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甯父母。
1、污,之前很多注釋家都将此處的污注釋為去污、洗滌,與後面的浣同義。我認為這錯得離譜。究其因,是他們并不理解薄的含義,或者錯誤理解了薄的含義。比如,有的人将薄理解為語氣詞,無實際意義,有的人将薄理解為不,否定詞。這都是極端錯誤的。之前講了:薄=甫,意思是剛剛、剛才,即表示時間的連續,也可以用作連詞,與英文的As、as soon as相當。
那麼,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這句話的意思是:衣服一穿髒,我就趕緊洗了。表示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從學校或老師那裡學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結合前面第一阙關于“集于灌木”的注釋,加強了我的判斷:這首詩是一首兒歌,不僅用來兒童學說話、學寫字,還用來教導一些基本的禮儀和生活技能。
很多注釋者之所以理解錯,還有一個原因:把私=内衣、衣=外衣兩個字理解為并列關系,其實我認為,這裡統稱為衣服,隻是為了詩歌押韻,避免用同一個字,所以區分開來,把一個字拆成兩個字寫,都表達相同的意思:我的衣服一髒,我就趕緊洗了。這類似現代詩歌:你是我的太陽,你是我的光。其實太陽、光都表達一個意思。
3、害,多數注家将其釋讀為曷、何,将這句害浣害否加了問号,搞成反問句:害浣害否=曷浣曷否?=何浣何否?意思是,哪些衣服該洗,哪些衣服不該洗?
我認為這是錯的。雖然害古音cu,與何、曷古音确實相同或相似,但這裡用作反問句或疑問句,顯然是錯的,這首詩首先是一個兒歌,教育兒童說話、寫字、禮儀、自理能力等。這些洗衣服的行為都是學校、老師教的,都是應該自己會的,這樣表現一番,回去報告父母,自己學業有成!用反問句合适嗎?
其實,從古音發展的軌迹開,害=或。分析如下,害-瞎-轄xia,古音cu,x來自上古輔音c(g),ia或ie雙元音來自上古元音o、u,所以害的古音是cu(gu),但發展到現代漢語,害hai變成了h輔音、i元音。輔音從c-->h,這個好理解,隻是一個輔音顎化,h輔音仍然歸屬于c輔音組。但元音的變化u-->i比較難理解,但這也是符合周音理論的一個子理論:i o二象性。也就是說,個别字的元音,從上古到現在,有的從o、u元音變成現代的i元音,有的從上古i元音變成現在的o、u元音,有的來回變了幾次,比如有、又、右。見: 有上古音di或ti ; 有窮國、有熊國的“有”是什麼意思? ; 手又右有友的同源與音變考 ;
而或,甲骨文或=口 戈,無論口、戈,古音均為co(go),雖然現代漢語或huo,仍然是o元音,h輔音也與上古c輔音相差無幾,僅僅是發生了顎化,但在上古、孔子年代,或、國、域都是i元音,而非o、u元音,這從詩經三百篇中會找到大量驗證。但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或、國、域的元音已經轉變為o、u元音,類似于現代漢語。現在僅存的痕迹是,一些方言中,或讀作huai,國讀作guai,仍然是i元音(ai元音是i元音的一種變體)。
或的甲骨文=口 戈
那麼從上面可以看到,害、或的輔音都從c-->h,元音都從o、u-->i,這個過程是一緻的,因為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句詩的害=或的假借字,也即:害浣害否=或浣或否,指的是一會兒洗衣服,一會兒不洗,有的洗有的不洗,時而洗時而不洗,而非什麼反問句、疑問句!
3、歸甯父母,雖然很多先輩注家将歸甯父母注釋為回家見父母,但歸=回家,甯是什麼?曆來沒有搞清楚、我認為甯=見的假借字。為何?
甲骨文甯=皿(碗) 丁。丁為聲符,古音為ding,現代讀音ning,鼻音不變,輔音d-->n也是符合周音理論的,n輔音的來源确實有一部分來自上古d輔音。
甲骨文甯=皿 丁。金文時代加了寶蓋頭,表示房屋、家室,指的是家裡有飯吃,安甯的生活。
以前分析和破解白狼歌時,就提到,漢朝時匈奴人将見字讀作dong、tong,也是d輔音,鼻音。雖然,見的甲骨文=目 人,而人可能是聲符,根據周音理論,可拟訂為cing,屬于c輔音,但根據商音理論,在周代商之際,大量c輔音演變為d輔音,所以見後來讀作ding、dong也是可以理解的。見: 見的輔音c-d之别 ; 白狼歌本字考 ; 白狼歌破譯1遠夷樂德歌詩 ; 白狼歌破譯2遠夷慕德歌詩 ; 白狼歌破譯3遠夷樂德歌詩 ;
甲骨文見=目 人,一般古文字學家認為人不是聲符,我認為屬于聲符。以為古今音差别太大了,不僅元音變了,輔音也變了。比如,越南盾,盾其實就是錢的上古音。dong-->qian(ts'ian、cian),其中d--> ts'、c、q,ong-->ia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