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性别,很多人腦海裡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不就是男女之分?
我們在填寫各種表格的時候,在性别一欄隻能選擇“男”或者“女”;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标識都隻是區分為男性和女性;說到性别,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說得最多的也是男女之分。
“人類的性别隻有男女之分”這樣的認知,在人們的腦中根深蒂固。
男女性别如何而來?處在21世紀,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存在,不少人都誤以為生男生女是由女性決定的,甚至以此責備女性“肚子不争氣”,沒生出合乎個人期待的男孩,其實不然。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類性别取決于與女性卵子結合的精子類型,換句話說,在性别的問題上,男性才是主導者。
正常人群有23對染色體(即46條染色體),其中隻有一對性染色體,即男性的XY染色體和女性的XX染色體。
當頭部較小、呈橢圓形的Y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XY染色體時,性别表達為“男性”;當頭部較大、呈現圓形的X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XX染色體時,性别表達為“女性”。
在染色體正常配對、受精卵發育正常情況下,人類性别就區分為男性和女性。生活中我們判斷性别的依據也很簡單:根據外生殖器官的形狀來判斷和決定生理性别。然而,性别并非僅有男女之分,實際情況可能會刷新你的認知。
人類性别并非隻有男女之分如今,網絡上關于性别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雙性人”、“間性人”、“順性人”、“酷兒性别”、“流性人”、“跨性别”、“女變男”等,人們經常提到的、也比較常見的是“雙性人”。
所謂“雙性人”,是指那些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器官(“雌雄同體”)的人群,比如某個人同時出現乳房和胡子。
2009年,柏林世界田徑錦标賽女子800米金牌得主卡斯特爾·塞門亞就是“雙性人”,在“她”之前,運動賽場上,有因為比正常女性多一條染色體被禁以女運動員身份參賽的;有因為性别疑問被剝奪比賽獎牌的。
卡斯特爾·塞門亞
雙性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讓性别一度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而近年來,關于性别類的報道不斷,比如“夫妻婚後多年不孕,檢查後丈夫竟是女兒身?”或者“婚後數年發現妻子是男的。”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女兒身”,從外形上看,和正常男性并無二緻,擁有男性的外生殖器官,長着胡須,說話聲音渾厚有磁性。
而“男妻子”,實際上也膚色白皙,女性的性器官、乳房等均具備,單從外表來說,都無法将她們與男性身份挂鈎,但從基因測試來看,卻是男性基因型。
科學家通過高倍數顯微鏡、細胞生化分析儀等先進儀器研究發現,人類體内其實深藏有性别決定基因,這是用肉眼無法判斷的,這些基因導緻了許多奇異的性别現象。
除了我們公認的男女性别之分,還包括有半男半女、似男非男、似女非女等各類性别。
人類為何會出現多種性别?據統計,人類的性别多達112種。人類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性别呢?其實影響人類性别表達的因素有很多:
人類有23對染色體,1至22号為常染色體,最後一對則為表現性别的染色體XY或XX。正常配對情況下,數目依然是23對,共計46條染色體。
然而,人體細胞分裂過程中可能有偶發性的分裂不全或者丢失現象,從而造成染色體配對的錯亂。
比如有的人群就比正常人多了一條染色體,最後一對染色體成了XXY或XXX。
前者外形似男,實則睾丸與精子缺失,男性該有的第二性征沒有出現,卻有女性的第二性征,較為典型的是不長胡須、聲音纖細如女性、乳房發育;後者外形為女性,實際上沒有月經,無法生育後代。
科學研究表明,性腺發育過程中,當性腺形成男性睾丸時,所分泌出的睾丸激素對雄性生殖導管的發育有支持作用,而對子宮和輸卵管有抑制生長作用。
反之,當性腺形成女性卵巢時,所産生的雌激素會相應促進子女性生殖系統的發育,迫使男性生殖系統萎縮消失。
人體生理結構形成關鍵期,正好又遇上激素水平發生較大變化,傳出了錯誤信号,就可能使得本來攜帶XY染色體的男性呈現明顯的女性特征,而攜帶XX染色體的女性朝向男性化方向發展。
科學家發現,Y染色體上有決定性腺發育為雄性的隐性基因,當這一基因轉移到了X染色體上,一方面會造成Y染色體本身缺失該隐性基因,出現攜帶XY染色體的女性,另一方面,X染色體攜帶上可使性别分化為雄性的隐性基因,出現攜帶XX染色體的男性。
關于性别的形成非常複雜,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除了已經過科學驗證了解到的情況外,可能還存在其它未知的影響因素,醫學上有不同的解釋,還需等待未來有更多新的探索和發現。
有時候,性别的判定也不能直接通過外生殖器官的構造簡單判定,刨除掉生理上的性别差異,心理上仍有多種多樣的性别類型。
有些男性覺得自己是女的,在穿着打扮以及行為舉止上也更多地向女性靠攏;有的極度排斥自己的性别,厭惡社會對男性或女性群體的某些評價,甚至不惜采取醫學手段轉變性别。
無論如何,社會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關于性别文化,人們也該有更多新的認識。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