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消防安全手抄報

消防安全手抄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9:52:02

一、燃燒的定義

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煙氣的現象。發光的氣相燃燒區域稱為火焰,它是燃燒過程中最明顯的标志。通常将氣相燃燒并伴有發光現象稱為有焰燃燒,物質處于固體狀态而沒有火焰的燃燒稱為無焰燃燒。物質高溫分解或燃燒時産生的固體和液體微粒、氣體,連同夾帶和混入的部分空氣,就形成了煙氣。物質是否發生了燃燒反應,可根據“化學反應、放出熱量、發出光亮“這三個特征來判斷。

二、燃燒的條件

1.燃燒的必要條件

燃燒過程的發生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這三個條件通常被稱為“燃燒三要素“。隻有這三個要素同時具備,可燃物才能夠發生燃燒,無論缺少哪一個,燃燒都不能發生。燃燒的三要素可用“燃燒三角形“來表示,但對于有焰燃燒,根據燃燒的鍊式反應理論,燃燒過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間體,因而“燃燒三角形“需增加一個”鍊式反應”形成“燃燒四面體“。即有焰燃燒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鍊式反應四個要素。

圖3-1-1燃燒三角形

消防安全手抄報(消防知識)1

圖3-1-11 圖3-1-2

圖3-1-1燃燒三角形

圖3-1-2燃燒四面體

(1)可燃物

若按化學組成不同,可分為有機可燃物和無機可燃物兩大類;按物理狀态不同,可分為固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氣體可燃物三大類。

(2)助燃物

凡與可燃物相結合能導緻和支持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是氧,它包括遊離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此外,某些物質也可作為燃燒反應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鈉等。也有少數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纖維、硝酸纖維的賽璐珞等含氧物質,一旦受熱,能自動釋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發生燃燒。

(3)引火源

凡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能源),稱為引火源(也稱點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着火的能量來源不同,在生産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4)鍊式反應

有焰燃燒都存在着鍊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其分子會發生熱裂解作用,從而産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基團,能與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應,使燃燒持續進行,這就是燃燒的鍊式反應。

2.燃燒的充分條件

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并不意味着燃燒必然發生。發生燃燒,其“三要素“彼此必須要達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就是發生燃燒或持續燃燒的充分條件。

(1)一定數量或濃度的可燃物

要燃燒,必須具備一定數量或濃度的可燃物。例如,在室溫20℃的條件下,用火柴去點燃汽油和煤油時,汽油立刻燃燒起來,而煤油卻不燃。這是因為在室溫20℃的條件下煤油表面揮發的油蒸氣量不多,還未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濃度。由此說明,雖然有可燃物,但當其揮發的氣體或蒸氣濃度不夠時,即使有足夠的空氣(氧化劑)和引火源接觸,也不會發生燃燒。

(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

試驗證明,各種不同的可燃物發生燃燒,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低于這一濃度,即使燃燒的其他條件全部具備,燃燒仍然不會發生。例如,将點燃的蠟燭用玻璃罩罩起來,使周圍空氣不能進入,經過較短時間後,蠟燭的火焰就會自行熄滅。通過對玻璃罩内氣體的分析,發現氣體中還含有16%的氧氣,這說明蠟燭在含氧量低于16%的空氣中就不能燃燒。因此,可燃物發生燃燒需要有一個最低含氧量要求。可燃物質不同,燃燒所需要的含氧量也不同。

(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

無論何種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須達到一定的能量,即要有一定的溫度和足夠的熱量才能引起燃燒反應,否則,燃燒不會發生。其所需引火源的能量,取決于可燃物質的最小引燃能量(又稱最小點火能量,即能引起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小能量)。例如,從煙囪冒出來的炭火星,溫度約有600℃,已超過一般可燃物的燃點,如果這些火星落在柴草、紙張和刨花等可燃物上,就能引起着火,說明這些火星所具有的溫度和熱量能引燃該類物質;如果這些火星落在大塊木材上,雖有較高的溫度,但缺乏足夠的熱量,不但不能引起大塊木材着火,而且還會很快熄滅。

(4)相互作用

要使燃燒發生或持續,除“燃燒三要素“彼此必須要達到一定量的要求,“燃燒三要素“還必須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否則,燃燒也不能發生。例如,在辦公室裡有桌、椅、門、窗簾等可燃物,有充滿空間的空氣,有引火源(電源),存在燃燒的基本要素,可并沒有發生燃燒現象,這是因為“燃燒三要素“沒有相互結合、相互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