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惡心的實驗,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會忘記洗手了!”
“吃東西前要洗手!”,“用完衛生間要洗手!”相信這兩句話很多家長像念經一樣對着孩子說過無數遍。 可是有的孩子就是把爸爸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那該怎麼辦?
說起來培養孩子養成洗手的好習慣真的是非常重要,秋冬流感季節馬上到了,要防細菌和病毒的傳染,勤洗手是必需的,比如,吃東西前、接觸生病的人之後、倒垃圾之後、大小便之後、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鼻子之後,這些時候都要及時洗手。
不過,做家長的盡管總是耳提面命不停地唠叨細菌和病毒有多可怕,孩子們卻不能感同身受,孩子不能養成洗手的習慣怎麼辦?當家長的和當老師的不妨試試下面這個令人“惡心”的辦法。
唐娜·吉爾·艾倫(Donna Gill Allen)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一所高中的健康職業教育老師,她教授的内容是如何護理病人,其中包括怎樣避免細菌的傳播。為此她在課堂上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之後唐娜老師在Facebook上分享了實驗的内容。
艾倫老師準備了三片面包和三個塑料袋。首先,她戴上消毒手套,拿起一片面包放進一個塑料袋裡,然後在上面寫上“control”,意思是經過消毒措施控制的。然後,她用洗手液洗手,再用幹淨的手拿起第二片面包放進另一個塑料袋裡,在塑料袋外面寫上“clean hands”,意思是幹淨的手接觸過的。最後,艾倫老師拿起第三片面包,讓教室裡的學生們用手抓着這片面包,一個接一個,傳了一圈。要知道,這些學生當時可都沒有洗手啊!艾倫老師把這片每個學生都用手接觸過的面包放進第三個塑料袋,在外面标記“dirty hands”,意思是髒手接觸過的。
艾倫老師把這三個塑料袋放在學生們看得到的地方,讓學生們随時可以觀察裡面面包片的變化。過了一段時間(不過她沒有具體說明時間的長度),如上面圖中顯示的,右邊那個被學生們的手摸過的面包片被細菌“感染”了。
艾倫老師說,盡管那片面包看上去有點“惡心”,不過這樣觸目驚心的結果讓學生們感到很震撼,有句話說得好,“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本來,艾倫老師的初衷是想通過這個實驗讓學生們了解細菌傳播的危害性,結果學生們不僅了解了細菌,更懂得了洗手有多麼的重要。
艾倫特别向其他老師們推薦這個簡單易行的實驗,她說這個看上去有點惡心的實驗,是一個很酷的教育學生養成洗手習慣的方法。她的分享得到了熱烈的反響,老師和家長們都表示要效仿她這個聰明的做法。
我們都知道,洗手是兒童必須掌握的基本衛生技能。一個孩子從小學會什麼情況下該洗手,就能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能防範可能導緻疾病的細菌傳播。
如何培養孩子洗手的好習慣,給大家提供幾個小貼士:
一,對年幼的孩子,不妨在家裡洗手池旁邊貼一張這樣的招貼畫。提示孩子洗手的步驟:
1,打開水龍頭。2,用水把手淋濕。3,用香皂或洗手液擦洗手。4,把手沖幹淨。5,把手擦幹。
二,在家裡明顯的位置或孩子的房間裡貼上關于何時洗手的招貼畫,時時提醒孩子,慢慢讓孩子習慣成自然。
在做下面這些事情之後要洗手:(1)與寵物玩耍(2)使用衛生間(3)打噴嚏、擤鼻涕和咳嗽(4)觸摸傷口(5)在外面玩耍後
在(6)吃飯之前要洗手
上面這兩個圖簡單易懂,孩子們一看就明白。家長可以打印現成的圖,也可以自己動手和孩子一起DIY,說明文字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順便幫助孩子學英文了)。對于年幼的孩子,甚至可以隻用圖畫,經過家長的解釋,他們一樣可以領會的。
三,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用肥皂和溫水洗手,洗手的時間最好不少于20秒。身邊沒有肥皂和水的時候,使用酒精洗手液也是一種很好的替代方法。
這裡劃下重點:洗手的時間不要少于20秒。隻有這樣才能起到清除手上細菌的作用。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洗手的時間?邊洗手邊唱”生日歌“,唱兩遍就足夠20秒。當然也可以讓孩子挑選他們自己喜歡的歌,隻要能唱夠20秒就算是達到目的了。
(”遠方老師在美國“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