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塊,似乎陪伴了每一個年齡階層的人的童年。
從按鍵手機,到翻蓋手機,再到智能手機,幾乎每一部手機都會自帶一款名為俄羅斯方塊的小遊戲,我們會在閑暇時間玩一玩、睡覺之前玩一玩……
但是,你知道嗎,玩久了俄羅斯方塊可是會産生幻覺的!甚至有司機因為常玩俄羅斯方塊導緻開車的時候都在思索方塊如何擺放才能過關,從而導緻車禍慘劇。
俄羅斯方塊能夠如此風靡,背後到底暗藏了什麼玄機?
深藏Blue的俄羅斯方塊
1986年,俄羅斯方塊問世,并迅速風靡全世界。即便各類端遊崛起不停,也改變不了俄羅斯方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幾何圖形緩緩降落,你隻需要把控方向,并根據其形狀有序排列,直至消除。
遊戲的設計排布其實很簡單,其消磨時間的目的性也很強。再加上那令人上瘾的背景音樂(據說改編于俄羅斯民謠),俄羅斯方塊在遊戲界的地位,直逼王座!
圖源太火鳥論壇
知名作家傑弗裡·戈德史密斯就是俄羅斯方塊的忠實鐵粉。甚至在作品中向其發明者阿裡克謝·帕吉諾特夫發出靈魂質問:是不是發明了一種“瘾藥”——讓人可以玩出瘾的那種!
那麼問題來了,玩個小遊戲,為什麼會上瘾呢?獎賞動機作用首當其沖。
很多消除類遊戲的宗旨大多是整理消除,這種整理消除給人帶了滿足感,是一種心理上的獎賞。為了獲得這種滿足感,人們頭腦裡會不斷思考想象圖形應怎樣旋轉移動疊放。
不僅如此,俄羅斯方塊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電腦控制。
也就是說,玩家不光要整理方塊,電腦還會制造亂七八糟的額外方塊來影響。好不容易消除了一部分,新的挑戰還在無休止地降落,周而複始,給玩家帶來一種新的焦慮感。
就這樣,滿足-焦慮-再滿足-再焦慮,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可以幫助玩家填滿每一段想要消磨的空白時間,使人沉迷于其中,不斷地去追求滿足感。
将未完成的任務保留在記憶中
俄羅斯方塊當中還藏着“蔡加尼克效應”典型心理現象——将未完成的任務保留在記憶中的現象。
19世紀30年代,俄羅斯心理學家布魯瑪·蔡加尼克正坐在咖啡館裡,他發現這裡的服務員的記憶力都很驚人,但是記憶力MAX的時間隻能維持在點餐到送餐之間。
他們雖然可以記住一桌15人的需求,但送上桌後卻立刻忘得一幹二淨,之前穩固的記憶點仿佛是“過眼雲煙”,于是他将這種現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圖源維基百科-布魯瑪·蔡加尼克
再看俄羅斯方塊的遊戲過程,是不是與餐廳服務員記憶菜名很相似?
在記憶菜名或者組方塊中,大腦回路在達成目标的過程中會重組。
也就是說,在完成既定目标的進程中,大腦會持續朝着目标重點運作,不斷重組思維不斷思考。如果目的成功達成,大腦的思路就會轉移到其他事或物上。
瘋狂思考下一個放哪
益智類遊戲善于利用這一原理不斷讓我們嘗到挫折的味道,直至我們對成果滿意為止,而俄羅斯方塊進一步地在失敗和成功之間創建了可持續的橋梁。
雖然俄羅斯方塊不能讓人獲取新的知識,也沒有社交功能,但它就像聰明的寄生蟲,利用人們完成與再使用的心理,持續為玩家創造快感。
所以,就算我們清晰地知曉這是個毫無意義甚至有些無聊的遊戲,但還是會陶醉于成功、失敗。未知結果所構造的樂趣之中。
看到這裡,你是否想再重溫一把這個遊戲呢?
來源: 中科院物理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