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标題,相信每個人都不會有太多的異議,對于每一個子女來說,母親是賦予了我們生命,給我們健康,撫養我們長大的人,她們用甘甜的乳汁,讓我們得以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母親節來臨之際,沒辦法離開上海,給母親請安,隻能遙送祝福,祈願母親節日安康。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老百姓常說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一系列的民俗由來已久,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通過對動物的描寫,來闡述和表達母愛的偉大。
《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甯囑早歸。
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下歸途。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的很多青年逐漸遠離家鄉,移居大城市,老家的宅院裡隻留下了年邁的父母,父母在,我們還有機會說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故鄉,如果父母去了,那麼我們隻是一個四處飄零,沒有歸途的遊子了。
《思母》
宋·輿恭
霜殒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籴米歸。
看到寒霜把蘆花摧殘,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着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隻好典袈裟籴米回家,奉養母親。
《墨萱圖》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這種花在農村也被稱為金針花或黃花菜,也叫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生在北堂之下(北堂:"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
《女人》
明代: 唐寅
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我們的唐伯虎用不同的視角來表達母愛,獨辟蹊徑,在回頭無窮的同時,又感受到母親的偉大。
《憶母》
清代:倪瑞璿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隻恐思兒淚更多。
河面寬廣,但船隻難以航行,并不是我的過錯啊,不知道您最近過的如何,是否平安?常暗地裡因思念自己的母親而流淚,但隻恐怕母親思念自己的淚水會流得更多呀!
歲月是一把鐮刀,在母親的額頭畫上了太多溝壑,催白了母親的一頭烏發,壓彎了曾挺拔的脊梁,又是一年母親節來臨之際,祝願我們的母親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