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語文老師的語文

語文老師的語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0 20:58:23

本文章為“一條”原創,未經允許不得删改、盜用至任何平台,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杭州人郭初陽,

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教書27年。

過去的一年,他對語文教學的思考流傳甚廣:

“學語文,不需要語文書”和“無功利的閱讀”,

這些觀點,被越來越多人理解和贊賞。

疫情以來,

郭初陽的教學也受到了影響,

他住在杭州僻靜的郊區,

開始更深入地閱讀、寫作,定期舉辦讀書會。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

在語文老師郭初陽看來,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免于孤獨。”

“在疫情期間,一個極狹小的空間裡,

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就覺得是坐牢,度日如年。”

“很多人在物質豐富之中卻挨着餓,

一旦精神上面挨餓了,

就會空虛,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2

郭初陽在杭州接受一條采訪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

一條遠程采訪了郭初陽,

他為我們提供了對這個時代的觀察

和一些優質閱讀的方法論。

當個體無法抵抗外部世界的侵蝕與變幻,

或許我們還能找尋一條自救的路徑:

“世間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編輯 陳沁 責編 陳子文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3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4

靜寂的小道上,櫻花快要落盡了

三月末,杭州大屋頂的櫻花已經落盡,靜寂的小道上空無行人。我們跟随語文老師郭初陽,在晚春略顯蕭索的光景裡穿行了一番。

平日,他偶爾來此散步,從自家寓所步行過來,大約十幾分鐘就到了,更多時候是騎自行車過去。

語文老師郭初陽一直生活在杭州,間隔一段時間,也總會去一趟西湖孤山南麓的四角方亭。多在晨間,六點多就到了西湖邊,一徑深入,進了禦花園,在峭岩下,貯月泉旁,便是取名自蘇轼詩“西湖天下景”的小亭。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5

他喜歡清靜之地,繞亭走走,讀一讀黃文中的名聯與匾額,已是至樂。

身為語文老師,他對文字尤其敏感,但詞藻之豐富,文字組合之恰當,自然是重要的。但在他看來,語言作為符号系統,更多是來表達生活與内心,隻要是真實的情感與現象,都會動人,因為“真誠是力量的根源”。

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他開始舉辦面向成人的讀書會,這些成年人裡,很多是學生的家長。家長因為孩子而與他結識,日久,彼此也成為朋友,大家都是熱愛閱讀的人。

在成人讀書會裡,他們讀美國哲學家諾齊克的《經過省察的人生》、張愛玲的《流言》,也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這樣還不過瘾。今年元旦時,郭初陽忽然有了靈感,嘗試舉辦了一場“雙重讀書會”,讀的仍舊是《哈姆雷特》,讓孩子和家長分别用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譯本,“實現一個家庭讀同一本書,但又是有一點點差異化的閱讀”,獲得了很好的反饋。

今年,是郭初陽教書的第27年,他教了好幾代人。教師生涯的前12年,他在體制内,研究應試的技巧,也探索自由式的課堂。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6

離開體制的這些年,他把自己的職業身份定位在“一個面向社會的教育工作者”,其使命之一,是促進優質的閱讀。

在語文老師郭初陽看來,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了解更多的曆史,思考得更深入,建構存在意義的能力更強,也更能對抗生活中的壓抑、苦難和虛無感。

尤其在疫情中,在那些讓人感到被縛的時刻,在紛纭複雜的流言漩渦裡。或許隻有專注的閱讀,才能讓人保持清明的頭腦和心靈。

以下是一條和郭初陽關于閱讀的對話。

Q:一條

A:郭初陽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7

Q: 在疫情中,我們為什麼尤其需要讀書?

A: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有點像人為什麼要活着一樣,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首先,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免于孤獨。此外,我認為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閱讀:每一次優質的閱讀,都是一次“神遊”。我們的肉體在這裡,但是靈魂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在疫情的現狀之中,行動不自由,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狹小的、仿佛被囚禁的空間裡。這時,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度過時間,就不是那麼艱難。但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覺得是坐牢,度日如年。

倘若沒有閱讀的“神遊”,就隻能堕落、隻能躺平、隻能“鬼混”了,對不對?所以優質閱讀,在疫情中,可以幫助我們的心更安定。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8

Q: 在您看來,閱讀的本質是什麼?

