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滴籌事件是真的嗎

水滴籌事件是真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18:41:02


水滴籌事件是真的嗎(水滴籌以地推誘導造假)1

視頻報道截圖

11月30日,一則名為《卧底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高薪 績效考核,審核漏洞多》的視頻報道引發關注,報道指互聯網籌款平台“水滴籌”的地推人員引導患者發起籌款,對其财産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隐瞞,平台對籌款使用情況缺乏監管。當日下午,水滴籌官方微博回應稱,已在全國範圍内展開排查,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

在全國各地醫院走廊裡随處可見的印有某網絡衆籌logo的環保袋,出處原來在這兒!

網絡衆籌算是個新東西,互聯網市場高速發展,公衆因大病醫療面臨經濟困難,幾家網絡衆籌平台于是迅速起家,并瓜分和搶占着“市場”。客觀來說,身陷重病困擾的家庭和人群,對新興的網絡籌款方式雖有了解,但也不排除确實存在使用和操作上的困難,需要外界的幫助。但此時以“志願者”身份進入的衆籌平台線下地推人員,卻不隻在做技術性的一些使用指導(手把手幫着注冊、認證和提供線上平台無法給予的一些服務),而是以完全經營性的推廣和考核方式,協助甚至慫恿求助者造假。

自稱“志願者”的市場推廣人員,以“掃樓”的方式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模闆化撰寫求助故事……完全職業化、套路化運作的愛心故事生産,背後是衆籌平台已經完全異化了的企業“地推”思路。

按照事發後籌款平台給出的解釋,線下所謂“服務團隊”在申請發起前的服務僅是審核機制中的一環,後續将“覆蓋籌款發起、傳播、提現等環節的全流程動态審核”。問題是,“審核機制中的一環”參與造假和放水,如何保證其他審核環節不會照此辦理?而已經進行了有段時間的“地推”模式,其并不低的提成和酬勞給付機制,又是以何種面目出現在衆籌平台的營收、成本賬目中的?

退一萬步講,如果真如其所言,一環的失守會在後續的審核把關中被pass掉,那麼其“地推”模式,除了給衆籌平台增加注冊量和僵屍粉之外,客觀上隻會消費諸多重病家庭的精力、時間和對愛心的期待,他們已經心力交瘁的人生狀态,因此隻會雪上加霜。

讓人不寒而栗的是,此前多起引發公衆熱議的網絡衆籌事件,求助者固然需要對個人信息的真實性最終負責,但平台在其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讓人不由得産生懷疑:是被動的審核不嚴,還是像此番“地推”模式一樣的主動參與造假?

如暗訪中從業者所言,“沒誰會做虧本的買賣”,那對于衆籌平台而言,想來也不會虧本的這套推廣模式,究竟又是誰在買單,誰在為此承擔代價?

在網絡衆籌中個體求助者需要為其提交的信息真實性負責,衆籌平台在過程中扮演着信息審核和裁決的角色,當把關者和裁判者親身下場參與并誘導造假,或在後續的審核環節放水,整個衆籌過程将必然充斥着不信任。互聯網所帶給大病求助的那點技術賦能,将在這種套路化的造假中遺失殆盡,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和信息核實,仍然不得不退回到熟人社會的“拍良心”背書和走訪查證中去,這是水滴籌所謂“地推”模式,對整個網絡衆籌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發展的傷害。

在充分競争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推廣、搶占市場無可厚非,但以平台誠信為代價對衆多愛心捐助者進行赤裸裸的欺騙,其收獲的可能是一時的市場份額提高,但失去的,卻是捐贈者對平台以及對真正亟待救助人群的基本信任。

人生在世,誠信為本,企業法人作為法律拟制的市場參與主體,亦是如此。市場競争的過程可以各顯神通,但誠信必須是不能突破、不可變通的底線。長遠看,充分的市場競争,健康的社會監督必然會讓突破誠信底線的市場主體被選擇和被淘汰。而即時性的政府市場監管與失信懲戒,則更需要及時的介入調查,以淨化市場、重申底線和捍衛規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