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的潮流

教育的潮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9 12:21:31

教育的潮流?“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教育的潮流?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教育的潮流(教育的味道)1

教育的潮流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

“沿着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在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夥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每每聽到這樣的童謠,我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溫暖,這種情感抑或是對教育曾經的回味,抑或是對教育當下的期待,抑或是對教育未來的執念。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上學路上的蹦蹦跳跳,小書包在屁股後的拍拍打打,小夥伴一路上的說說笑笑,樹下早讀聲的抑揚頓挫,一切都是那樣愉悅而自然。上學俨然成了一種期待,學校成了我們最向往的地方。雖然那時的物質等條件極度貧乏,但我們的校園生活卻是那樣的飽滿和明亮,生命在這裡拔節,我們能聽到花開的聲音,能嗅到教育的味道。教育的味道,一定是生命成長的味道。

如今的教育呢?校園裡依然熱鬧,學生習得的内容更加豐富,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上學放學兩點一線,車接車送,沒了呼朋引伴,少了鳥語花香,甚至連背書包都由長輩代勞了。學生最重要或者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知識,甚至隻學那些與考試相關度高而與生活沒有鮮活聯系的“套裝知識”(台灣學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考試書”。學校裡生命鮮活生長的味道淡了、遠了;考試分數的味道濃了、重了。“學霸”、“學渣”等詞語充滿歧視和偏見,“多考一分,幹掉千人”等“激勵”标語讓校園多了些戾氣。有人感慨,現在孩子是“怕苦怕累不怕死”的“草莓娃娃”“玻璃心”。現在,“學生”越來越抽象了,抽象到離“人”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具體,具體到有些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連我們教育行業内都有人奉行這樣一句話:“沒有分數,看不到今天;隻有分數,看不到明天。”分數依然是評價的“遊标卡尺”。如果教育成了标準流水線,學校成了知識加工廠,教師成了考試的熟練工,那人呢?生命呢?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育不能隻有“讀書聲”,生命的成長也要有“風聲”“雨聲”,有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教育才有立體感和生命感。

作為教育人,我們呼喚教育的原汁原味,我們期待教育被慈善以懷,孩子被溫柔以待。教育的味道不是單一,而是複合的。學校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孩子在自然中,教育應該有春夏秋冬的大輪回,也應該有喜怒哀樂的小情緒;教育應該有泥土的味道、青草的味道、花香的味道。所以,我不太贊成隻把學校做成“書香”的味道,我喜歡看到櫻桃樹下孩子競相跳躍摘櫻桃的模樣,我喜歡看到孩子在自己班級菜地裡見到嫩芽生長的驚喜表情,我喜歡看到課堂上孩子們辯論時眼中閃爍的光亮,我喜歡看到午後三兩同學在花間閑談漫步的身影,我喜歡看到孩子在學校300畝農場揮汗如雨的模樣,我喜歡看到孩子在司馬光砸缸的地方學習《司馬光砸缸》課文兩眼發亮的樣子。我特别喜歡朱自清在《春》的文章中的一句話,“花下有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我的頭腦中不自覺地會想到,花下有成千成百的孩子在嗡嗡地鬧着。這才是學校的生機,這才是教育的味道。

教育的味道是在“做”中散發出來的。為了生命活潑潑的生長,我們都可有所為。為了這味道,我們才會把圖書館建成孩子愛去的讀書廣場;我們才會堅持每周開設一次旅行課;我們才會有雷打不動的學生午休權;我們才會偏執地連寫四封信給家長,隻為解決孩子自己的書包自己背的問題;我們才會把孩子從補課的周六中“搶”出來參加學校組織的遊泳、登山等“快樂星期六”活動;我們本着“學生點菜,教師下廚”的原則開設了近百門拓展課;我們才會初心不改地去做田園課程、主題課程、拓展課程、故事課程、戲劇課程、周六孝心課程;我們才會推行“有一千個孩子就有一千把尺子”的學分制……

懷特·海認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教育不是為了完成知識的到達,而是實現人的抵達。教育的味道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看得見分數,想得起童年,記得起恩師,憶得起母校,在校時留下的是熱愛,離校後留下的是眷戀。

(作者系河南鄭州艾瑞德國際學校校長)

《中國教師報》2018年05月30日第13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