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

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26:22

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做肥料草木灰所含的鉀鹽,90%以上可溶于水,為速效性鉀肥因此,草木灰可作基肥、種肥和追肥,其水溶液也可用于根外追肥草木灰以集中施用為宜,采用條施和穴施均可,深度8~10厘米,施後覆土施用前先拌2~3倍的濕土或以少許水分噴濕後再用,防止灰分飛揚 草木灰數量有限,首先應優先施用于缺鉀土壤,以充分發揮草木灰的肥效一般來講,土壤質地粗的砂性土大多是缺鉀土壤,施用草木灰後效果十分明顯其次是優先施用于喜鉀的作物上,如馬鈴薯、甘薯、棉花以及豆科作物等,年畝用量一般以30~50公斤為宜,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草木灰的用途)1

草木灰最好使用方法

做肥料。

草木灰所含的鉀鹽,90%以上可溶于水,為速效性鉀肥。因此,草木灰可作基肥、種肥和追肥,其水溶液也可用于根外追肥。草木灰以集中施用為宜,采用條施和穴施均可,深度8~10厘米,施後覆土。施用前先拌2~3倍的濕土或以少許水分噴濕後再用,防止灰分飛揚。 草木灰數量有限,首先應優先施用于缺鉀土壤,以充分發揮草木灰的肥效。一般來講,土壤質地粗的砂性土大多是缺鉀土壤,施用草木灰後效果十分明顯。其次是優先施用于喜鉀的作物上,如馬鈴薯、甘薯、棉花以及豆科作物等,年畝用量一般以30~50公斤為宜。

防治蚜蟲。

草木灰為堿性,有很細的微粒,如接觸吸漿蟲成蟲、麥蚜、麥蜘蛛、麥葉蜂等蟲體軟嫩的害蟲,可使其氣孔阻塞、生理失常,可殺傷部分害蟲、抑制發生。用10公斤草木灰加水50公斤,浸泡一晝夜,取濾液噴灑,可防治果樹、蔬菜及花卉等作物上的蚜蟲。露水未幹時在蔬菜等作物上追撒新鮮草木灰可有效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害蟲。 防治韭菜、大蒜根蛆。發現韭菜、大蒜有根蛆危害時,用草木灰撒在葉上可防治其成蟲,撒在根部可防治幼蟲根蛆。

防治果樹病害。

對發生白粉病的果樹,在距樹幹15厘米處,挖出深10-20厘米的根部土壤,每株施草木灰10-20公斤,然後加蓋一層薄土,治愈率可達80%以上。對發生根腐病的果樹,先扒開病株根部的土壤,清淨腐根周圍的泥土,刮去發病根皮,晾根24小時後,每株覆蓋新鮮草木灰2.5公斤-5公斤,灰上面再覆蓋泥土,治愈率達90%。果樹苗圃地,用草木灰順壟撒施,畝用量30-50公斤,可有效地防止立枯病、炭疽病等病發生。 防治潛葉蛾。在柑桔抽梢期當新梢長至3厘米左右時開始,至新梢老熟時為止,每隔5-7天撒一次草木灰,連續撒5-6次,并在間隔期内遇雨後及時補撒。在早上露水未幹時、或在雨後、或在噴水後,及時将草木灰撒于柑桔新梢葉片的葉面葉背上,整個梢期應保持葉片常粘附灰粉直至枝梢葉片老熟後為止。此方法适用于苗圃、幼年柑桔園和盆栽觀賞桔類防治潛葉蛾。 防治秧苗白葉病。秧田每畝用草木灰10公斤、茶餅10公斤、硫磺粉1公斤、石灰15公斤均勻撒施在秧闆田(早、中、晚稻)上,可有效地防治秧田白葉枯病的發生。

殺菌消毒。

用新鮮草木灰撒在家畜家禽的畜棚圈舍内進行殺菌消毒,可提高畜禽抵抗病菌的能力,減輕或消滅病害。 貯藏種子、番薯、馬鈴薯。草木灰具有吸濕、吸熱、保溫及抑制生物活動的功能。把瓦罐、瓦缸等貯具洗淨擦幹,然後用草木灰墊在底部,上面鋪一層牛皮紙,把種子放在牛皮紙上,裝好後用塑料薄膜封口,貯存效果良好,有利齊苗、全苗、壯苗。選沒有傷口的馬鈴薯、番薯,用草木灰全部覆蓋。貯藏保鮮期可達半年。 促進發芽:花木播種後,整平畦面,用草木灰覆蓋1至2厘米,撒施時應在無風的早晨及傍晚,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疏松,促使種子提前7至10天發芽,并且苗木生長整齊、健壯。 加速生根:花木在移栽過程中,使用草木灰與有機肥充分混合做底肥,或配制營養土時摻入5%至20%的草木灰,能夠增加肥料的可吸收性,促進傷口愈合,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君子蘭等花卉在移栽換盆過程中,剪除爛根,在傷口及根系上噴灑草木灰,可控制爛根,促發新根,恢複其長勢。在移栽大苗時效果更為顯着。 防止落葉:在花木生長季節噴灑8%至15%的草木灰浸出液,作為根外追肥,能夠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延長葉片的生長期,促進花葉美麗,提高觀賞效果。

防止傷流。

容易産生傷流的花木如葡萄、無花果、蘇鐵等,在修剪或換盆後造成的傷口,塗抹新鮮草木灰,可控制傷流,防止傷口感染腐爛,促進愈合。 為提高草木灰肥效,要進行單積單攢,單獨施用。目前廣大農村對草木灰利用極不合理,被風吹走現象到處可見,這樣既不衛生,破壞了環境,又白白損失了鉀肥而不能為農業所利用。為此我們要合理利用草木灰。草木灰屬堿性肥料,适用于除鹽堿地以外的土壤,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