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秩序,表示聽從吏民谏議和冤抑之情,也允許喊冤制度的存在。特别是一些伸冤的信訪事件,朝廷除指定受理部門以外,還存在詣阙、攔輿、撾鼓等直達金銮殿的快通道。梁武帝在位時,還在宮殿前設立“伸冤信箱”,有時親自接訪,傾聽冤情,并安排解決。古代的伸冤渠道大概有上書伸冤、擊鼓訴冤、攔駕喊冤和臨刑叫冤這幾種。
上書伸冤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貫為現在的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公元502年3月,齊和帝到了姑孰,下诏書将皇位禅讓給梁王蕭衍。4月,蕭衍在建康南郊繼位,國号為梁,改元天監,為梁武帝。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勤于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為了能直接聽到大臣們的意見和老百姓的冤情,他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稱為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裡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有什麼冤屈或者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裡投書。
梁武帝登基伊始,把東昏侯的餘妃全部納入自己的後宮,頗妨政事,一些大臣也議論紛紛,而蕭衍仍無改變。吏部尚書範雲和大臣王茂聯名上書肺石函,提出:“過去劉邦入關中,沉湎女色,範增因此而對其遠大志向感到畏懼。現在明公剛剛平定建康,天下都在拭目以待,為什麼要因襲敗亡之迹,因女色而失人心呢?望明公以天下為己任,不要再因女色而妨政務。”蕭衍看到書函後,認為有理,便賞賜範雲、王茂錢各百萬予以鼓勵,下诏将宮女二千賜與将士,并将凡屬後宮、樂府、西解等處的婦女全部放遣。他又廢止東昏侯設立的淫刑亂役,禁絕除習禮樂、繕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費,提倡節儉。他身體力行,經常隻穿布衣,食蔬菜。
他重新恢複周、漢用錢贖罪的法律條文,把王植之編輯注解的《齊律》經過增删,再經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仆射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九人研究确定,成為《梁律》,共12卷,另有《令》30卷,《科》40卷,并被頒布施行。梁武帝還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廉潔公正,經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為了推行他的思想,蕭衍還下诏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裡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後,梁的統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