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譯整理?《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初中文言文翻譯整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将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 陳太丘和朋友約定時間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過了正午友人還沒有來,陳太丘不再等候離開了,離開後沒多久友人才到。元方當時年齡隻有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就問元方:“您父親在麼?”(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沒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約好一起出行,自己卻丢下别人自己離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親約好正午見。正午時您還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徑直走向家門,沒有再回頭看那個無禮的人。
《論語》十二章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 子曰:“ 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 1. 孔子說:“學了(知識)又按時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3.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随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矩。
4.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2. 孔子說:“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隻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6. 孔子說:“顔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箪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顔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顔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 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8.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邊感歎道:“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曹操 翻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秋風飒飒,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産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翻譯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挂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着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翻譯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莺争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缤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天淨沙·秋思》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在天涯。
翻譯 黃昏,枯藤纏繞着的老樹,烏鴉在哀鳴;潺潺流水,小橋旁邊,呈現幾戶人家;嗍嗍西風,荒涼古道,疲憊不堪的瘦馬馱着我蹒跚前行。夕陽已經落下,我這個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鄉思親之情,簡直要肝腸俱斷了。
《雖有嘉肴》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翻譯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钯,尋十餘裡,無迹。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衆服為确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欤? 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裡,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曆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着水流流到下遊。于是劃着幾隻小船,拉着鐵耙,尋找了十多裡,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迹。
一位學者在寺廟裡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着河流尋找石獸,不是瘋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确的結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丢失在河裡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遊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裡。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遊尋找石獸,本來就瘋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瘋嗎?”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為衆人而已耶? 翻譯 金溪縣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紙、墨、筆、硯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很詫異,從鄰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的意思是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這件事)感到奇怪,漸漸地,(同縣的人)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父親,(有的人)花錢請方仲永作詩。他的父親以此認為有利可圖,每天拉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也已經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随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了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他寫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遠勝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常人,是因為他受到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木蘭詩》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譯 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傳出,木蘭對着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隻聽見木蘭在歎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征兵,那麼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隻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隻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裡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铠甲。将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裡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對着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着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
翻譯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隻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曆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别。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衆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亵事。夫呓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夫令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夫起溺,婦亦抱兒起溺。床上又一大兒醒,狺狺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床聲,夫叱大兒聲,溺瓶中聲,溺桶中聲,一齊湊發,衆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也。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翻譯 京城裡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屏風,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内,裡面隻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隻聽得屏風裡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
聽到遠遠的巷子裡一陣狗叫聲,随即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着哈欠,伸着懶腰,她丈夫說着夢話。緊接着小孩子醒了,大聲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婦人拍着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裡含着乳頭啼哭,婦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嗚嗚地哼唱着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
唠唠叨叨地說個不停。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嗚嗚哼唱的聲音,小孩子含着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着頭看,微笑着,暗暗贊歎着,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拍一會兒停一會兒。隐隐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客人們聽到這裡,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漸漸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起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妻子也起身大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兒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着劈裡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着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件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各種聲音,應有盡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吓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争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都消失。撤掉屏風一看裡面,仍隻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複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賣完了,隻有剩下的骨頭,半路上,有兩隻狼緊跟着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了,就把骨頭扔給它們。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隻狼仍然跟着。屠戶又朝狼扔骨頭,後得到骨頭的那隻雖然停了下來,但先前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仍然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後面受到狼的攻擊。他往旁邊看見野地裡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禾堆積在麥場當中,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就跑過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對着屠戶。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另外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面前。過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走開,轉身看看柴草堆後面,發現一隻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鑽洞進去,以便從背後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進去了一半,隻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它的大腿,也殺死了它。屠戶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騙對手。
狼也夠狡猾了,但是一會兒兩隻狼都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有多少呢?隻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