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經典語錄感悟?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一生創作浩如煙海,除詩歌以外的各個文學領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樹他的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不少小說還被搬上銀幕《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其中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尋求自由靈魂的人物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毫無征兆之下抛妻棄子,遠走他鄉開始了瘋狂漫長的繪畫藝術夢之路,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月亮與六便士經典語錄感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一生創作浩如煙海,除詩歌以外的各個文學領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樹。他的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不少小說還被搬上銀幕。《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其中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尋求自由靈魂的人物。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毫無征兆之下抛妻棄子,遠走他鄉開始了瘋狂漫長的繪畫藝術夢之路。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光芒耀眼的月亮,它可以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如遠在天際的月亮,不過想要得到它可謂是難之又難;它也可以是近在遲尺的愛情,即使是飛蛾撲火,易得易滅也心甘情願。
如癡如狂的藝術夢—天上月小說的男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本是芸芸衆生中最普通的一個人,他的身份是丈夫、爸爸和證券經紀人,他和我們每個人一樣被社會賦予的這些身份綁架着,被身不由己的生活支配着。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不僅擡頭看見了月亮,他還甩掉了所有的身份與束縛,奮不顧身地踏進了内心召喚的藝術夢想中。他不再關心妻子和孩子,不屑與社會發生任何關系,盡管他沒有繪畫基礎,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盡管生活日漸窘迫,幾次險些因饑餓和疾病而死,但是所有的這些他都不在乎,他隻想要畫畫,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紮”。
所以即使思特裡克蘭德貧困潦倒,四處流浪,但他仍舊是快樂發光的,就如他人對他的評價:“那個怪人一點也不覺得苦,每天開心的像個蛐蛐一樣活蹦亂跳”。和“他的雙眼内有一種奇妙的光輝在閃爍,好像看到了一種可以将他的靈魂點燃的東西一樣”。
其實思特裡克蘭德的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可以用“生命的自主性”來解釋,即任何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件痛苦的事,隻要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自己願意承擔,事情就能夠變得簡單快樂,那就是一種幸福,個人的身心也會變得比較健康。
所以即使是遠在天際的月亮,即使追求理想的路途多麼黑暗孤寂,思特裡克蘭德也甘之如饴。因為畫畫是他不計任何後果的選擇,是他用生命在熱愛着的東西。當然最終他不僅成功摘得了月亮,還得到了整片星空:他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注入絢爛的畫布中。
飛蛾撲火的愛情—水中月勃朗什明知思特裡克蘭德極不可靠,愛上他就是踏上一條不歸路,但是她還是心甘情願的去冒險,不顧一切的去得到這種鏡花水月的愛情。
愛情的通病是——神魂颠倒,自我陶醉。對于勃朗什來說,不管是愛她寵她的施特略夫,還是溫馨平靜的家庭生活,這些就如滿地的毫不起眼的六便士,她不想要。她渴望的是釋放長久以來被壓抑的情感之下的難以滿足的天性,所以當思特裡克蘭德激起她沖動的熱情和欲望的火焰後,她不顧一切的甩開妻子、貞潔女子這些所謂的社會身份,脫去一層一層聖潔的衣服,跳進了欲望的深淵,即使深淵中的月亮一觸即碎她也決不回頭。
