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2點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縣發生6.8級地震。成都、重慶等地均有較為明顯的震感。截至5日23時地震已造成46人遇難。可能很多人在心痛之餘都會思考我們能否像預報天氣一樣預報地震呢?如果我們能在事先就知道地震的發生就能提前進行安置疏散從而把損失降低到最小。這當然反映了廣大人民群衆一種良好的願望,但迄今為止地震預報在世界範圍内都仍是一道未能完全克服的難題。
地球表面覆蓋着不變形且堅固的闆塊(地殼)。全球的陸地與海洋分為太平洋闆塊、亞歐闆塊、非洲闆塊、美洲闆塊、印度洋闆塊、南極洲闆塊這六大自然地理闆塊。闆塊與闆塊之間在相互運動的過程中擠壓碰撞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造成闆塊邊沿及闆塊内部産生錯動和破裂。這種由于闆塊運動所釋放的能量産生的地質現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震。全球每年大約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平均下來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足以令人頭皮發麻的數字,可實際上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并不會對人類正常的生産生活造成破壞。地球上各大闆塊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運動,所以地震作為一種地質現象其實每天都在發生。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是人們所感覺不到的:一般将小于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1級到3級之間的地震被稱為弱震或微震。事實上3級以下的地震通常是不容易被人覺察的。
3級到4.5級之間的地震被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通常能被人感覺到,但一般不會對人們正常的生産生活造成破壞。4.5級到6級之間的地震稱為中強震。這種地震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性,但破壞程度輕重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6至7級地震被稱為強震。7到8級地震稱為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就是裡氏7.8級;2010年的玉樹地震最高震級為7.1級;2013年的雅安地震為7.0級;2017年的九寨溝地震為7.0級。
8級以及8級以上的地震被稱為巨大地震——這種巨大地震的典型例子有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3·11地震。地球上每年所發生的地震中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人類與地震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在過去的數千年間人類根據經驗總結出了一些地震發生前可能出現的征兆。事實上我國早在元代就出現了通過觀測地面上宏觀異常現象的“觀地測震”。
明天啟六年(1626年)北京等地接連發生強震。當時意大利耶稣會傳教士龍華民印發地震普及讀物《地震解》列舉了水象異常、光象異常、氣象異常等6種地震前的征兆。清代的《銀川小志》中則記載:“如井水忽渾濁,炮聲散長,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若秋多雨水,冬時未有不震者”。從這些記載以及一些農村地區老一輩人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井水混雜、氣象異常以及貓、狗、鳥、蛇、鼠等動物異常反應都可能是地震發生的前兆。
遺憾的是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還無法确認這些現象與地震的發生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這些現象的出現有可能是地震發生的前兆,但也同樣可能是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就比如你去觀測動物的異常反應怎麼能确定是因為它感知到了地震即将發生還是因為它自己身體不舒服呢?地震發生前确實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異常征兆,但卻沒辦法僅憑這些征兆就能準确預報地震是否會發生。我們人類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是不如動物那麼敏感的。
我們人類不是生活在野生的自然狀态。這就導緻我們對自然環境的感知能力遠不及動物。通常情況下人們是感覺不到地震的,所以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就曾發明過預測地震的地動儀。如今世界上運轉着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着地震的動向,但以我們人類目前的技術手段還無法穿透厚實的岩層直接觀測地球内部發生的變化。
所謂地震預報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預測未來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大小。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可以将地震預報分為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對十年以後的破壞型地震預報叫長期預報;兩年以後的叫中期預報;三個月以後的叫短期預報;十天左右以後的叫臨震預報。越是短期預報越難以做到精準。這可不是我們一個國家所存在的問題,而是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準确預測地震的到來。
盡管我國地震學家成功預報過如1975年海城地震等少量破壞性地震,然而這些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其實都充滿了各種偶然巧合的因素。迄今為止地震預報仍是國際地震科學尚未解決的難題。一個容易被與地震預報混淆的概念是地震預警——這兩個看起來隻有一字之差的概念其實并不是一回事。所謂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且地震波傳播到臨近震中地區的台站之後利用無線電波跑得比地震波快得多的特征給遠離震中的地區發警報、打招呼。
比如A市發生地震後靠近A市的台站向遠離震中的B市發出警報:“我們這裡發生地震了。再過XX秒鐘地震波就會傳播到你們那裡,請做好防震準備”。可實際上地震部門所發布的預警信息更多隻能稱為“僞地震預警”。目前地震部門所能發布的預警信息隻會告訴你什麼時間大地會震動,但卻說不出這種震動會有多大——是幾乎感覺不到的微微震動?是會人人有感并造成驚慌的震動?還是會令房屋倒塌、火車脫軌的巨大震動?
你從地震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中隻能解讀出地震波還有多久從震中波及到你所在的地區,可你不知道你所在的地區究竟會受到這場地震多大的沖擊。事實上隻有告訴離震中不同距離的人們:他們那裡地震動會有多大才是真正的地震預警。恐怕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内地震的預報和預警仍将是一種世界性難題。一方面我們仍需要繼續鑽研克服這個世界性難題,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從其他方面提前做好預防。
我們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我們可以向廣大人民群衆普及地震逃生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健全我們的抗震救災體系.....其實不光是應對地震是如此,應對疫情、水災等各種自然災害也是如此。我們要在災害發生前及時準确預報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是很難的,那麼我們就要從如何完善預防機制和救災機制入手做好防禦。如果我們做好了這樣的準備工作,那麼當我們面對災難來臨時才會更從容不迫。
在這次四川泸定地震中眉山一幼兒園的老師們感受到強烈震感後奮不顧身抱起一個又一個正在午睡的孩子避險;泸定中學2000多名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幾分鐘内撤離到操場上;樂山一小學在地震預警期全部疏散……科技助力下提前接收的地震預警信号也為地震避險赢得了寶貴時間。地震後甘孜消防救援支隊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集結。這些都展現了我們在災難面前高效的組織動員和緊急避險能力。
即使如此仍有46名同胞在這場地震中不幸遇難。我們在為遇難同胞哀悼之餘也确實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無論地震還是疫情作為天災是不可抗的,但我們有必要研究這些災害。人類與自然災害的鬥争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孫子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隻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對手才能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赢得最終的勝利。地震預測工作對于今時今日的人類依然是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