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普網】
還記得今年7月就着急來南通大學“報到”的上古瑞獸麋鹿嗎?
“南通大學2022級‘新生’麋鹿,沒帶錄取通知書,沒掃健康碼就來了學校報到了。隻見它輕松跨過鐵門,在校區内悠然自得四處遊覽,随後又跳入人工湖内自由自在遊泳納涼。” 9月17日,在全國科普日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來”專場活動上,北京麋鹿生态實驗中心主任白加德為大家講述了《麋鹿還家》的故事。
在北京,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肆意奔跑,一定要到位于大興南海子的麋鹿苑。2018年4月3日,30隻麋鹿從這裡啟程,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被運送到1450公裡之外的鄱陽湖,第一次大規模野放圓滿成功。“鄱陽湖迎來了消失已久的濕地麋鹿,再現‘鶴鹿同春’的自然美景。”白加德說,我國麋鹿暫無滅絕之虞。
開幕式上,北京學校的10名學生通過視頻方式,表演了科普劇《小麋鹿回家記》。該劇講述了一隻被遺棄的麋鹿幼崽曆經千辛萬苦回歸麋鹿大群的故事,通過飼養員、麋鹿、普氏野馬、梅花鹿等角色之間的對話,向廣大受衆普及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青少年是北科院開展科普工作的重點人群。2021年,北科院在北京學校挂牌科技創新教育基地,雙方在科學普及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在院校合作機制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瞧,小朋友們最愛的“魔法課堂”又開始啦!講台上的戴偉教授,一頭花白頭發,戴着護目鏡,穿着白大褂,帶來了一堂别開生面的科普實驗課——《什麼是化學反應》。水壺噴一噴就點燃了蠟燭;晃一晃玻璃瓶,見證“彩虹”水的誕生;大象想刷牙了怎麼辦……他帶着孩子們玩起實驗,探秘神奇的化學世界。“聽到他們‘哇’的一聲,我就覺得他們認為科學不是一個枯燥的知識,科學有意思,覺得有希望讓他們更重視科學。” 戴偉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多年來,他用有趣的化學拉近與中國青少年的距離,與科普發生了很多“化學反應”,成為成千上萬孩子們心中的“魔法爺爺”。
這次,平谷區太後村的16位小朋友也帶着自編自導自演的以生态保護為主題的科普劇《太後村山林的故事》來到了現場。2020年1月,北科院派駐第一書記劉強到平谷區王辛莊鎮太後村幫扶,轉眼已是第三個年頭了。科普劇講述了高大的樹木和成片的森林抵禦山洪、幹旱等自然災害,守護人類家園的故事。原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理念紮根孩子們的心中。
當星光穿越古今,我國古代天象記錄還存有科學價值嗎?古人不斷觀測并記錄下衆多的天象信息資料,打下了現代天文學雄厚的基礎,開創了認識星空的曆史起點。“例如,中國古代的太陽黑子記錄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介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文藝複興時期的天文學家們,為研究太陽黑子的優先權争論不休。假如他們知道中國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就開始觀測黑子,而且還忠實地記錄在文獻裡,他們一定會感到有些難為情。”可見,在人類對于太陽的研究進程中,中國古代的黑子記錄仍将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一份獨一無二的财富。
現場,北京自然館副館長張玉光分享了科學技術如何支撐古生物研究,讓古生物“活”起來;還有《邂逅我們身邊的鳥》《奇珍植物鐵皮石斛“奇”在哪裡?》《認識我們身邊日常的食品添加劑》等科學故事分享。整整兩天,科普專家、一線科研人員以及中小學生通過詩朗誦、科普劇、科學實驗課及科學故事分享等形式為公衆打造了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為公衆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學盛宴,向公衆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
本文來自【中國科普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