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李白,好像不能不提他的《蜀道難》這首詩對于他來說,是創作生涯中的高标。是四十年人生磨砺的感歎。這首詩大約是天寶(唐玄宗年後,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也因為這首詩被在朝為官的賀知章稱為"谪仙人"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後人研究認為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自己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不得志的生活經曆和懷才不遇的憤懑。
一個豪放不羁的詩仙李白,不應該陷入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失意感歎之中。
在他早年曾經有一句豪情萬丈的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寫出了李白對做官的願望,雖然這是李白中年所作,不過豪放之意依然是清晰可見,
那麼李白第一次出門遊曆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渡荊門送别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内遊覽。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裡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這首是第一次離家遠遊時所作。他人生的前二十五年一直生活蜀地,李白這次出蜀,乘船順水路遠行,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
首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直接就交代了自己這次出遊的路途和目的地。這時候的詩人正值青春年輕,乘船而下,何等的意氣風發,豪情萬丈。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沿途風景變化多端,聳如雲霄的崇山峻嶺,逐漸隐退,視野的前方已是平原曠野,一個"随"字把沿途的景物變成了一幅流動的畫面,作者縱情觀賞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視域頓然開闊,别是一番景色。
不論是起伏的山巒,還是平坦的原野;不論是浩蕩的長江,還是遼遠的荒原。作者的視野是如此闊大,這正反映出年青時的詩人,胸懷天下的氣度。
頸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長江流過荊門,流速減緩,江面變得平靜,恰值天朗月圓之夜,詩人站在船上俯視江面,明朗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明鏡似的。白天,仰望遠方,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
這一聯中,以水中明月如圓鏡來襯托江水的平靜,以天上的雲彩構成海市蜃樓來襯托江岸的開闊和天空的高遠。颔頸兩聯,詩人通過自己的遠遊感受,為我們展現了由蜀地到楚國一路上绮麗壯觀的風光,體現出來詩人浪漫主義的氣息,面對這壯闊的大地,看着這流經故鄉的江水,詩人不僅起了思鄉之情。
尾聯,"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意思是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裡送我遠行。詩人從小随父親生活在蜀地,二十五歲才第一次出門遠遊,初次離别,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不舍呢?但詩人非常巧妙的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轉化到故鄉水的身上,不明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意,萬裡送我遠行,把江水拟人化,卻巧妙的表達出自己對故鄉的無限情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