A: 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都渴望交流。當我們打開一本書的時候,它的本質就是在交流。你就在傾聽寫書的那個人,專門拿起筆為你寫下的文字,接受它、思想它,試着來質疑它,與之産生對話,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過程。

書本上,記載着人類曆史上那些非常偉大的頭腦的思想。作為一個21世紀的人,當我們翻開《論語》,直接就可以聽到孔子的聲音;當我們翻開《理想國》,就是見到了蘇格拉底,這是多麼難得的場景啊。

Q:讀書為人提供“避難所”,如何理解?

A:古人有所謂的“三上之說”:枕上,廁上,馬上。上洗手間的時候,躺在床上要睡覺的時候,或者說騎馬上在趕路的時候,這些場景我們如今可以變換,在公交車上、在地鐵上,對嗎?不管在哪裡,稍微有點空閑,就可以打開一本書來閱讀。

毛姆有一句話,“那些善于閱讀的人,就仿佛為自己搭建了一個避難所”。每一本書,就是一個閱讀的空間,你專注地進入到書裡面,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避難所。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9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0

Q: 您教過80、90和00後,這三代人在您看來有什麼差别?

A: 我從1996年開始教書,一直教到現在,我的第一屆學生,都已經帶着他們的孩子重新回到我的課堂。我教過80後、90後,也教過00後。當然,随着時代的變遷,小朋友也會有一些氣質上的差異。

不過,我感覺一言以蔽之:他們的個子越來越高——因為營養越來越好,現在我們看到小學六年級都有1米8的個子——但是他們所看的屏幕越來越小。以前,我們都看大屏幕,80後看電視屏幕,90後看電腦屏幕,如今00後看手機屏幕,這中間的反差還挺值得引起我們重視。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1

Q: 顯示屏越來越小,會帶來什麼問題?

A: 我們說一個人的才、學、識,才華天生而來,學問是後天的,還有一個“識”,見識很重要,在漢語裡面,我們說見多識廣,指的是視野之開闊。

但如果你總是坐在一張凳子上,看着小小的屏幕,你的人生何其狹窄?雖然屏幕上的東西變幻萬千,但我還是覺得,可能會讓你的見識局限在這極小的方寸之間,這是讓人有點憂慮的。

Q: 您怎麼看待我們這個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的現象?

A: 我覺得2000年以後,大家總體的閱讀量應該提升了。但是我們的深度不夠,圍繞核心知識的整合,這方面不夠。所謂碎片化的閱讀,同時也意味着思維的碎片化,會讓人有一種漂浮感和破碎感。

閱讀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精神的食糧。我覺得這有一點點反諷,雖然這是一個物質很豐盛的時代,很多人在物質豐富之中,卻挨着餓,這是挺慘的事情,因為一旦精神上面挨餓了,人就會感到空虛,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有點類似于在海上漂泊,滿眼看去都是水,但是最後卻可能被幹渴而死,因為沒有可以喝的水。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2

Q: 碎片化閱讀,對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麼?

A: 真正的閱讀,應當讓人進入一種心流(Heart Flow)狀态。當年我讀金庸的小說,讀得昏天黑地,讀得廢寝忘食,恨不得一口氣全讀完,完全忘掉外面的世界,完全忘掉時間。

如今一個人在刷手機的時候,刷過一段,看下一段,刷過一段,看下一段,這是碎片化的閱讀。某種意義上來講,他仿佛處于一種夢遊狀态。

我覺得,碎片化閱讀者,有點像白日夢裡的夢遊者。你拍拍他、敲醒他,問他“你剛才在讀什麼?”他說,“我不知道”。讀到最後,讀了什麼?不知道;跑到這裡來幹嘛?忘記掉了。

