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18:45

中國曆史上的文人千千萬,能讓許多人都念念不忘的,或許也就那麼幾個人,詩裡的李白如仙人臨凡,留下無數如“手可摘星辰,恐驚天上人”的絕世佳句,天馬行空的自信人生,詞裡的辛棄疾,留下衆多“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英雄豪邁,而作為文人的蘇轼正是那種隻愛安邦定國,不愛虛華浮名的國士,雖然一生忐忑,但是在落難時,也有《赤壁賦》這樣的名篇來鼓舞自己。

羽化而登仙

生活中最為難得的就是悠閑自得,陶淵明曾經說自己喜歡田園的生活,于是寫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蘇轼心有大志,被貶黃州以後,做了一個不疼不癢的團練副使,内心有志難伸,才會發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歎。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1

蘇轼雖然也很豁達,終究是一個凡人,放不下内心的抱負,想想越國的範蠡,能扶越王勾踐滅吳,也能放下高官厚祿及時隐退到回歸山野,能實現抱負也能全身而退,可知蘇轼内心該是多抑郁,在上升時被人誣陷,在即将走上更高舞台時,卻跌落谷底,如今隻能做一個半仙遊蕩江湖,真的是無奈又可笑。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2

奸雄夢斷

在江渚漁樵之上,喝着小酒的蘇轼開始恍惚,聽着那哀怨的曲子,想起曹操曾經率軍征讨東吳和荊州,雖然也是“旌旗蔽空,骊酒臨江,橫槊賦詩”,最終也铩羽而歸,這人生就應該“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自己就算很渺小,也應該活出最美的自我。

就連曹操那樣曾在北方馬踏連營,揮鞭一統北方的人,也會在小小的赤壁被人以火燒打敗,那就是時機未到,一個人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實力和能力,也需要一個機會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後來曹操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大量的開展屯田,為曹魏最終的一統江山,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任何一個人成功,不僅要自己有實力,還要有機遇。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3

蘇轼内心雖然不願意放棄,但是曆史的可貴可以讓人得到一定的借鑒,蘇轼知道自己不能實現抱負,或許就是時機未到,應該努力的讓自己充實起來就好。

逝者如斯

這世上的許多東西,還是不要強求得好,一個人要足夠的努力,能做到“盡人事”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隻求所作所為對得起天地和自己的良心就挺好。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4

人該有夢想,但是夢想有時候不會等着你自己就實現,蘇轼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世事變幻莫測,在不能你成功的時候,隻要努力地充實自己就好,機會總會再次出現的。

想想也是,許多大志難伸的人或許就是生不逢時吧!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在百日維新之中,譚嗣同他們的失敗,讓譚嗣同産生了為理想獻身的想法,最終成為了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或許應該逃走的。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5

與子所共适

蘇轼在黃州時,深深地感受到了那時的北宋,不是他以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縱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現在也是無所作為的,隻能趁着這個機會好好的充實自己就好。

蘇轼安慰自己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此情此景,不如做一個好好的遊山的看客,即使内心憂愁,也應該是苦中作樂,與山水為伴。

蘇轼寫赤壁賦的人生哲理(蘇轼低谷時的名篇赤壁賦)6

田氏代齊就是因為多少年裡,田完的後人能夠在姜氏齊國的内部,逐漸的羽翼豐滿,一步步走向權力的頂峰,最後完成取代,建立屬于田氏的齊國,在你沒有能力完成一切的時候,很好的共處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結語

任何人成功,都需要付出屬于自己的拼搏,而在一切沒有走向更好的同時,最好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變得充實起來,生活裡不僅僅隻有苟且,還有美好和幸福,在你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往後的每一步都是在向上前進,誰的未來不是靠着堅韌和拼搏完成的逆襲,隻要自己不抛棄自己,你就不會被時代所抛棄,這就是最大的現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