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4:53:45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 ,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1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的原名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 ,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

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

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産者的士人,他自诩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複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師從儒者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開始在各地遊學。墨子原為儒門弟子。墨子曾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學說,在各地聚衆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争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廣收門徒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的反對兼并戰争。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以後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墨子的行迹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并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書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終沒有接受。後來他又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越王邀請墨子作官,并許給他以五百裡的封地。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遭到越王拒絕。

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讨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墨家三分

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死後,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顯學”則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後,墨家分裂為相裡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莊子·天下》所說的相裡勤的弟子、鄧陵子的弟子苦獲、己齒,即這三派中的兩派。他們都傳習《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擊對方是“别墨”。在今存的《墨子》中,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約就是墨家分裂為三派的證據。墨者集團到秦惠王時,有集中于秦的趨勢。因此,從第四代“矩子”時起,墨學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秦國。

學術思想

兼愛非攻

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緻。他反對戰争,要求和平。

天志明鬼

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于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着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非樂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甚至有一次出行時,聽說車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馬掉頭。他認為音樂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聖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音樂。

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務于他的“兼愛”,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張“非命”。認為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隻要通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衆愚樸之人”墨子看到這種思想對人的創造力的消磨與損傷,所以提出非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