我都有點擔心,長此以往,熱愛碎片化閱讀的人,會不會是一個很健忘的人?會不會陷入到像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面所寫的場景——雷蓓卡的失眠症傳染開來,整個馬貢多的人都因失眠而逐漸喪失了記憶——最後大家都忘了周圍的東西叫什麼名字。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3

教學中的郭初陽

Q: 作為語文老師,您怎麼看待我們現在一些網絡流行詞,比如說芭比Q、yyds、内卷、躺平等等。

A: 随着時代,會有一些新詞彙湧現,這是常見的語言現象。語言本身是一套符号系統,新詞彙一定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命名。

“躺平”,其實我們并沒有看到某個人真的躺平了,也許他隻是想,“算了,就到此為止了,就在這裡安息吧。”

有些詞語,也是内在心理狀況,甚至是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反映。芭比Q、躺平、内卷,都是一些挺好的詞語。

但對于使用者而言,不要把這樣的網絡詞語變成了口頭禅,讓聽的人感到厭倦。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們要記得宋代詞人姜夔的名言,“人所常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Q: 您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語言使用的匮乏?

A: 優質的輸出,有賴于充沛、優質的輸入。如果一個人從小閱讀量就很少,優質的交流也很少,隻是孤獨地面對一個小小的顯示屏,勢必導緻他的口頭表達、書面表達比較匮乏。

語言是一個連通器,這邊的水能出來,那邊一定得有水進來。沒有源頭活水,勢必會枯竭,這是一個年輕人語言匮乏的原因和症結所在。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4

Q: 離開學校之後,大家其實就不再重視語文的學習了。在您看來,當人長大之後,該如何維持一個比較穩定的語文學習能力?

A: 難道在學校裡面,就重視語文學習了嗎?在學校裡面隻是重視語文考試罷了,對不對?很多學校恰恰敗壞了學生對于語文的熱愛,扭曲了學生對于文學的看法。

我們也見到這樣的情景,每年考完試後,很多學生在那邊撕書,太開心了,從此以後再也不用讀書了,他卻不知道真正的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

好的教育未必要在學校裡面發生,某些學校可能恰恰是離教育最遠的地方。離開學校以後,如何保持閱讀的興趣?我個人覺得,還是加入一個優質的讀書會。成員不必多,可能10來個人,大家以某一本書為主題,定期聚在一起來交流。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5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6

Q: 在您看來,語文能力和生活的關系是什麼?

A: 語文能力就等于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一個人的思維品質高,某種意義上來講,日後他的生活品質也可能會比較高。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應當錘煉自己的語文能力,而不是生活在一種搗糨糊的語文狀态裡。

為什麼我們要讀整本書,而不是讀語文書?每一本完整的書,它是一個小宇宙,它會有一個生态、有人情世故。在這裡面,蘊含一種教育:也就是說,你到了某個地方你得入鄉随俗,出門看一下天色,進門要看一下臉色,你得看看周圍人的反應,說話要得體。

優質的文學作品,比如說《紅樓夢》、《西遊記》,就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社會文化全信息的載體。在這裡面進進出出多了,自然對他日常生活會非常有幫助。情商高的人,能夠判斷社會的複雜場景,有恰當的語言應用。讀書讀得太少,确實也就不懂人情練達。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7

清朝孫溫以工筆重彩所繪全本《紅樓夢》

大連旅順博物館藏

Q:我們該如何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讀?

