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原标題: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飛飛兒入非非想
魯智深去魯智深
魯達的逃亡之旅始于“鎮關西”而終于“五台山。從受“慫恿”力斃鎮關西到“破”戒律大鬧五台山,是一個從“無知”到“叛逆”的過程。
正是在最強調戒律和按部就班的秩序性的寺院裡,在領受了“智深”這個法号之後,魯達才開始将自己骨子裡的叛逆性恣意“爆發”到了出來。
智深對智真長老和五台山文殊院“戒律體系”的叛逆,本質是就是對“父權”社會的叛逆。
書中雖從未交代智深的身世狀況,但他在渭州的一系列表現就是一個野孩子(孤兒)的狀态。
在五台山的幾個月 智深才第一次體驗到“父權”的約束力。
魯智深的悟道之路則是一個“偈起偈終”的閉合旅程。
師父智真長老的一首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開啟了他作為僧人“智深”的新的旅程。
隻有遠離被各種規範定義的“禅林”之後,智深才會逐漸對自己的僧人身份産生真正認識和認同感。
智深的臨終之偈,則是他自己口頌的這首“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錢塘江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隻有把上天賦予的“天孤星”使命盡心竭力完成之後,智深才有可能回歸自性,平靜的回顧體察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
不怨不悔,想即想,做即做。
洪信再來之日,智深悟道之時。
再盡量簡潔的梳理下魯智深“在路上”的前後這幾章。
1 從痛打“物欲”之賊鎮關西起步。
2 受智深長老點化,開啟自己從魯達到魯智深的機緣。亦徹底。釋放自己的“叛逆”。
3 本章,桃花莊痛打“情欲”之賊小霸王周通。
4 也就是下一章,瓦罐之寺痛打“食欲”之賊二僧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