傳播的尼帕病毒,最終在人類中暴發。
随着人類繼續占領地球上其他叢林,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畜共患病毒的爆發。
今天是武漢,明天又會是哪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