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腳冰涼,不一定是受了寒,走路腿疼,不一定是關節炎,這些都可能在提醒您下肢血管出了問題,這份下肢動脈血管說明書請認真閱讀。
危險的下肢動脈閉塞
下肢動脈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95%以上的下肢動脈狹窄是由動脈硬化導緻的。
下肢動脈閉塞,病變肢體血液供應不足,最終可導緻肢體缺血壞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下肢動脈的使用禁忌
下肢動脈閉塞是由動脈硬化引起,所以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會引發下肢動脈病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煙,會導緻血管内皮損傷,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沉澱在血管内皮受損部位,進而啟動動脈硬化的進程。
45歲以後,人的血管開始逐漸老化。年齡超過75歲,有15%-20%的幾率患下肢動脈狹窄甚至閉塞。
一般下肢動脈狹窄的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是糖尿病會大大增加女性發生下肢動脈狹窄的風險。
下肢動脈的故障判斷
下肢動脈堵塞50%以下,患者通常會出現腿腳涼的症狀。不僅患者感覺涼,摸起來也是涼的。
專家提示:下肢動脈狹窄患者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嚴重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皮膚感知能力下降,泡腳可能會燙傷。
下肢動脈堵塞50%-70%,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也就是間斷性出現腿腳一瘸一拐。不能連續步行500米,就有下肢動脈狹窄的風險。下肢動脈堵塞超過80%,患者會出現靜息痛。步行距離50米以内,甚至休息的時候,出現腿腳涼、疼痛的症狀,可能合并腦梗或心梗,危及生命。
下肢動脈這樣維修和保養
下肢動脈B超
年齡超過45歲,需每年做一次下肢動脈B超。這項檢查無創、方便,可反複。有家族史,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如果還吸煙,最好每半年做一次下肢動脈B超。
腔内介入手術可解決下肢動脈狹窄的問題。
(CCTV健康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