A:首先,可以看一下這本書是什麼時候寫的,出版是否至少已經超過10年,時間可以檢驗一本書是否有價值。

其次,也不妨聽一聽推薦的人。如果推薦的人可信,他所推薦的書,也許值得我們去看一看。

出版社也很重要,一些好的出版社,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就像一些推薦人。外國文學類,上海譯文出版社、外國文學出版社。常規文學類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類的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如此類,選擇優秀的出版社,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證。

最後,我覺得倒也不妨現場檢驗一下。一本書,你看看它的前言,看看後記,中間随便選擇一段朗讀一下,看一看讀起來順不順,音節是否飽滿,語言感覺到不到位。如果一本書讀起來都疙疙瘩瘩,很有可能是寫作者的語言本身就有一點不過關。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8

青年時期的朱光潛

Q:您如何看待現在的“拆書”現象,即某種閱讀上的效率主義。

A: 朱光潛在上個世紀20年代,差不多100年之前,就在跟我們談效率問題了。他去盧浮宮看《蒙娜麗莎》,面對這樣一幅偉大的傑作,他很沉靜地欣賞,這時候來了一群美國遊客,叽叽呱呱贊美一番,不到三分鐘就離開了。

朱光潛由此就有一個感想:“在這個現世紀忙碌的生活中,哪裡還能找出三年不窺園、十年成一賦的人?哪裡還能找出深通哲學的磨鏡匠,或者行乞讀書的苦學生?”

我們所說的效率,隻是價值評估的一種方式,我們是否可以引入更為多元的評估?也就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貌似非常有效率,但它也是轉瞬即逝的,我們有沒有可能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永恒裡面?什麼才是真正長久的?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想,在閱讀上追求效率,或者說“5分鐘拆一本書”,有沒有可能是偷懶的一個借口呢?還是要回到朱光潛所說的,“要走一條抵抗力最大的道路”。如果總是随波而下,總是“多快好省”,可能到最後結不了什麼果子,對不對?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19

Q: 現在寫小作文,似乎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能,您如何看待?

A: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深圳有一個做早餐的小業主,他在一個微信公号上留了一段言,他說:深圳某某村都封了,我一個快30歲的人,這一個月來沒有賺到一點錢,我都想着我是要離開深圳了……”

他的那段話不過就幾十個字,卻流傳很廣,打動了很多人,他的表達一定是不規範的,他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太高,為什麼這段話這麼多人被感動呢?

因為語言這套符号系統,固然要考慮文筆、措辭,它更多是來表達生活、表達内心的,隻要是真實的情感,隻要是真實的現象,哪怕它用不太恰當的詞語來表達,依然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事”和“字”之間的關系,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20

Q: 什麼是您眼裡的“良好生活”?

A: 亞裡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裡專門探讨了什麼是幸福,何謂良好生活,三種生活(享樂的、政治的、沉思的)中,他推崇沉思的生活。我想,良好的生活一定是自由的,換句話說,一個人無須聽命于他人,隻要服從法律和内心,此人的生活就是良好的。

我目前的生活狀況,能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閱讀、教學、寫作,我知道自己的職業使命所在:我是一個面向社會的教書匠,日常工作就是多多讀書,找到好書,再把一本好書轉變成一場讀書會或幾節好課。

某種意義上,教師與醫生有一點相似——知道預防勝于治療,也自知一己能力有限,很多時候隻是陪伴與安慰而已。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21

家裡面能夠有空間,收養一條流浪狗,也從小狗的身上也學到很多。比如,狗對主人有充分的信任、無條件的熱愛,狗很渴望出門,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盼望。狗天生就有的信任、熱愛與盼望,人類要花很多時間才有可能學成,裡爾克寫過:苦難沒有認清,愛也沒有學成……

我覺得跟動物在一起相處,經常親近自然、親近書本,有一些思考能夠幫到别人,這就是在我看來很理想的生活。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22

語文老師的語文(一位語文老師的發聲)23

我想推薦的第一本書,是朱光潛的《談文學》。他深入淺出地談了文學的方方面面,我作為語文老師,非常希望每個人都能讀一讀朱光潛《談文學》,推薦北大出版社的版本。

第二本書,是江弱水老師的《湖上吹.水錄》。這是他在《讀書》雜志二十年文章的合集,“吹水”是粵語閑侃的意思,這本書臧否人物,品評語言,細讀古典詩詞……有廣闊的比較文學的視野。

第三本書叫做《敬畏生命》,史懷哲在這本書裡面,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以及他對生命倫理的一些思考,特别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