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這種眼裡隻有愛情,隻有欲望,沒有道德,沒有責任心的女人以死收場是咎由自取,但是對于勃朗什來說,世俗的眼光毫無意義,她不願意在死水般的生活中孤寂終老,滾燙難得的愛情才是内心所求,即使飛蛾撲火,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勃朗什的行為屬于一種“禁果效應”。“禁果”指的是伊甸園裡的蘋果。說到禁果和伊甸園,大家對于亞當與夏娃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亞當和夏娃偷食了伊甸園的禁果後被耶和華逐出了伊甸園。但是讓人困惑的是亞當和夏娃為什麼會渴望吃蘋果呢?馬克·吐溫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當初被上帝禁止的是那條蛇,那麼他們想吃的可能就是蛇”。
心理學大量的研究表明,周圍的未知事物和神秘事物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刺激性,而出于反動心理,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轉移到這些事物上,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
從小說中我們得知思特裡克蘭德自始至終都未曾勾引過勃朗什,也未曾說過什麼動人的情話,但正是他身上所特有的野性魅力和無法觸摸的神秘性讓勃朗什心甘情願的搭上自己舒适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去獲得一心向往的水中月。
拼力捍衛的虛僞—帶着面具的月亮思特裡克蘭德太太出身于英國世家,善于結交社會名流,她舉手投足都顯露出上流社會女性所具有的端莊典雅。她把家務安排和睦體面,讓人羨慕。但是她一點都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她認為思特裡克蘭德一點文學修養也沒有,是一個十足的小市民,不過這些她都不在乎,她隻在意自己能否順利遊走于上流社會,隻要生活體面就行。
所以當丈夫的出走破壞了她苦心經營的安樂窩,觸碰到她生存的底線時,她立馬一改往日的溫柔賢淑,變得刻薄無情。
對于思特裡克蘭德太太來說,名譽與地位就是她一直拼力捍衛的光芒耀眼的月亮,隻可惜她心中所謂的月亮如同她本人一樣帶着僞善的面具,背後卻是滿布惡毒與虛僞,刻薄與無情。
而為了博得大衆的同情和憐憫,為了維持自己在上流社會的地位,為了增加自己的名望,思特裡克蘭德太太四處宣揚丈夫與人私奔的假象。當然這樣的流言也取得了大衆良好的回應。
其實思特裡克蘭德太太所做的一切在心理學上解釋為“自我辯護偏見”。
自我辯護偏見是指歸因過程中存在的一種非理性的偏見,或稱防禦性歸因。人們往往把積極的結果歸因于内在原因,而把消極的結果推诿于外在因素。這種偏見出自于人們自尊的需要,也稱為動機性偏見。
這讓我想起了徐志摩與張幼儀的離婚,衆所周知,徐志摩之所以逼張幼儀離婚是為了恢複自由之身好順利追求林徽因,但徐志摩為自己離婚找的理由是:“為了争取真生命、真幸福、真戀愛。而且要張幼儀跟他一樣,本着‘改良社會’與‘造福人類’之心,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
此外,徐志摩還談起和張幼儀的離婚是因為兩人沒有共同語言,沒有感情,張幼儀是“土包子”等,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自我辯護偏見,用意就是找一些理由來說服自己和他人,從而合理化他對張幼儀的傷害。
同樣思特裡克蘭德太太憎恨思特裡克蘭德為了理想抛棄她們,她散布丈夫被女人色誘的謊言來維護自尊,她靠虛假的眼淚和悲痛來博得大家的同情與關照,她為自己的不幸遭遇做着無聲無力的自我辯護,雖然最後她依靠自欺欺人和自我掩飾赢得了名望和地位,也成功的貶低了丈夫和他的罪有應得。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自利和涼薄。
結語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隻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号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因此我們隻能孤獨地行走,盡管身體互相依傍卻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為别人所了解。——毛姆
伏爾泰曾說過:“在這世上到處擠滿了人,卻沒有一個值得我們與之交談”。的确,想要找到一個靈魂共鳴的人很難,就如小說中,對于抛妻棄子追求理想的已到中年的思特裡克蘭德,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可惡的,是一個愚蠢的混蛋,就連枕邊人思特裡克蘭德太太都不認可丈夫的所作所為,甚至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他。
同樣,對于勃朗什瘋狂的迷戀思特裡克蘭德的愛情,作為丈夫的施特略夫也深惑不解,他不明白自己如此深愛勃朗什卻還是留不住她的心,自己竟然比不上窮苦潦倒的思特裡克蘭德。
但是即使在世上都找不到一個心有靈犀之人又有什麼關系呢,隻要我們認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心中那輪明月,隻管放手去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