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狸貓換太子”,人們就會想起被蒙蔽的宋真宗、苦命的宋仁宗、鐵面無私的包拯、奸詐小人郭槐、心狠手辣的劉妃(後來的劉太後)。
演義小說和戲劇中,宋真宗是個被蒙蔽的糊塗蛋,但不容更改的曆史總是不容蒙蔽的。宋代當然沒有什麼“狸貓換太子”慘劇發生,劉太後不但不是什麼壞人,還是個治國有方、盡心幫助宋仁宗(雖然不是親生的),并且有機會像武則天一樣稱帝但卻嚴詞拒絕:“我才不幹那辱沒祖宗的事情!”
包拯也不可能當時也不可能審案,因為小說演義中“狸貓換太子”故事發生的時候,包拯還在家守孝呢,而且守孝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他就是個小小的縣長,連大一點的官都見不到,更别說皇帝與太子了。
那麼這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咋來的呢?
我們都知道,明清兩代是演義小說發展的高峰,而在明代,有史料可查,跟“狸貓換太子”類似的故事至少就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跟仁宣之治的主角明宣宗朱瞻基(也有人說他不務正業,是個蟋蟀皇帝)有關。
朱瞻基是個好皇帝,胡皇後也很賢德,可是有個姓孫的貴妃人品卻不咋樣。這個孫貴妃看着胡皇後沒生出兒子,就動了歪心眼兒:如果我能生個兒子,這皇後位子不就是我的了嗎?
可是有心眼兒的孫貴妃肚皮也不争氣,皇後不生,她也屢戰屢敗無戰果。這時候有個宮女懷孕了,可見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老話還真有些道理。
孫貴妃一看,機會來了……
她立即把那個懷孕的宮女藏了起來,自己躺在床上裝起了早孕反應,也就是嘔吐吃酸的,估計沒懷孕人天天吃青李子山杏,也是一個苦差事。孫貴妃還買通太醫做出了“懷孕”的診斷和病曆——其實太醫不是太監,似乎可以……但這個孫貴妃還有點良心,隻肯要明宣宗的骨血。
孩子生出來了,還真是個男孩。估計那個宮女已經祈禱了無數次:“生個女孩最好!”
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就很俗套了:孫貴妃把男孩據為己有,接着“坐月子”,喝沒鹽的淡湯,狂吃紅糖雞蛋小米粥。而那個宮女則被滅了口。
這個男孩長大後就成了明英宗朱祁鎮,信任宦官王振,土木堡一戰,自己當了瓦剌太師也先的俘虜,後來奪門之變搶回皇位,還害死了自己的弟弟、短時期接過他班的景泰帝朱祁钰和大忠臣于謙。
至于親生母親,早被換了年号的明英宗扔到爪窪國去了。
要不怎麼說明代後宮最混亂呢,類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居然又在朱祁鎮兒子身上發生了。
朱祁鎮的兒子叫朱見深,朱祁鎮當了俘虜,朱見深的太子自然也就做不成;後來朱祁鎮以太上皇的身份複辟,朱見深又當上了太子。坎坷的經曆讓朱見深有了“戀母情結”,愛上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宮女,即位後還封了那個宮女做貴妃,這個貴妃姓萬,比皇後還吃香,正牌皇後跟她吵了一架,結果被朱見深打進冷宮去了。
這個萬貴妃在自己的兒子死掉後,幹掉了所有懷孕的妃嫔,然後像防賊一樣看住了朱見深,每天隻許他在一個地方播種。可惜這個萬貴妃年紀太大,變成了一塊鹽堿地,無論朱見深怎麼耕耘,不要說結果(生兒子),連花(公主)都不開。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年輕力壯的朱見深雖然極其迷戀萬貴妃,但這并不影響他在黃臉婆和小姑娘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一個姓紀的庫房保管員懷孕了,當然是朱見深偷腥的結果。
這時候“狸貓換太子”的原型就出現了,不過大太監不叫陳琳,而叫張敏,被廢的吳皇後也加入了保護小孩子的陣營,在萬貴妃眼皮底下,硬是把孩子養到了五六歲,作為當時唯一的皇子,朱佑樘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而萬貴妃則氣死了。
朱佑樘就是後來的明孝宗,弘治中興的締造者,是一個比肩明宣宗的仁慈且大有作為的好皇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