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15課自相矛盾的意思?寓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它篇幅短小,語言精煉,常常借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啟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年級語文15課自相矛盾的意思?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寓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它篇幅短小,語言精煉,常常借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的學生,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韓非子》。
二、會寫的字矛(máo)、盾(dùn)、譽(yù)
吾(wú)、弗(fú)、夫(fú)
三、課文内容(一)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曰:“吾(wú)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注釋
1、有鬻(yù)盾與矛者
[鬻]賣。
2、譽之曰
[譽]稱贊。這裡是誇耀的意思。
[之]代詞,指盾。
[曰]說。
3、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吾]我。
[堅]堅固。
[莫]沒有什麼。
[陷]刺破。
4、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其]他的。
[利]鋒利。
5、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的人。
[以]用。
[子]你。
[之]的。
[何如]怎麼樣。
6、其人弗能應也
[其人]這個人。
[弗]不。
[應]回答。
7、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發議論。
[同世而立]同時存在。立,存在。
(三)譯文
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誇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麼東西能刺破它。”(這個人)又誇耀他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沒有它刺不破的東西。”有的人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樣呢?”這個人回答不上來。什麼矛都無法穿透的盾和什麼盾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四)探究問題
楚國人說的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為什麼“弗能應”?
答:他在誇耀盾很堅固時,忽略了矛的鋒利;而在誇耀矛很鋒利時,又忽略了盾的堅固,因而自己說的話前後抵觸,以至于最後自己無言以對。
(五)中心
課文寫的是一個賣矛和盾的楚國人由于過分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而不能自圓其說的故事,告訴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考慮周全,不要言過其實,前後抵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