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位于江蘇省西北部,四省七縣交界,西靠中原,北抵鄒魯。因近孔孟之鄉,自古沐儒風,重禮節。特别表現在農村的喪事上,至今還保留着許多古老傳統的祭奠禮儀,今天聊一聊大禮二十四拜,因在喪葬事上是基本必行的祭奠方式,所有對于豐縣男子來講也是一項必備的技能。
二十四拜禮又稱“大禮”主要用于祭奠活動,這是中國古代禮節中較為隆重的儀式,因為過于繁瑣,占用時間較長,現在流行的地方不是很多了,但在豫東,魯西南,皖北,徐州等地區的喪葬祭拜禮儀上還有所保留。俗話說“三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就二十四拜而言,每個地區的拜法都有所不同,豐縣縣北和縣南也有所差異,本人就針對自己的家鄉豐縣東南部的二十四拜拜法,做一下簡單介紹。
二十四拜是叩拜禮的一種,顧名思義叩拜禮就是由叩和拜組成。叩即磕頭,拜即作揖。
揖禮:稱為作揖。行禮人站立,腳跟并攏呈外八字形,兩臂自然下垂,目平視;行禮時,腰彎曲向前,雙手手指微屈,二食指、大拇指節靠攏,從膝下前合攏提起,腰慢慢直立,雙手随之慢舉與雙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臍部,雙手分開貼褲腿縫。如此反複,可行多次。
跪禮:俗稱“磕頭”。行禮人雙腿彎曲,雙膝着地(稱為跪),腰挺直,目平視,雙手自然下垂;磕頭時,雙手手指伸開相向執地,腰彎曲,頭磕向地面。每磕完一個頭,腰直起如開始狀,如此反複多次。
二十四拜大緻分為“剪子股”和“前七後八中九拜”,“剪子股”又稱“懶二十四拜”;“前七後八中九拜”又稱“文王二十四拜”據說是周文王傳下來的,是周禮,是正宗的大禮。
現在基本上行“剪子股”禮,這套禮儀短則十分鐘,長則可以行一小時。此為大禮,一般是閨女婿和女方的娘家親戚行此禮,也是祭祀、拜奠的重頭戲。行此禮的時候,不可慌張、不可行錯、不可散漫,要把握好順序、節奏。磕頭、起身中間耗費的時間要差不多,行的時候要嚴肅莊重,給人一種老成穩重的感覺。要是二十四拜行差了、出洋相了,那是真丢人啦!
聽到大老執報:“XX莊的客燒紙,鳴炮奏樂!”時,一行人開始從大門外走進靈棚,在供桌的正前方站穩。一人在前主行禮,站在衆人前面,供桌正中間,面對供桌;衆人在主行禮人的後邊随行禮。
如果伴行禮的人群中有長輩,主行禮者須先轉身向後面對衆人彎腰作揖,然後轉身面對供桌,大家一起作揖。伴行禮的人作揖後叩頭跪直,主行禮者作揖後開始準備行禮。
第一次:主行禮者先跪地連續磕三個頭。有的是磕完一個後不起身,跪直後直接再磕下一個;有的是磕完一個頭後,每次都站起來作揖後再跪下磕頭。
第二次:主行禮者磕完三個頭後起身,向前走三步居中站立,如第一次那樣作揖跪地磕三個頭。
第三次:主行禮者接着站起來向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來敬第一次香,敬好香後不起身再磕一個頭。
第四次:主行禮者敬完第一次香後,就朝着供桌的左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頭般齊的橫向水平線上,如第一次那樣,作揖跪地再磕三個頭。
第五次:主行禮者往自身的左前方前進三步,至中間第二次磕頭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個頭。
第六次:主行禮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來敬第二次香,敬好香後不起身再磕一個頭。
第七次:主行禮者敬完第二次香後,就朝着供桌的右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頭般齊的橫向水平線上,如第一次那樣,作揖跪地再磕三個頭。
第八次:主行禮者往自身的右前方前進三步,至中間第二次磕頭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個頭。
第九次:主行禮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來敬第三次香,敬好香後不起身再磕一個頭。
第十次:主行禮者敬完第三次香後,回到第一次跪地磕頭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個頭。最重要的是磕最後一個頭的時候,要向後面的同伴打個招呼,大家一起磕頭起身、行禮作揖。
第11次:作揖後,大家以右手掩面嚎啕哭泣,哭喊着對死者的稱呼往自身的右前方走,進靈屋吊唁,至此禮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